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来讲一个五谷杂粮的故事——
那是春秋时代,孔子六十多岁了,还在周游列国,希望得到哪一国诸侯的聘请。孔子同子路等学生到处奔波,迷过路,断过粮,还几乎被害,旅途十分辛苦。
有一天,他们在山野行走,子路跟在后面,掉了队。这时天色将黑,子路正在着急,恰好遇见一个老农在田里锄草,便问道:“子见夫子乎(你看见我的老师吗)?”老农向子路望了一眼,冷冷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既不劳动,又无生产知识,哪里配称什么老师)!”
子路自己也觉得太冒失,便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半天不说话。老农见子路谦虚知礼,便邀请到他家去歇宿,并杀了鸡、煮好小米饭,竭诚款待,还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同客人相见。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对孔子讲了。孔子说:“这一定是个有修养的隐士。”孔子想跟他谈谈,叫子路立刻回去找他。可他已经不在家,没法找到他了。
平常俗称的“五谷”是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知道五谷杂粮的人可能不一定知道——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嗜好”。
一、石头硬又平啊,西瓜是大又甜!农民伯伯种庄稼当然希望庄稼地里土壤肥沃,疏松通气,保水保肥。然而我国西北一些地方的瓜农却在瓜秧周围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这项技术能够提高瓜果质量的原因是什么?
看看西瓜给出的答案——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
二、丝瓜挂上水瓶,种植真有水平!
在河南孟津黄河滩的蔬菜大棚里,种植户把种植的丝瓜都挂上了一个个的小瓶子,且每一个瓶子里都装有不同容积的水,这究竟是为什么?
丝瓜为此还出了一组地理题——
三、黑枸杞为什么这么黑?
年8月,千人涌入格尔木草原疯狂盗采野生黑枸杞,造成草原植被严重破坏。黑枸杞是我国西部特有的多年生多荆棘灌木,其果实因含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价格昂贵,主要出产于柴达木盆地。
人工种植黑枸杞,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后稍覆细沙及土,然后用塑料地膜覆盖,再在地膜上面全面覆土1.5--2cm,以透不进阳光为宜。
下图为柴达木盆地野生黑枸杞分布图。
分析黑枸杞播种时用塑料地膜覆盖并在膜上覆土的原因。
黑枸杞自己说——
该地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地膜覆盖可以保持土壤温度(或提高夜间土壤温度);该地干旱少雨,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该地光照强烈,膜上覆土可以减少强光对幼苗的伤害。
四、你是我的小苹果,苹果树下铺地膜。
如图是“应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业生产的景观图”。读图,完成小题。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墒、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新疆伊犁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是
A.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最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
D.保持土壤养分,减少侵蚀流失
请看小苹果的合理解释——
1.新疆伊犁地区,纬度高,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春季地温低,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A对。地膜覆盖空间较小,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B错。对于太阳辐射总量没有影响,C错。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故选A。
2.烟台地区在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B对。夏季地温较高,不需要提高地温,A错。由于树冠面积大,蒸腾作用强烈,树下覆盖地膜对于土壤水分的保持作用不大,C错。地膜覆盖对于土壤养分的流失没有太大影响,D错。故选B。
上题还让我们想到摄像师的反光板补光技术。
五、葡萄套纸袋,不光防鸟害。
纸袋的六重保护——1.葡萄套袋可预防和减轻果实病害。 2.葡萄套袋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3.葡萄套袋能改善果面光洁度。
4.提高优果率,增加经济效益。
5.葡萄套袋使用以后可减轻裂果。
6.葡萄果袋对鸟害、冰雹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枇杷半遮面。
七、好木耳,青杠造。
通江银耳,食用菌品种,中国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四川省通江县得名。通江是银耳的发源地,“中国银耳之乡,通江银耳以其独到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和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
通江银耳之所以不同还在于它对寄生体的选择,它不仅要求用青杠木做载体,而且讲究“座七砍八”。所谓“座七砍八”就是要选择青杠木生长期已满七年于第八年砍来种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人类最忌讳“煮豆燃豆萁”,通江银耳却偏要煮豆燃豆萁。它必须用青杠木烧制的杠碳火慢慢烘烤,才能保留其营养成分。
青杠树又名橡树,是杠碳的唯一原料。壳斗科栎属植物,喜光,常生于山坡上,耐干旱,对土壤适应性强,特别适合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生长速度中等。
知识点来袭,请听题——————
八、山药并非山药蛋
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40年代至50年代。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所以叫“山药蛋派”。
山药蛋的中文学名是马铃薯,在中国的种植很广泛,但是各地有各地的俗称,日常中“马铃薯”这个名称倒是很少使用。例如,山东鲁南地区(兖州、曲阜、邹城、滕州等地)叫地蛋;云南、贵州一带称芋或洋山芋;广西有的地方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东北各省多称土豆。
山药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是《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本草纲目》说它有补中益气,强筋健脾等滋补功效。山药,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受区域气候特征、地质特点、生长习性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产地特征。
山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常带紫色,块根圆柱形,叶子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花乳白色,雌雄异株。块根含淀粉和蛋白质,可以食用。山东太平镇泗河畔,山药产量不大,但是品质很高,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曾是清代贡品,与琼珍灵芝搭配一起煮粥,可以和排骨清炖,能降血糖,是糖尿病人理想食物。
山药种植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轻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宜连作,一般应隔2--3年轮作1次。
山药的地上茎细嫩,出苗后应及时搭架引蔓。按山药茎右旋的特性,引蔓盘旋上升。
搭“井”字架通风透光谷雨过后,红紫山药的藤茎生长迅速,若任其自然生长,则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的提高,因此,必须适时搭架。
此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架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危害,从而提高薯块产量。
关于一组山药的地理题——
九、无中生有的“落日农场”
年10月10日,全球第一个在没有土壤、没有水,只用海水和太阳能的沙漠里农场正式运营了,而且在试运营期间20公顷的沙漠生产了1.7万吨西红柿。
这是第一个充分利用太阳光和海水的农场-SundropFarm(落日农场),建在澳洲南部靠海的沙漠里。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花了六年时间去研究,只为找到不需要淡水土壤和来自电网的不必要能源就能种出庄稼的方法。
研究人员首先在年建设了首个试用温室,随后在年开始建设商业规模的设施,并于年10月份正式启动。
该团队表示:“传统温室利用地下水灌溉,利用气体保温利用电力降温。Sundrop的温室却可以将海水和阳光变成能源与水。接着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可持续的二氧化碳和营养盐来让作物生长最大化。”
海水被从2千米外的斯宾塞湾抽送到奥古斯塔港地区干旱的落日农场。在一个太阳能脱盐厂除去水中的盐分,生成足够多的淡水,用来浇灌温室内的18万株西红柿植株。
由于海水具有清洁和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必要使用杀虫剂。温室里的植物全都生长在椰子壳而不是土壤中,为了让作物在夏日48摄氏度的高温下保持凉爽,该团队在它们底部垫了用海水浸泡过的纸板。太阳散发的热足以令这些植物度过寒冬。
另外,植物生长在室内这一点也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因为近距离监控这些作物的生长条件可以让它们生活在受控制的无虫害环境中。
这个团队真正的突破是巨大的农场仅仅使用太阳能。落日农场的太阳能来自于2.3万个镜子,它们会向一个米高的接收塔反射日光。天气晴朗时,一天能够产生万瓦特的能量,足以支持海水脱盐厂,并提供温室所需的电量。
现在,这个温室有西红柿18万株,每年能达到1.7万吨,已经开始在澳大利亚超市中销售。
当然该农场也有一些缺陷。首先,研究人员们并未透露这个收集太阳光的系统是否会给沙漠里的其它动物带来负面影响。美国类似的有镜子的太阳能电厂每年会把路过的六千多只鸟烧成灰。
全国大联考试题——
说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崔老师画说地理有幸被你阅读,下次更要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