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新都县 >> 新都县旅游 >> 骆姓档案

骆姓档案

专业治疗脸上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49568.html

“骆”基本意义有三。作为姓氏骆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名第位,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0.1%。得姓始祖一说为姜太公,发祥地即为齐都营丘。如今,骆姓尤以广东、贵州、北京等省市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骆姓人口的60%。骆姓名人有唐的骆宾王等。

中文名

类型

姓氏

排名

第位

人口

占汉族总人口的0.1%

例子

骆宾王

来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嬴姓和姚姓,赢姓出现:按照姓氏典籍《姓纂》的记载,该支骆姓是伯益的后裔,该支骆姓源于嬴姓和姚姓,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因此被舜赐姓赢姓,赢姓出现,江姓祖先之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且给舜给他的女婿伯益赐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住在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即以姚为姓。该骆姓以国为氏。出自殷朝纣王时大臣恶来之玄孙大骆,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史记》记载,殷商王朝纣王时期,有大臣嬴恶来,其玄孙名叫嬴大骆,嬴大骆的长子为嬴成,建有大骆国。

大骆国在周厉王姬胡执政时期(公元前~前年待考),被西戎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大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骆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谱》、《元和姓纂》等记载,上古周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后,封开国功臣姜太公于齐,建立了齐国。齐国姜太公之后裔有一个公子骆,其子孙以名为氏,世代相传姓骆,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王孙骆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名姬骆,为王孙,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称骆氏至今,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第四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大荒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大荒骆,亦称大驾、大荒辂、大荒落,就是为周王朝历朝历代君主驾车的车夫,即御用司机。

在史籍《史记》中记载:“大荒骆,岁阴在巳。又作大荒落。与辂同。”在《史记》中还特别加以说明:“非子为周大骆是也。古驾辂皆同骆字,骆主车驾,故字可互用,犹甸之与椉也。”

在大荒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简化称骆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jià(ㄐㄧㄚˋ)。

第五个渊源

源于妫姓古越族,出自秦汉时期古越国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史记》记载:“越国东海王妫摇,驺氏,驺一作骆。”子孙后裔有称骆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在史籍《史记》中给予了比较详细的记载:“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骆,越也。索隐曰:姚氏按广州记云:交址有骆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为骆侯,诸县自名为骆将,后蜀王予将兵讨骆侯,自称为安阳王。尉佗攻破安阳王,令二使典主交址九眞二郡,即瓯骆也。”

瓯骆之民,有以先祖名氏为姓氏者,或以郡邑名称为姓氏者,世代称骆氏至今,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部分驺氏改为邹姓,古越国,系古越人所建之国,在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当时的楚国乃经常联越以制吴。据《史记·东越传》所载,闽越王无诸及闽越分出的瓯越王摇,皆为越王勾践之后,姓驺。邹通“驺”。周敬王姬丐二十四年(公元前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打败了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结盟,连战不利被迫与越国议和。

周元王姬仁三年(公元前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就此灭亡。越王勾践平吴后,声威大震,乃步吴国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国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世代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了。

因春秋、战国时期,“驺”与“邹”二字可以互假通用,因此“驺”字多被写为“邹”。因此,在越王勾践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名字之通假字为姓氏,称邹姓,世代相传至今,是为部分吴越、闽粤邹姓。

第六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他骆拔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记载:“北魏代北人复姓佗驼拔氏,亦称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

南北朝时期,代北地区泛指汉朝、晋朝时期和唐朝以后的代州以北广大地区,大致在今天河北省蔚县以西,山西外长城以南,原平、五台山东北一带地区。其间主要为鲜卑拓跋部的活动和控制地区,其中有佗驼拔氏族。

在北魏孝文拓跋宏(元宏)迁都洛阳之后,佗驼拔氏族随之入主中原,在其后北魏孝文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汉姓为骆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第七个渊源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金国时期,女真族中有散答氏族、独鼎氏族这两个部落,后皆改汉姓为骆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第八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记载:

1.满族洪骆氏,亦称洪罗氏、候勒氏、霍罗氏、洪克罗氏,满语为Honglo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骆氏、何氏、石氏等。

2.满族萨克达氏,原称巴雅拉氏,后以地为氏,改为萨克达氏,满语为SakdaHala,汉义“苍老”,世居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梨树)、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畔)、黑龙江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多为骆氏、苍氏、仓氏、麻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满族骆氏读音皆作luò(ㄌㄨㄛˋ)

第九个渊源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商周时期,西北部的戎、氐族的加入。到南北朝时鲜卑族他骆拔氏族进入河南以后,全部改姓汉族骆姓。唐朝时期西北地区的吐谷浑部落中有骆氏族,后来也被文化生汉化同化。宋朝时的北方金国女真人的散答氏族、独鼎氏集体改姓骆姓。清朝初期,满洲、蒙古八旗纷纷改用汉姓,比如满洲八旗的萨达克氏族也集体改姓骆氏。

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改为骆姓,如:唐时吐谷浑人有骆姓;唐时骆元光祖先为西亚安息人,过继为骆奉先养子,改骆姓;今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骆氏族人分布。

骆姓部分起源

骆姓系承姜骆望出内黄会稽

依照《史记》的说法,老早便繁荣滋长于江、浙一带的骆氏,都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的后裔,而当时的越国,是传自多年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由此推溯,则南方的骆姓人家应该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夏禹的后代子孙。由良渚文化出土的文(人)物,可知,良渚人是骆越后裔。“骆”姓即骆越后裔的姓氏。

不过,另外也有人认为骆姓最早是出现在山东,然后才逐渐播迁到江南各地的。唐代的作品《姓纂》便持此看法。该书对于骆姓的来源是这样考据的:“姜姓,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以王父字为氏,望出内黄,会稽。”

春秋时代的齐国,曾经称霸诸侯之间,是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裔姜子牙所建,骆姓系出齐国,则他们家族的历史更加悠久了。

骆氏的开始扬名于历史,是在东汉的末年,也就是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之际。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当时紧接着董卓的专权之后,是袁绍、袁术兄弟领袖群雄的局面。有一次,袁术的军队饥困,曾经跑去向陈留相骆俊求粮,却被骆俊所严拒,袁术老羞成怒,就派人把骆俊给暗杀了。这件事,使得袁术贻羞千古,却使骆氏之名开始为人所知。

这位最先在历史上成名的骆俊,是当时的浙江乌程人,以具有文武才干而见称,后来当到陈留相的高官,更以在群贼并起的局势中厉威保疆而声名大噪,不幸最后竟死于袁术的阴谋,使人惋惜不已。

继唐初大文豪骆宾王的横溢才华,此后骆氏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譬如,明代的武康人骆文盛,在嘉靖年间两典文衡,都被赞为得士。后来,他不屑与当路权相为伍,就结茅山中,足迹不及城市,而被大家所衷心敬仰;明末清初的浙江鄞县人骆国挺,是一位国亡后起义未成的爱国书生,后来杜门不出,憔悴三十余年以卒,令人感佩;满清初年的浙江临安人骆钟麟,则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为政先行教化,临事裁决如流,并且创办书院,亲率绅民北面听讲,为后世奠立了良吏的典范;道光年间的湖南巡抚骆秉章,更加名声响亮,他在太平军兴后辅佐曾国藩,练兵筹饷,御敌安民,并且讨平石达开的事迹,长久以来已为人所熟知。

"《逸周书·王会篇》说“路人大竹”。该书的注释说:“路音骆即骆越”①。骆之名还见于《史记》,以后《汉书》和《后汉书》都有关于“骆越”的记载。据《史记。南越尉佗列传》说:“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越属焉……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越国亦称王。”“骆”字见之于史书又作族名解释时,似以此为最早.....“骆”字从壮语方面来说是田、鸟之意。壮语对山麓、岭脚地带,统称为六(壮音读lok),“六”“骆”音近,壮人古时无文字,以汉字记音往往不够确切而难免有所走样,故“骆田”就是“六田”,就是山麓间的田....岭南地区以“六”近“六”音的字如骆、洛、雒、罗、乐、龙、隆、等字作地名的到处都有。"(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注:①引自“古代的南宁”载《学木论坛》年第1期。

部分得姓始祖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又称吕尚、吕望,号太公望。商末周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匡扶文王兴周,辅佐武王灭纣,是周朝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授以征讨五侯九伯之特权。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骆,为别他族,子孙以其名为氏,称骆姓。因姜太公功高盖世,智慧超群,于是骆姓子孙便奉姜太公为骆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骆姓出自齐国,亦即骆姓发源于今山东境内,齐都营丘就是骆姓最早的繁衍之地。此后,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骆姓逐渐迁往江南。江南的骆姓,有言出自齐太公之后,有言出自越王勾践之后,而当时的越国,是传自四千年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由此推溯,此支骆姓应是夏禹的后代子孙。先秦时期,骆姓不见于史。秦汉之际,见诸史册之骆姓有秦重泉人骆甲,东汉冯翊(今陕西大荔)人骆异孙,河南尹骆业,东汉末会稽乌伤(今浙江绍兴一带)人骆俊、骆统父子。这说明在魏晋以前,今北国之陕西,南国之浙江已有骆姓人定居。魏晋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政权更迭,势力扩张,无一不伴随血腥的杀戮和兵火过后的凄惨景象,人民流离失所,飘泊天涯,以求一方净土,得以安身养命。时江东偏僻,人口稀少,又有长江天堑阻隔刀兵,于是骆姓伴随其他士族,大批南下,与原居会稽之骆姓相融合,经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了骆姓会稽郡望。此后至隋唐,骆姓在今河南之洛阳、内黄等地繁衍迅猛,族大人众,成为妇孺皆知的著姓之一。并逐渐北移,在今河北、山西等地播迁繁衍。宋元两代,称盛于江浙一带的骆姓,播迁到今福建莆田、泉州一带、广东,待成为闽粤两地的较大家族后,又逐渐播迁云贵等地。明初,山西骆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闽、粤等沿海省份之骆姓有渡海定居台湾者。满清入关后,有八旗姓改为骆姓者,加之河北等省骆姓人入居京城,使北京之骆姓渐多。如今,骆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贵州、北京等省市多此姓,上述三省市之骆姓约占全国汉族骆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骆峪

骆峪地处西安市周至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的秦岭北麓,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它曾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第三个儿子骆明的封地,史称“古骆国”,古骆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源头。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人才辈出,炎黄子孙所称颂的“大禹治水”中的大禹,传说就出生在骆峪的禹谷(东骆峪)的汶山石纽下的禹穴。据《陕西文史》载:“骆明是骆国君主,是大禹的祖父,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之一”。

郡望堂号

骆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

郡望:1、会稽郡,秦治所在吴(今江苏吴县),东汉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2、河南郡,治所在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3、内黄县,治所在今河南内黄。

堂号:“才子”、“河南”、“瓯香”等。

宗族特征

1.骆姓扬名,始于东汉陈留相骆俊,而骆姓最知名人物当为骆宾王。

2.骆姓来源庞杂,时至今日,许多骆姓人家已难准确辨析已出自何支。

3.明清两代骆姓进士及第者共三十七人,以南方人居多,北方仅两名。其中骆成骧为唯一一名状元,也是清代四川唯一一名状元。

骆姓名人

骆俊

字孝远,骆统之父。有文武才干,少为郡吏,察孝廉,补尚书郎,擢拜陈相。值袁术僭号,兄弟忿争,天下鼎沸,群贼并起,陈与比界,奸慝四布,俊厉威武,保疆境,贼不敢犯。养济百姓,灾害不生,岁获丰稔。后术军众饥困,就俊求粮。俊疾恶术,初不应答。术怒,密使人杀俊。

骆统

会稽乌伤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年二十,拜为乌程相,有惠政。后官至建忠郎将,迁偏将军,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历史评价:骆统抗明大义,辞切理至,值权方闭不开(陈寿)。

骆宾王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文学家。高宗时官至侍御史。因故下狱,获释后出任临海丞。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撰写檄文,武则天见后大加赞赏。徐失败后,他不知所终。其诗擅长长篇歌行,内容多写个人哀怨,整炼缜密,为初唐四杰之一,辑有《骆临海全集》。

骆峻

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名士。曾官扬州士曹,后弃官隐居三十六年。善画山水,喜论当代利病,尤不信佛。

骆知祥

合肥(今属安徽)人,五代吴大臣、理财家。为淮南支计官时,励精为理。徐温秉政时,其掌管财赋,与严可求齐名,时称严骆。后迁中书侍郎。

骆天骧

字飞卿,号藏斋,元代著名学者。出身于世居长安之故家旧族。由于骆天骧在仕途上不甚得意,最高作过京兆路总管府的府学教授,所以《元史》中没有他的传记。其生卒年已无从确考,不过根据他在“石刻”卷小序中所说“垂六十年,集成编帙,附长安志后”一句,可知元贞二年成书之时,他至少已有七十多岁,向上推溯,他大约出生于金宣宗(公元-年在位)后期。又因书中著录有大德四年(公元年)由他篆额的碑刻,其卒年当在此后,大概活了八十岁左右,可谓高寿。

骆天骧出生于金末乱世,成长于蒙古国初占关中之时,长大后所能见到的长安古城,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已经“兵火相焚荡,宫阙古迹,十亡其九,仅有存者,荒台废苑,坏址颓坦。”好在“兵后关中前进士硕儒故老,犹存百人,为士林义契耆年,文会讲道之暇,远游樊川、韦杜,近则雁塔、龙池,其周秦汉唐遗址,无不登览,或诵诗文,仆每从行,故得耳闻目睹,每有阙疑,再三请问。”作为世家子弟,骆天骧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对长安地区遗踪故迹十分熟悉。至元十年建安西王府,安西王相兼营司大使赵炳,曾请骆天骧陪同遍访周秦当唐故宫废苑。这一切都为他日后编纂《类编长安志》打下了基础。

在《类编长安志》之前,关于古城长安的志书,已有北宋人宋敏求《长安志》二十卷,南宋人程大昌《雍录》十卷,当时骆天骧深感兵火之余,长安古迹已“难以诘问,故老相传,名皆讹舛”,而已有的旧志“故事散布州县,难以检阅”,于是决心编写一部新志,以使“览之者不劳登涉,长安事迹,如在目前”。他采用的是近乎类书的骗纂方法,“引用诸书,检讨百家传记,门分类聚,并秦中古今碑刻,名贤诗文,长安景题,及鸿儒故老传授,增添数百余事,裒为一集,析为十卷,目之曰类编长安志”。这就使他的新志在体例上与宋敏求《长安志》这样的地志著作有了很大的不同。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讨论它们孰优孰劣,也不必计较骆氏新志对宋氏旧志的增删是否得当,对我们后人来说,它们都是先辈留下的珍贵文献,在许多方面是可以互补的。尤其是《类编长安志》增补了不少金元时期有价值的史料,其中包括对长安地区碑刻和当时碑林藏石的著录,为我们今天研究碑林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骆世华

字放声,生于公元年,亡于年,在世九十四载,葬于今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云雾村观音碑。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之孙。据《骆氏族谱》记载:骆世华,祖籍浙江金华府义乌县楂林乡人。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年)骆世华(七十六岁)与杨端、罗莹、郑畋、成展、安增、令狐滈共七人,受僖宗敕令入蜀平南诏。在入蜀平诏中,职授光禄大夫领前军元戎招讨镇夷大将军,“血战六载,方获全功”,后受僖宗敕令“……釆地乐土,遇烽沿获,永镇边夷……”从义乌楂林举家迁入蜀地。此后,西南骆氏大多是他的后代。

有史为证:

一、宋朝《卷十八·升降州县一·熙河路》:珍州,大观二年,大骆解上下族帅骆世华、骆文贵等献地,东西四百五里,南北三百五十一里,以其地为珍州,亦曰乐源郡。复立乐源县,为州治焉。

二、《宋史卷》二十:乾宁军、同州黄河清。于阗、夏国入贡。涪州夷骆世华、骆文贵内附。

三、《令狐氏续修谱志》及《令狐氏史话》载:“公元年即唐僖宗乾符三年,令狐颉第四十九代嗣孙令狐滈,官拜左护卫将军,偕同杨端、成展、安增、郑畋、罗荣、骆世华等七将军领兵入播......并奉旨永镇边陲。

四、《四库全书蜀中广记》一百八卷(明)曹学佺撰:按平播之后真州始加安字州判官有郑骆二姓郑即昌孙后也骆氏未详方舆胜览云宋徽宗时大骆解上下族帅骆世华骆文贵等献地立珍州亦曰乐源郡或即骆之始云。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遵义:在唐宋元明时期,属珍州。巴蜀、湘楚一带之酋豪大姓又一次南迁西进珍州。其中田氏大族,涪州大骆解上下族、冉家蛮、郑氏族,先后移居珍州。尤以田景迁、骆世华酋豪大族率珍州地归附朝廷,受到朝廷封赏,拜为刺史,忠国爱民,声誉很高。

其他,如:《黄平县》、《宋朝事实》卷十九、《白话二十四史之16》、《关于桐梓县境土司与土官的研究》、《贵州通志·土司土民志》、《诸蛮传》等文献均有骆世华其人和事的记载。

骆仕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初官吏。洪武年间进士。授崇阳知县,居官廉介,抚民有方。官终太原知府。

骆问礼

浙江诸暨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间进士。任南京刑科给事中时,因直言敢谏,得罪皇帝和宦官而被贬。后起为湖广按察副使。有《万一楼集》。

骆日升

字台晋,福建惠安人,明代官吏、学者。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副使。死于奢崇明的叛军之手。有《骆台晋文集》。

骆从宇

浙江武康(今属德清)人,明代官吏。万历年间进士。由翰林官累迁礼部侍郎,忤魏忠贤,罢归。魏忠贤败,官南京礼部侍郎。有《澹然斋存集》。骆绮兰:江苏句容人,清代女画家、诗人。为袁枚女弟子。工诗,作画亦有天趣。有《听秋轩诗稿》。

骆秉章

广东广州市花都区人,清朝大臣。

骆牙:临安(今属浙江)人,南朝陈将领。梁文帝任吴兴太守时,其为将帅,勇冠三军。文帝即位后,封为临安县侯,累迁散骑常侍,入直殿省。

骆成骧

[清]字公啸,四川资中人,光绪二十一年(年)状元。工书。晚年恒与一二旧友诗酒外,咄咄书空以隐尤卒。年六十余。《益州书画录》

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为人坦荡光明,不求高官厚禄。辛亥革命后,骆成骧虽出任过临时议会议长、都督府顾问、四川筹赈局督办等职,但他勤政廉政。年6月26日,陈宦离开四川时,以建立学生军的名义存款4千元赠送给骆成骧。骆成骧当时任四川高等学校(今四川大学前身)校长,便将这笔赠款拨给了高校。因而骆成骧家用贫困,厨灶屡空,有“穷状元”之称。骆成骧虽然是文状元,晚年却热衷讲武,积极倡导“强国强种”的体育运动。

骆氏近代、现代部分名人

骆介子,(-)湖北蕲春县人,国务院参事、原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早年参加过北伐。曾获澳洲雪梨大学政治学硕士、文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年至年3月,历任驻澳大利亚领事馆主事、副领事、总领事,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顾问,澳洲雪梨《民报》社长兼总编等职。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兼海外部处长、外交协会常务理事兼代秘书长。后加入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任“东方文化协会”、“反侵略大同盟”常务理事。年10月后历任武昌中华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大学、香港大学教授。年8月参加在港的44位国民党左派人士联名通电起义。年回京,历任外交部外语学院教授,民革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对台委员会副主任。年3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

骆炳贤:年出生,原名骆宜大,浙江诸暨人。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及高师工委会主任,《中学物理教学》期刊主编等。任教以来,先后在大学本科、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助教进修班讲授普通物理学、光学、物理教学论、中国物理教育史、物理教育测理与评价、高等教育学等课程,并指导物理教育进修学者3人,出版专著《中国物理教育简史》,合编教材、教参《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初中物理教育通论》等6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中国物理教育简史》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优秀专著奖、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原则》荣获浙江省高师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外,主持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工作期间,从浙江高师院校的实际出发,竭力开拓师资培训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工作,年被国家教委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授予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师资培训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

骆承烈:年5月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孙子文化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孔子与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原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等40余职,中共党员。早在山东师大历史系毕业前,就多方调查、搜集资料、写出《济南惨案》。毕业后连续出版了四本书,加上教学工作出色,年被山东省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至今为止出版物有:自撰《孔子故里史迹》等19本,主编《儒家思想与社会管理》等25本,任副主编的《孔子资料汇编》等12本,参编的有《孔子评传》等10本,任顾问的《中华传统美德》等15本。其中参编的《孔子故里志》等获国家奖,编写的《孔子名言》等获省级奖。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章多篇。还将传统文化用现代手法予以表现,撰文井主讲电视专题片《孔子与儒家思想》36集,分钟,《三字经》80集,分钟,还有许多短片,均由电视台上卫星播出,有的国外播映。年青时曾演过话剧、歌剧、京剧、曲艺等多场,日后参加编剧并任顾问的大型舞剧《孔子畅想曲》是全国优秀舞剧之一。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涉及历史、考古、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但以孔子与儒家研究为主。在孔子研究领域中又以微观见长。仅以收藏多种孔子像来说,年就获世界吉尼斯记录“收藏孔子像最多的人”。还研究自然科学。和夫人刘桂林副教授研究人体科学10年,做过次实验,发过多篇文章,年被全国人体科学研究会授予“15年来对人体科学作出突出贡献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编印过万字的讲义,教出四千名学生(其中硕士研究生20人)。曾应邀到国内10个省、市(含台湾省)及日、新、马等国作过学术报告。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国际文化名人”称号。

骆沙鸣:副主任医师。男,汉族,年出生,中国台湾人。台盟盟员。毕业于福建晋江地区医科学院。医院五官科料主任。福建省八届政协委员。主要业绩: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五官科疾病,注重穴位注射疗法。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医药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AGL液穴位注射治疗额窦炎例分析》获东方医药杂志主办的全国基层医药论文大奖赛二等奖,创新了下鼻甲注射甲氰咪胍治疗变应性鼻炎,获良好疗效。《下鼻用注射在眼底病治疗中的应用》获首届“淇滨杯”全国医药论文论著大赛二等奖,该疗法为全国首创治疗眼底病新的用药途径。参加编著专业书籍6册,年被晋江市委、市政府评为晋江市第二批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

骆尚骅:副研究员。男,年3月生,云南昆明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现任职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系中国蜂产品协会理事、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主要业绩:长期从事蜜蜂及蜜类物品的研究与研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众多。是《南方山区有毒蜜源植物调查和有毒蜂蜜检验方法的研究》的主要执行人和撰稿人,获年湖南科技大会奖。主持过“蜜蜂纯种保存”、“蜜蜂近交系选育技术研究”、“蜜蜂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蜂王浆的高产和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等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持鉴定的“活性蜂王浆口服液的研制”、“西洋参蜜、西洋参王浆蜜的研制”,农业部主持鉴定的“山植营养蜜的研制”的第一主持人;农业部主持鉴定的“中植营养素8号及其制剂天然有机硒口服液的研制”的第二主持人。参译《昆虫生物化学》;参编《现代养蜂和蜂产品加工技术》;主编《国外产品文摘》;参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昆虫卷》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

骆文光:高级工程师。男,年9月出生,四川营山人。九三学社社员。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任内江市水电局总工程师,内江市三届政协委员,四川省九届人大代表。主要业绩:长期从事水利工作,在担任书房坝水库新建、黄板桥水库溢洪道扩建、瓦店子水库开裂漏水整治等工程设计中,首次采用含石土、立柱加横担启闭闸门取代门楼式间房、聚氯乙烯胶泥补缝等新材料、新结构。曾参与或担纲内江段主要城镇新水源和综合治理10年规划等5个课题研究。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和学术会上交流了《提高小水电站防洪能力的措施》、《砌石坝病害的对症施治》、《用免耕垄作覆盖技术提高耕地抗旱能力》等30余篇文章,大多数被评为优秀论文,编辑的《奇特的砌石拱坝裂缝》、《水稻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等3部录像,在地方台播放、在全国性学术会上交流。参与和主研课题,已获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发明“一种可拆取旋转推移窗”获国家专利。

骆锡耀:男,年8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总工程师。业绩小传: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系,“一五”计划期间,参予前苏联援建的多项重点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年—年任职于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最终职务为总工程师,在多项重要工程中起技术骨干和主导作用。年在舟山定海山顶上负责中国自制的第一台直径30米微波天线的整体吊装中,克服山高风大地理环境恶劣等困难,自己设计和制造吊装设备,使安装顺利成功。-年全面负责镇海炼化总厂引进大化肥工程的安装技术,创造出多项超大件设备卸船、运输和吊装新方法,对促进该工程获国家银奖起重要作用。—年在宁波北仑港发电厂60万千瓦机组的中国第一座米烟囱钢内筒建造中;为主创造出“气顶倒装法”工艺,并成功应用,该工艺获建设部和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发明专利,先后获建设部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专业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三篇获省部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担任浙江省土木建筑为会理事兼安装分会会长,年退休之后,在多家单位任高级顾问。

骆祥发:男,年2月生,浙江省义乌市人。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为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从80年代初开始,先后担任浙江师大教务处长、副校长、校长等职。现为浙江师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兼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为浙江省第八届人大代表。担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期间,根据当时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狠抓教育观念的更新,大力进行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扩展学校规模,提高学校档次,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的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为全省的教育发展和经济振兴作出贡献。由于业绩显著,被评为浙江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繁忙的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之余,长期坚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专攻初唐文学,先后出版有《骆宾王评传》(与人合作)、《骆宾王诗评注》、《初唐四杰研究》和四九录《碌碌人生旅》等著作。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现正撰写《文章四友与吴中四士》、《碌碌人生旅》、《书斋田园录》等著作。

骆丽:女,年生,山东人。大专毕业,辽宁省朝阳市副食品厂工程师。主要学术成果:完成课题“利用价值工程,提高酱油出品率”、“采用SWK系列控制,提高成曲蛋白酶活力”,获市级科技成果奖;在国家级科技刊物上发表《浅谈对甲醛法成曲酶活力测定的一点看法》、《酱曲酿造不可忽视糖类物质的作用》、《谈谈如何抓好酱油生产的基础工作》等论文5篇,其中2篇获市优秀论文奖,《浅谈对甲醛法成曲酶活力测定的一点看法》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三等奖。

骆胜:年9月生,浙江义乌人,大学文化,浙江省衢州市椪柑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主要学术成果:从事柑桔生产研究工作,主持开展劈山种桔试点和万亩优质椪柑试验示范及国家、省级红壤种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同时完成“椪柑砂囊罐头的研制和开发”,属国内首创。发表论文篇。曾获全国垦火三等奖。浙江星火一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被国家科委评为全国星火技术管理先进工作者。

骆传洲:男,年6月生,湖北省人。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骆传洲头痛治疗中心主治医师。擅长诊治各种顽固性头痛。

骆春墀:工程师。男,年5月生,广东龙川人。大学。顺德市汇丰有机玻璃厂顾问,广州市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建华化工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工系。曾在广州塑料一厂、广州塑料五厂任职,从事塑料吹塑成型生产技术研究工作。废旧料回收利用和LDPE、HDPE的改性改塑研究成果引起同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ly/9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