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朝祖单的个案研究
——以成都东山张氏为中心的论述
作者:胡开全(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社会研究中心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
在湖广填四川移民潮中,成都东山张氏这支客家移民在清代前期迁徙到西蜀,创业定居后,仍然乡情难忘,历史上有组织的进行了5次回原乡朝拜祖居地,此风气延续到近代还有两次。回原乡主要目的包括联宗、祭祖、续谱、修祠堂、修祖坟等事。而且因为使用公款,为了报销费用,行程记载非常清晰,为我们提供了几张难得的线路图。笔者将其与另外几份记载稍略的朝祖单和入川记载进行对比,将“湖广填四川”移民潮中入川和返乡的路线图清晰准确地呈现出来,为研究移民史中的“通道”问题提供不可多得的案例。
关键词:客家移民朝祖单路线路程通道
朝祖单就是客家移民回原乡朝拜祖业的行程单,里面记录了行程日期、人员,每日所行里程、所历地域、所宿地名,以及路途气候、景胜等,是所有关于移民路径和通道最为清晰、完整、可靠的记录。改变原来关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路径和通道的论述中,学界所作很多统计和分析,但都是从族谱和地方志零星记载的资料进行推演和归纳,并无真实可靠的详细记载的局面。这个朝祖单独的核心是成都市龙泉驿区张彬向笔者提供的《张氏族谱》永扬公版记录的朝祖单,里面记载张氏族人几次回广东联宗、祭祖、修祠堂、修祖坟等,中途短暂拜访一些宗亲,总行程仅需70天左右[1]。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张氏族谱》永扬公版记录朝祖单
一、东山概况
成都东山是指成都东门沙河一线以东至龙泉山的浅丘低山区,清代这里主要归属于成都府华阳县及简州。因这里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客家方言岛”,因而被学界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