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中了!押中了!
万唯教育栏目自13号开始发布以来,受到广大中考生热烈追捧,果然不负众望,押中真题现象频频出现,有图有真相。
看留言:?
来看看别人家的中考题吧,说不定能“偶遇”你的中考题哦!
一、热点猜押
热点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所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解读“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年九一八事变至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年至这六年间,中国军民发起的东北抗联、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等局部战争为抵抗日本侵华做出了巨大牺牲,这段历史不应忘记,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具有历史普及的意义,也是对先烈的缅怀。通过“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能更加清楚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
1.(济宁10题)年1月,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今年春季开始使用的新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年九一八事变
年西安事变
年七七事变
年台儿庄战役
2.(绵阳5题)何香凝裙上写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对此诗的正确理解是()
①写于九一八事变后②倭奴指的是美帝国主义③中国推行抵抗政策④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泰安19题)教育部下发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②客观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A2.C3.C
二、命题点猜押
命题点一古代政治制度
1.(衢州8题)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
①刺史②郡守③司隶校尉④三司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2.(青岛14题)《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关是()
A.三司B.行中书省C.中书省D.宣政院
命题点二侵略、反抗、探索
3.(重庆A卷4题)“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鸦片输入的危害
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中国边疆的危机
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4.(德州6题)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5.(成都8题)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悲伤是因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命题点三改革
6.(重庆A卷2题)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A.奖励农耕
B.按军功授爵位
C.推行县制
D.抑制商业贸易
7.(安徽1题)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8.(达州24题)年10月美国国内股票的暴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危机中,“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在这些措施中,只有哪一措施直接改变了这一状况()
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减耕减产和调整农产品结构
1.C2.B3.B4.C5.B6.B7.B8.D
命题点四新民主主义革命
9.(重庆B卷6题)拒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发生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始终被北洋军阀镇压而失败
10.(南充5题)“打倒列强,除军阀;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军阀”主要指北洋军阀,“总理”即孙中山,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命题点五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
11.(泰安4题)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D.强化大一统
12.(滨州3题)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A.拓跋宏B.苻坚C.李世民D.忽必烈
13.(重庆B卷11题)从年到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命题点六战争与世界格局
14.(重庆A卷12题)毛泽东曾说:“这些阴谋家……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思,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己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慕尼黑会议
C.铁幕演说D.马歇尔计划
15.(重庆A卷13题)战争海报被人们称为墙壁上的“武器”。下图是中国抗日根据地在苏联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印制的海报《苏联送给希特勒的礼物》。下列对它的解读,正确的是()
希特勒在年被苏联军队击毙
中国出兵帮助苏联人民抵御德国侵略
莫斯科保卫战彻底击垮了德国法西斯
颂扬苏军胜利,表达反法西斯必胜信念
16.(重庆A卷14题)《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
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
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
冷战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
命题点七科技与思想
17.(重庆A卷3题)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①《九章算术》②《齐民要术》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丽水14题)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
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19.(成都15题)“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美学家蒋勋在这里评价的文化运动是()
A.百家争鸣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D.宪章运动
20.(宜宾9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搭配正确的是()
A.蒸汽机——火车B.发电机——轮船
C.蒸汽机——飞机D.内燃机——汽车
21.(泰安37题)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①原子能技术②航天技术③生物工程技术④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B10.B11.D12.A13.C14.B15.D16.C17.C18.A19.B20.D21.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