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中匠品牌传奇故事之二同治元年公元1

上文说到,华家先祖华铭轩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得乡民称赞,加之善于经营,家道兴旺,但因为战乱影响,染病离世,华家次子华联辉接掌华家产业,开启了黔北华氏家族的新篇章。

图:茅台国酒文化城内的华联辉塑像

华联辉于清道光十二年(公元年)生于遵义县团溪,有兄弟三人,长兄早逝,联辉居二。其弟国英,号建庵,自幼勤学苦读,早于华联辉中举人,曾任四川新都、合州、泸州等州县知事,补叙永直隶州同知,后又升为道员,任四川官盐局总办。华联辉从小在家中读书,年龄稍大一点后,且读且商,经营盐业。清同治元年(年),华联辉避乱而举家迁居贵阳,创办“永隆裕”盐号,继续经营盐业,十余年间积聚白银数万两,成为贵州首屈一指的盐商。清光绪初年(公元年),华联辉恩科考试中了举人,从此走上仕途。

华家诗书传家,尊儒重教,严格按照儒家学说治理家族,孝义是举家遵守的戒律,而华家与酒的渊源,也因一个“孝”字而开始。

咸丰末年(公元年),其高祖母(华联辉的祖母)彭氏还健在。一天,彭氏在与家人的闲谈中,偶然想起她年轻时曾喝过茅台的一种酒,觉得味道很好,嘱华联辉前去购些回来,她还想再尝尝这种酒。华联辉正好有他事要到茅台。他到茅台时,战事刚过,茅台镇举目皆是残垣断壁,过去的酒坊已被夷为平地,但地基尚存。因作坊主人已不知下落,原酿酒作坊旧址土地已被收为官产。华联辉决定在茅台镇开设酿酒作坊,一来可满足其祖母之愿,二来也可用于往来应酬。恰好这时官府正将官产变卖,于是,华联辉便购下了杨柳湾的酒坊旧址。

图:贵州地方志对清代茅台酿酒业的记载

图:华联辉创办的成裕烧坊旧址(现茅台酒厂第一酿酒车间)

华联辉购下酒坊后,着力做了两件大事,奠定了后来茅台镇酿酒的坚实基础。他首先将因战乱而失业的酒师尽数召入麾下,在旧址上建起简易作坊,试行酿制,经过两年努力,酿制成功。同时,华联辉通过当地酒师,将战乱时被人们深藏起来的老酒悉数收购,清同治元年(公元年),华联辉将新酒与老酒搭配勾调,所得的酒经祖母彭氏品尝,她认定年轻时喝过的正是这种酒。于是华联辉继续酿造,因战争中断多年的茅台酒生产就这样恢复了,华联辉于当年正式创办“成裕烧坊”。

华联辉在两三年间,重建作坊、购买老酒及安顿酒师,在两三年时间内,耗资近十万两现银,终于搭建起了当时茅台镇的酿酒业基础。问成裕烧坊所酿白酒,由于被赋予了“孝心”的内涵,在坊间被传为美谈,华家的茅台酒除自用接待亲友外,求购者络绎不绝,随之也带动了茅台镇酿酒业的全面复兴。

图:清代茅台镇酿酒场景

华联辉为川黔盐业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在泸州设立官运总局,推行“官运商销”的榷盐法,因盐政改革功绩卓著,名动遐迩,被誉为经济大家,丁宝桢称赞其“真奇才也”。辞官后,华联辉出资刊印了儒学经典,遇到识字的人,便免费赠送,为当地文化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华联辉后因积劳成疾,年仅53岁便离世。华联辉一生,为商中兴家道,堪称大智;为官造福一方,堪称大德;为子孝行天下,堪称大孝;为绅德传天下,堪称大儒。其创办的成裕烧坊,以孝立业,铸就了传世的品牌形象,召回酒师,奠定了坚实的品质基础。华联辉于乱世中恢复了珍如瑰宝的茅台酿酒业,正式开启了茅台酒的世纪传奇!

欲知后事,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wh/1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