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县级医疗为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基础,覆盖了中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医院基础设施,对留住医疗人才,医院就医难的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突破点。当前,广东省正大力在医院建设。我院建筑设计院助理总监黄欣基医院的设计经验,医院设计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医院科室
01
医院建设背景
广东省作为改革先行强省,先后在年编制发布了《医院建设标准》,年编制《医院基本现代化建设标准》试行稿,在国家规范大前提下,对医院的人员、科室配置、功能定位、建设标准、现代化建设要求等进一步明确下来。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年)的通知》(粤府函〔〕号)、《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号),着重提升医院综合能力、提高县域内住院率作为改革突破口,集中精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整合优化县域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广东省确定-年全省财政投入不低于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77.7亿元,即医院建设中约60%由省级财政资金予以补助。
广东省各县在-年申报了七十多所医院建设工程,年广东省卫生厅推进审查各县医院基本建设情况,各补助的医院勘察设计施工在-年推动迅速。
02
蕉岭县医院现状
蕉岭县位于梅州市北部,与福建省武平县接壤,县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0万人,其中蕉城镇为县城,人口约14万人。医院呈三角形布局于县城当中,间距米左右,三边周长不超过1.5公里。医院作为龙头,开放床位约床,医院约床,妇女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约60床。
蕉岭县在东侧及南侧正在建设桂岭新区、长潭镇、南城新区等新城区,人口布局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城区居住范围增加近五倍,原医院集中于蕉城镇,已经不能满足城区发展的需求。
布局选址上,医院作为龙头,布局于起步发展的南城新区,计划为床并预留发展用地,带动南部新区发展。医院(床)与中心(床)选址位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桂岭新区,合建布置于一块用地当中,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优势互补。医院用地与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合建用地南北相距4公里,与蕉岭县城市发展相吻合。
03
医院等规划设计侧重点
医院作为县级公共医疗事业的基础,科室设置较为全面。新规划的医院比旧院区增大近一倍,医院布局进行布置,通过主医疗街将门诊、医技、住院联系在一起。按照《医院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医院必须设置感染科病房,且为单独建筑,故在规划设计上需要着重考虑传染病科室的布置区域,地块需要相对独立又便于管理。同时在蕉岭县医院设计中,作为蕉岭县医疗重心,规划还需考虑县指挥中心的布置及流线。另外,为整合资源,医院中心供应合建于医院,规划当中还需注意对外洁污流线的设计处理。
中医院的规划设计除了不需设置独栋的感染病房楼外,总体流线跟医院基本一致,只是需要处理亚健康人群的出入口位置。而中心与医院及医院的服务侧重点就完全不同,根据年国家颁发的《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将中心的主要功能及服务对象确定了下来,中心主要职能在于保健(儿童、妇女、孕妇)、孕产、计划生育,弱化医疗功能,即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健康人群,这在建筑布局及交通组织上完全不同。布局上凸显保健大楼,方便健康人群使用,同时简化医疗功能,医疗功能与急诊功能合并,人流相对独立。
04
医院等科室设计的几点体会
第一,医院、医院及妇女儿童中心要求设置的科室,在设计当中须逐一考虑,医院的相关使用需求,配备相对完整的功能科室。
医院作为县级医疗的基本保障,科室建设需要全面兼顾,首先是须注意设置独立的一栋传染病楼且需要有相对独立的对外出入口,作为县这个层面的重要分级诊疗点。考虑到蕉岭县人口的特殊性——人口不多且传染病对象相对固定,医院的管理便于病人及突发性事件,特在急诊科室附近设置传染病接诊点。另外、其他科室如县指挥中心、县采血中心等都应考虑设置在县医院。医院要求设置的日间手术室、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临床营养科、腔镜中心、高压氧舱、透析中心等科室须一一落实。
而医院以中医疗法为特色,科室建设旨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设置治未病中心,以亚健康人群为服务对象,围绕中医传统疗法、名医馆、中医药剂科、健康管理等科室展开。根据诊断结果采用中药、针推、导引、药膳、食疗、足浴等各种手段,调节体质,成为非特异性的疾病预防、减少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一种措施,同时对于健康人群健康状态的维持和巩固也有一定积极指导意义。
中心在国家儿保部、孕产部、计划生育部、妇科(以下简称“四大部”)建设的基本要求下,首先以孕妇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四大部为基础,设置保健大楼,面对健康人群。其次,县中心规模不大,住院大楼同时容纳儿科、妇科、产科等住院单元,竖向交通需要考虑易感人群(如孕妇、产妇)与病患(如儿童)之间的流线隔离。
第二,结合蕉岭县的特殊性,在功能科室设置上有一些特殊性。根据县统一的医疗规划,为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医院的中心供应统一建设在医院。在医院中心供应流线上除内部洁污的接收外,还需医院洁污物的收发。
检查检验科室是科室重点。医院理论基础,医院在人才相对匮乏的现状下更加依托检验检查科室。医院及医院在科室设置的重要性上,以医技为重点,同时医技功能又以放射科、影像科、检验科及手术科为头,科室之间配合关系以这几个科室为中心展开,面积及内部功能配置均向这几个科室倾斜。医院管理团队对未来不可掌控的情况下,仍设置相对集中的功能检查、检验科等科室。
第三,作为广东省周边欠发达地区,本项目设计为应对医疗运营的现实条件做了一定的功能组合优化。县级医疗人才相对匮乏。县级主任医师、名医较少,受百姓认可的医生各科室不多,有一个已经很不错,这些医生在住院科室上班的时候还需要兼顾门诊病人,在住院单元须考虑诊疗沟通间用房,同时医生用房须对外开放,方便门急诊病人就诊(图1)。同时,人员的设置需要考虑兼顾多功能管理,如急诊急救科室,一个护士站的设置须同时兼顾夜间急诊急救、留观、输液及药房,药房值班室须同时兼顾中西药房、住院药房及药库等(图2)。
图1:医院住院科室平面图(作者自绘)
图2:中医院急诊急救科室平面图(作者自绘)
检验科作为一个大科室,为节省运营管理费用,管理上会涵盖血库、病理科等实验科室。血库、病理科等科室在设计有独立的对外窗口、值班用房的基础上,在行政上要便于检验科的管理,需要有便捷的通道与检验科办公区连接。
中心科室布局上适当兼顾医疗功能,国家建设标准属于北方医疗体系的一个推广,弱化医疗功能,以保健为中心。广东省作为南方沿海发达省份,妇幼的保健服务基本上实现了社会化经营,社会产品优质多样。所以在符合国家四大部建设及验收标准的前提下,不能过于弱化医疗功能,避免新院区建设后经营出现较大的问题。因此,常规的医疗科室如门诊科室、影像科、功能检查科室、检验科、病理科等均考虑设置。
第四,小城镇的公共医疗建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较近,公共广场的布置需要体现“社会公共性”。
摩托车为小城镇主要的出行方式,在医院的门急诊及住院主入口均须考虑摩托车停车区。这几年小汽车也增长迅速,考虑人车分流,小汽车一入院区即进入地下停车库。医院门诊主入口,设置完全人车分流的入口门诊主广场,将摩托车及小汽车都隔离在外,面对社会群体。将我们设想的“社会公共性”在这个门诊主广场周边的绿化小空间体现。这些空间有菩提树这种大型树木的树荫、台阶式的休息座椅、亭子、游廊等。这些空间集中对公共广场开放,有一定的隐秘性,安全舒适,有人群及人文景观,不枯燥冷漠。功能性与社会性相吻合,强调门诊主广场的中心作用。
05
结语
医院作为农村老百姓看病的主要场所,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龙头,目标是保证“大病不出县”。根据新医改方案,医院改革,按照目标,县医院的水平,作为广大农村医疗的基础,医院建设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同时,医院医院改革,仍缺乏政策及资金支持,运营须依靠自身创收求生存,农村地区的医疗公益性、公平性仍不足。对于县级医疗的建设及运营、诊疗与药品之间的矛盾,不能一医院标准对待,仍需国家的政策支撑及财政支持。
参考文献:
[1]罗运湖医院建筑设计的几个问题.建筑学报.-05-30.11-/TU
[2]林华良.基于医院适宜性设计研究.广州大学硕士论文.导师董黎.-05-01.R.1
绿色医疗健康产业设计研究中心简介
“绿色医疗健康产业设计研究中心”为建筑设计院下属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精细化医疗设计、绿色医疗建筑设计、医疗建筑与养老建筑结合设计及医疗健康产业创新设计。
绿色医疗健康产业设计研究中心下设有医疗工艺设计研究部、精细化医疗流程设计研究部、绿色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部、医养建筑设计研究部等研究部门及团队,使各项研究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本文作者建筑设计院绿色医疗健康产业设计研究中心黄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