1.办理时间。居住证积分实行随到随积,全年工作日内均可申报积分,但同一月内不得重复申报积分,本次积分结果尚未公布之前,不得再次申报积分。
2.办理地点。居住证签发地区(市)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的受理窗口。资料来源:成都市居住证积分公众服务平台如对积分办理有疑问,可拨打各区(市)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2在成都市办理《居住证》,拥有本市合法稳定住所,在该区域连续居住满一年积多少分?根据《成都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居住引导指标”的规定,申请人拥有合法自有住房或办理租赁登记的住房,连续居住按5分/年累积计算。
截止申请日上月底上溯计算,申请人连续在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津区中同一区行政范围内居住的,每年加2分,最高不超过10分,不满1年不得分;在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中同一县(市)行政范围内居住的,每年加4分,最高不超过20分,不满1年不得分;在成都东部新区居住的,每年加6分,最高不超过30分,不满1年不得分。资料来源:成都市居住证积分公众服务平台3从年起办理随迁子女就学简化了哪些手续?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做好来蓉就业人员和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年4月20日起,申请人登陆“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仅需上传以下资料:1.申请人在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2.申请人及其子女同一户籍的户口簿或其他能够证明其法定监护关系的相关材料(如《医学出生证明》等);3.申请人系就业务工人员,还需提交与该区域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其他资料如居住证积分情况、社保、住房租赁备案、工商营业执照等资料均不需申请人再提交,由区(市)县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通过“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联网进行查验核实。4小孩的入学资格是只提交父亲或母亲一方的,还是父母双方的都可以提交报名?小孩的父亲或母亲均为外地来蓉就业人员(或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就业人员),以小孩的父亲或母亲一方提出入学申请即可。
5小孩户口必须要跟报名的父亲或母亲的户口在同一个户口本上吗?申请人为其子女办理入学申请,需在网上申请时上传提交申请人及其子女同一户籍的户口簿或其他能够证明其法定监护关系的相关材料。
如申请人与其随迁子女不在同一户籍,则需提供能够证明其与随迁子女具有法定监护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医学出生证明》等)。6不会操作网上办理的,可否到现场提交申请?可以。申请人可带上相关资料,在居住证(地)所在区(市)县街道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或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办理。
新闻多一点
年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有哪些变化?三变三不变!01适用对象不变1.外地户籍来蓉就业居住人员随迁子女;2.本市跨行政区域居住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为一个区域,其它区(市)县分别作为一个区域。??温馨提示:成都东部新区到本市其他区域居住就业人员,其随迁子女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可按要求向居住地所在区(市)县提交申请。02申请类型不变继续保持双轨并行,已办理居住证积分的按积分制入学申请办理;未办理居住证积分的按条件要求(见下文)进行申请办理。03申请条件不变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随迁子女入学仍以“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条件。具体来讲:已办理居住证积分的申请人
自申请当年的5月1日上溯12个月,申请人积分达15分及以上(其中“稳定职业指标”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得分不低于10分;“居住引导指标”拥有本市合法稳定住所,在该区域连续居住,得分不低于5分)但未入户的居住证持有人,其随迁子女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由居住证(地)所在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未办理居住证积分的申请人
未办理居住证积分的成都市居住证持有人和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就业人员,其随迁子女在居住证(地)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申请人在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和在蓉办理的居住证(本市户籍只需提供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2)与该区域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在该区域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含纳税或免于纳税相关证明);(3)自申请当年的5月1日上溯12个月,已在该区(市)县连续居住满一年(如申请人《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凭证》、房产证等);(4)自申请当年的5月1日上溯12个月,已在本市依法连续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满一年,且申请入学当月处于持续缴纳状态。符合上述条件的由居住证持有人或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就业人员居住证(地)所在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01申请方式改变将线下申请办理,调整为线上申请办理(具体操作步骤,附于下文)。减少证明材料的重复提交,调整为相关部门数据共享、网上查验,为随迁子女入学提供更加高效、更为便捷的公共服务。年4月20日起,家长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