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孩子们可以相约一起写作业;下班后,年轻人可以敲开邻居的门约一场羽毛球;待在家的老人们,也能放心地在社区散步……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紫瑞社区和五四小区,描绘出了一幅平安社区美好生活画卷。
新公共社交平台让邻里熟悉彼此
3月29日下午四点半左右,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紫瑞社区的新都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二楼的图书馆里,社区居民在其间阅读着报刊杂志。在图书馆一侧,摆放着几张木制桌椅,几个放学回来的孩子,正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再往里走,在婴幼儿活动室门口,整齐地摆放着七八双鞋,几位家长正带着孩子在其中玩耍。
↑市民在新都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内阅读
↑新都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的婴幼儿活动室
“4月1日飞扬、谕缘;4月2日柔美、飞扬;4月3日欢乐颂、唯美……”新都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指着形体室门口的黑板说,这些课程一般都是在晚上,需要提前报名预约,“我自己想报都没报上”。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切都是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的,“看到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活动中心,我们也很开心,邻里之间也熟络了起来。”
↑新都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形体室外活动预告
↑新都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墙上的活动预告
透过文化中心的落地窗,可以看到街道对面的停车场和一栋灰色的老式厂房。“之前那里是一块堆放建渣的荒地和一个废弃的职业中学实训中心,”上述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荒地被改造成了停车场,而厂房则保留原貌,对内部进行了改造,成为了运动健身中心。老旧社区车位少、室内运动场少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紫瑞社区里由厂房改造而成的室内运动健身场所及室外篮球场
除了紫瑞社区,新都街道桂东路社区内的五四小区于去年完成了一场“大手术”——“九院并一院”。在此之前,该区域的每个院落只有一两栋楼,院落空间小,消防通道狭窄,而且由于户数较少,门卫的费用也存在问题。
“九院并一院”后,各个院落之间的围墙拆除了,路变宽了、停车位多了、公共健身区域有了、儿童玩耍的游戏区也有了。同时,一个大门统一管理,也更安全了。社区的变化也正改变着大家的生活,“现在每栋楼的门禁都是人脸识别,”新都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有老人进入楼内三天没有出门,该系统会提示工作人员上门确认老人情况。
↑五四小区内带有人脸识别系统的门禁
门禁的背后,是什么让社区工作人员仿佛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综治中心“把脉”社区:
细到三天未出门的老人,大到偷运建渣发现火灾
新都街道办办公中心二楼的综治中心,就是答案。
在会议室的一端,一块显示屏占据了整面墙,实时滚动显示着新都街道内所有社区的情况。“五四小区的门禁系统就是和这里联网的,”上述工作人员介绍说,老人进入楼内,人脸识别系统会记录下一个时间点,之后的72小时,如果该系统未识别到老人出门,就会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上门确认情况。
↑新都街道综治中心的实时监控显示屏
“这是俯瞰整个区域的视角,这是具体到每条街道的画面。”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大到火灾一类的灾害事件,小到偷运建渣等事件都逃不出综治中心的“千里眼”。当事件发生,监控人员会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前往解决。同时综治中心的“嗅觉”也异常灵敏,对于环境大气问题,也毫不放松。
“综治中心还可以和在现场的社区网格员随时进行视频通话,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展示了与网格员的实时对话功能。显示屏从监控画面切换为了地图模式,每个网格员的实时坐标,都显示在上面。
新都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像桂东路社区和紫瑞社区,是做的比较好的社区。有了这些成功的经验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趁着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的契机,进行推广复制,让更多老旧社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城乡社区是平安社区工程的最前线
近日,成都市新都区正式启动了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
“新都区有个城乡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它们是平安社区工程的最前线。”新都区相关负责人在动员大会上介绍,此次行动将重点聚焦商圈市场、学校、医院、商务楼宇、车站、地铁站及重大活动周边等人口密集区域,安置小区、农村集中居住区、城中村、棚户区、老旧院落、万人小区及其周边等矛盾多发居民区,城乡结合部等城市管理薄弱区。
在上述区域,新都区将重点围绕社区消防、社区设施、社会治安、小区矛盾纠纷、社区食品安全等9大类共30项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全面开展排查和整治。
据了解,此次行动分为工作准备、排查整治、集中攻坚、建章立制4个阶段,将持续至7月底。该负责人表示,新都区将推动建立“社区发现、街镇呼叫、部门响应、协同整治”工作机制,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维护城市长治久安。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摄影报道
编辑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