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包头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档升级,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整改提升中发挥残联应有的职能作用,市残联主动作为,共分五组赴青山、昆区、东河、新都市区、外五旗县区开展无障碍体验,征求残疾人意见,为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建言献策。12月22日,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瑞平带队深入青山区娜玲步行街商圈开展城市无障碍环境体验活动,拉开了市残联为期1个月的城市无障碍体验活动序幕,青山区残联负责人、市肢协、盲协残疾人代表和市残联有关部室负责人参加了实地体验。
体验组深入残疾人经常出入的商场、超市、银行网点、公交站点等公共服务场所,随行残疾人代表亲身体验了公共场所附近的盲道、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信息交流等设施,并乘坐了公交车。
通过现场体验和走访调研,发现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无障碍理念有待增强。无障碍建设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到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全过程,致使一些无障碍设施管理工作没有落地落实。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对无障碍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认为无障碍只适用于残疾人、老年人群,而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普惠工程,是城市文明内涵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无障碍设施的质量和人性化设计还存在欠缺。一些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合格率不高,系统性不强,便利性不够。有的轮椅通道坡道太陡、商场超市出入口太窄不便轮椅通行,一些公共服务场所无语音和字幕提示、无低位服务台、无障碍厕所建设不规范。部分公交汽车没有无障碍设施供轮椅上下等。三是无障碍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盲道存在随意占用、忽视养护和任意改变功能的情况。四是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相对薄弱。政务服务网站的有关信息公开查询、相关APP软件的使用、电视新闻同步的文字和手语播报、办事大厅、医院、银行、飞机场、火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的信息交流无障碍有待加强。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瑞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维护好安全、适用、便利的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市有各类残疾人17.2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6%。他们是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希望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格外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