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院的我,医院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更是我玩耍、成长的地方。因此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医院当志愿者。
初入岗位,应接不暇
形形色色,应接不暇——这便是我初入岗位的体会。稍稍了解工作内容后,我惊讶于内容的简易:指导他人操作自助机器,透过示意图为他人指路......工作应该能够轻松拿下。然而后来我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工作时间是8:00~11:30,医院的人下至二三岁的幼儿上至年迈的人全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人多而杂,令人应接不暇。
熟能生巧,渐入佳境
工作进行了几天,一反先前的青涩状态,我开始变得游刃有余,并不是因为就诊量减少了,而是面对这形形色色的人群,我渐渐摸索出了一套沟通技巧。首先面带微笑,礼貌用语。面对老人时,当说话和缓一点,大声一点;面对幼儿时,讲话要通俗易懂,保持耐心,可以蹲下与之交流;面对年轻人群,当简明扼要,行事迅速。这些便是大概的应对方法,有时也会因人而异。有了这些经验,我在接待服务时速度提高,质量也迈上了一个档次。在我写这篇心得体会时,我才惊觉这不正是所谓的处世技巧,待人之道。尽管或许只是一些浅层次的经验方法,但我仍然感到惊喜与收获。
■■■■■工作成熟,迎来完结
志愿者工作迈入后期,接待服务时,我变得十分熟练,因而拥有了更多余裕着眼于其他事物,医院本身来。医院的被服务对象来说或许更为形象,假如我是一个消化动能异常的病人需要看病,医院收入眼帘的便是看病流程。首先是挂号,有人工窗号与自助窗口两种,我选择更为快速的自助窗口,随后便会有志愿者前来指导,指导下我迅速挂完号后被指示往电梯处,上电梯时不时有工作人员提醒注意安全。到达二楼后,面对庞杂的科室,我有些茫然,但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前来问候为我指引方向,沿途有许多座位,自动贩卖机提供服务,到达诊室后便开始看病......这仅是看病的方式其一,还有更为简洁的方式。医院的服务之细,服务之多,令我感叹也使我大开眼界,同时也明白了体贴、细微、人性化服务意味着什么,“救死扶伤”,“白衣天使”这些称号,不只是喊出来的,它是实实在在,名副其实。
不知不觉志愿者服务工作迎来完结,我收获了各种社会经验;对这些满是奉献,有些儿累的繁杂工作,我竟有点儿不舍。这次志愿者医院有了不一样的了解,我为我是平一医志愿者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