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陈氏,人口排列在全国姓氏第五位,是福建的首位,也是我县的第一位。
颍川陈氏源远流长,上溯我们的先祖,虞舜血脉,得姓妫满,封于陈国,迁于齐、相于汉,发自太丘,衍于颍川,帝于南朝。
自晋唐以后,中原板荡,纷纷南迁,陈氏之后裔入闽开发,明清两朝入驻南靖。我县陈氏来自中原,至今还保留古音古韵的河洛方言(闽南话)。
我县陈氏来自周边的县市:有龙海市五支、平和县二支,芗城区二支,还有龙岩白土,漳平永福,永定湖坑,越南广宁等地。
陈氏一家亲,各有分支,元光派系人数最多,其次是太傅派系和必兴派系,还有江州义门陈派系,三九郎派系,最后入驻是越南陈氏归侨。
陈氏一族入驻南靖之后,与其他姓氏共同开发,和睦共处,和谐共荣,为南靖发展做贡献。
陈氏住地覆盖十一个乡镇,从平原到山区,人数最少是梅林镇,人数较多是龙山、靖城两镇。聚居的村有十三个,散居的村有六十一个。
一般一个村只有一个开基祖,但靖城镇廍前村,有太傅派系,也有元光派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迁入廍前。
南靖地灵人杰,历朝历代都有陈氏乡贤名仕涌现,特别是解放以来,人才辈出,各条战线,许多地方都有南靖陈氏的踪迹。
县外入驻南靖开基之后,陈氏后裔有的向本县内迁移,有的向县外、省外迁徙。尤其是明清两朝移往台湾,开发台湾。还有部分向南洋诸岛侨迁。最为突出是从草坂走出去到马来西亚马六甲定居的陈祯禄、陈修信父子,为侨居地作出巨大贡献,逝世后,当地政府都以国葬相待,父子同为人杰,实属罕见,是南靖陈氏的骄傲。
应许多宗亲的要求,参考漳州姓氏有关资料,《南靖陈氏》首次出版,愿以此抛砖引玉与各位宗亲共尝。
南靖陈氏各派系开基始祖及源流
(一)元光派系
1.靖城布厦陈
2.丰田凤安陈
3.草坂、图美幽遁陈
4.永丰宝斗陈
5.金山东建内陈
6.西坑霞寮陈
(二)太傅派系
1.南坑麻竹尾陈
2.靖城廍前陈
3.靖城草前陈
(三)必兴派系
龙山竹园陈
(四)江州义门陈
书洋五更寮孟七郎陈
(五)三九郎派系
和溪月明、坂场陈
(六)其他派系
1.永溪岭美陈
2.丰田越侨陈
县外迁入开基始祖
(一)元光派系
1.靖城布厦开基始祖
靖城布厦始基祖陈君用,字玉鍊,号铃冈,生于元世祖十六年(公元),开漳圣王二十三世裔孙,景肃公七世孙。元至元中期,剧寇李志甫、黄二使作乱,君用公率二子海生、海寿作战,杀志甫擒黄二使,功授漳州路总管府同知。后北洋海贼入侵,君用公又率众英勇抗敌,因屡立战功,进阶万户候、南胜伯,其二子也同授于宣武将军。至正后期,因漳州战事失利(元朝将亡),君用公去官带其长子海生公由平和国强三五村单内移居布厦,成为靖城布厦的陈氏始基祖。公的另三个儿子:海寿、安生、养生仍留居平和南胜、高坑。君用公卒于至正二十六年(公元),谥忠洁愍侯,诰世祀乡贤,勒葬于漳州南门外石狮岩山麓。其二位夫人曾氏协忠、李氏安涉也合葬于此。
君用公的长子海生公传有四子:明歌、明耸、明福、均寿。君用公过世后;为避战乱,海生公带明歌、明耸、明福隐居于华安县桃源保凤翔社(今华安日新村一带),其中明耸公又回居南靖龙山北坑、南坑等居住,成为那里的开基祖。海生公四子均寿公随母罗氏仍留居布厦,成为布厦陈氏三世祖。
均寿公在布厦传八个子(具体名字不详),其中第六儿子生有三子:廷试、廷建、廷啟。长子陈廷试于明宣德年间由靖城布厦迁居山城铜田(东田),成为铜田陈氏的开基祖。廷建、廷啟仍留居布厦。
廷试公在山城东田(铜田)开基至今五百多年,共传衍二十五代,现人口人。
2.丰田镇凤安陈氏开基始祖
凤安陈氏始祖陈良尔,元朝初至元年间,由漳州市芗城区渡头村六房后寨迁入丰田凤安村,至今传衍二十七世。属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后裔。凤安陈氏人口人。
3.草坂村图美村开基始祖
始祖陈幽遁公是“开漳圣王”的第25代孙,约是洪武年间(公元年)由龙溪迁平和南胜欧寮村偕其叔陈涧泉再迁居南靖县靖城镇草坂村定居。幽遁公生下二子陈举善、陈举良。
幽遁公卒,陈举良在草坂村继承父业,大力发展经济、传衍后代至今传衍24代,人口多人。
陈举善于明初从草坂村迁居南靖县山城镇图美村,在图美村开基成家立业,传衍后代,现图美村传衍24代人口近人。
幽遁祖血缘世系图
政——元光——向——酆——咏——漳甫——岳——羽——彝——陶——重——云——希亮——恪——舜俞——涧泉——幽遁
4.永丰宝斗陈开基始祖
龙山镇宝斗村陈氏,始祖平湖,属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后裔,平湖公生活在宋淳熙至嘉定(—)年间,居住南靖县由义里水流下葛总穴口社(现为靖城镇龙合村穴口自然村),官至宋三学士,翰林学士。至六世祖元海于明朝洪武年间由穴口社移居天宝下峡口(天宝镇凤园村)。八世祖康公,明宣德五年()授潮州府潮阳县训导,后为知县,授浑水邑侯。康公生五子,三子用举于明朝正统(—)年间与其弟知仁偕生母李氏移居南靖县习贤里硿口总下坂社(现为龙山镇宝斗村)为永丰宝斗陈氏开基祖,距今有年。
九世用举公生四子传八孙,自九世开基以来已传衍18代,人口达多人。
5.金山东建开基始祖
金山镇东建村内陈始祖毅诚,于元朝年间从海澄圳尾(现龙海市东园镇过田村)迁入。
东建村的楼脚,后沟圳、安边、枫仔脚、西旗厝等自然村都属内陈,从一世祖毅诚公至今已六百多年传衍21代,人口有人。
6.西坑霞寮开基始祖
南靖县船场镇西坑村霞寮陈,系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后裔。
龙海市浮宫镇霞寮陈姓,开基祖陈屠龙,系明龙溪县南乡庵兜社(今龙海市九湖镇),陈古榕次子明成化六年()前后,陈屠龙由庵兜社迁霞寮,陈屠龙长房壁公长子陈副使出居厦门海沧,在明朝时再迁南靖县船场镇西坑村霞寮,地名同迁出地同名。
明朝期间陈氏宗族被害,只存一人,名曰陈法行,陈氏后裔尊称陈法行为霞寮开基始祖,因灾难后族谱不存,祖墓不知葬在何地。
霞寮陈氏已繁衍十七世,人口有多人。
(二)太傅派系
1.麻竹尾陈开基始祖
唐玄宗时期,河南颍川人陈实后裔陈邕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年)被谪入闽,初居福州三山,后迁入兴化枫亭井上,再迁惠安社稷坛后,迁居漳州南驿路南山(现南山寺),与其父陈忠及四子:夷则、夷锡、夷行、夷实在漳州定居。陈邕其子孙在漳州、同安、厦门、漳浦繁衍。根据《漳州姓氏》陈氏记载:南岐陈姓开基祖福山德秀祖,由漳浦马口东头(儒林)迁往龙海海澄田中央社(今龙海东泗乡董浦村),其后裔陈元甫(陈邕二十二世孙)由田中央社迁往九湖镇衍后村衍后社,陈元用(陈邕二十二世孙)迁往九湖木棉村。陈既昂于明景泰年间(年)从九湖衍后分居马岭。
麻竹尾陈氏开基始祖陈开極公世居龙海九湖木棉村,清顺治11年(年)迁居南靖南坑村中村麻竹尾,娶范氏为妻,十八岁早殇。后再娶刘氏府娘为妻,生育三子,长房陈士彬,二房陈士启,三房陈士章。至今已繁衍子孙十三代,其子孙后裔分布在麻竹尾,现有人口多人,迁徏船场鼎寮、赤秋岭、龙山金杉村杉仔岭、漳州、安徽合肥,现有人口多人。
2.靖城廍前陈
如今廍前村陈氏分为两大支派,一为颍川开漳南陈太傅派;二为颍川开漳唐将军陈元光南陈派,其两派系均为颍川派。舜后,胡公妫满受封陈国,以国为姓,唐代其后裔迁入漳州。据民国稿本《南靖县志》记载:“武山乡,廍前保,始基祖陈广贤,明代由龙溪县莲塘乡二十一都田中央社迁入。迄今传二十代,一百零四户,五百零八人。”又据《陈姓》记载:“陈玉带支系(草前陈氏)靖城镇草前陈始祖玉带,系陈邕长子夷则后裔,明代从龙海石美迁入陈厝社;廍前始祖陈广贤系夷则后裔,明代从龙海莲塘乡二十一都田中央社迁入。”《南靖县志》记载和《陈姓》记载的陈氏都是南陈太傅派,今传户,人口人左右。
廍前新厝里陈氏宗族系颍川开漳唐将军北陈元光派,天宝凤园开基祖风头祖于明上叶时期由海澄风鸣(今龙海市东园镇)迁入,廍前新厝里开基祖陈东携后裔于明末清初从漳州天宝凤园六房寨(福宁寨)迁入,今传58户,人口余人。
3.草前陈
靖城镇草前村陈氏,始祖玉带系陈邕长子夷则的后裔,明代从龙海角美镇石美村迁入草前村陈厝社。现已传 代,人口有1人。
(三)必兴派系
龙山竹园陈氏开基始祖
南靖县龙山镇马山片区,明清时代属习贤里竹园总。竹园此地名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龙岩陈氏始祖陈宣,号毅庵。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官武翊大夫。生于北宋末年,生活在南宋初年,绍兴15年中进士,奉命镇闽,由兴化府仙游县移镇龙岩。为龙岩开基始祖。身后葬在龙岩北大膈山(现青草盂)。
龙岩毅庵公至九世必兴血缘图
毅庵——念二郎——五七郎——九五郎——百十四郎——四八郎——千三郎——万十四郎——必兴
龙岩八世万十四郎生三子,长子必德,次子必兴,三子必照,元朝至正年间,三兄弟从龙岩白土(现新罗区东肖镇龙泉村),来到南靖县习贤里竹园总(现龙山镇太保村中兴社),以打铁为业,尔后,长兄必德,弟必照回龙岩白土。必兴留居竹园,成家立业,传衍子孙,为竹园开基祖。在竹园六百七十年间传衍二十四代。
竹园陈氏现在人口3人。其分布在太保村人,双明村人,棠溪村人,平重村人,山城溪边村大水坑小组人。
(四)江州义门陈衍派——陈孟七郎支系
南靖经山(今五更寮)开基祖——陈孟七郎于大明成化乙酉(公元年)从永定县奥杳迁徏来经山开基。其第六代孙璟玉迁井下定居;其第十二代孙鸿鸣,鸿腾、鸿盘迁乌石岭定居。孟七郎到经山开基至今多年,传下22代,三个自然村人口有1多人。
孟七郎传下的第五代孙千九郎(字积兴)外出经商娶了二妾范氏生下陈伯,迁居双丰陈厝角开基,自建祠堂“绍世堂”,传下20代,人口近人。
陈孟七郎上代血缘世系:
周武王灭商后,把妫满封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陈胡公满,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陈胡公满传下的第74世孙陈旺徏居江州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旺——机——感——蓝——青——俛——玫——谦(让)——饶——谦(元)——参琉(陈魁)——嵩——钦——爵寿——仲八郎——梅佐——宗富——陈泓——德智——生孟六郞、孟七郞、孟八郞
孟六郎从奥杳迁永定古竹瑶下开基
孟七郎从奥杳迁南靖经山(今五更寮)开基
孟八郎从奥杳迁永定岐岭蒲山(塘下)开基
公元年江州义门陈奉旨析产分庄,胡公满的第83世孙谦(元)生陈魁(字参琉)宋进士,随其父谦(元)公迁居湖北宜都,因陈魁官于福建,任汀州太守,因此带家眷97人安居在宁化石壁寨南田村。陈魁传下的梅佐父子从宁化石壁迁徙到永定奥杳开基。公元年孟六郎、孟七郎、孟八郎三兄弟从奥杳分别迁居永定古竹、南靖经山、永定岐岭开基。
(五)三九郞派系
和溪月明陈开基始祖
始祖三九郎,祖父云峰,号五八郎,宋末由永安县贡川迁入永福,父永,号七三郎,居兰田,同祖派下,玉山,字以谨,明正德元年()由永福迁入和溪镇月明村梅仔坑,新楼,作圣,明万三十七年()由永福迁入和溪镇月明村西山,济圣,由永福郎车迁入和溪镇坂场村陈处坂,后坝。现已繁衍28代,总人口人。
(六)其他派系
1.永溪岭美陈开基始祖
永溪陈氏为颍川衍派,始祖朝书公,从何地迁徏至此开基待考。朝书生一子一女,子陈珀金(无嗣),女玉娘。
明弘治三年(),李伋夫妇从福州府福清县来永溪定居,李伋之子李应,娶朝书之女玉娘为妻,生二子,长罗祥,次罗明,罗祥承外祖父朝书之姓,姓陈,自朝书以来已繁衍24代,多人。
2.丰田归侨陈氏
年越南当局制造驱赶华侨事件,数以万计居越侨胞被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政府伸出援手,接纳从越南归来的华侨。
南靖县丰田农场丰华、东华两作业区,就接纳从越南广宁归侨陈氏70多人,其祖先于清末从广西防城迁越南。他们在祖国大家庭,生活安康、幸福。
祖祠与祖墓
(一)县外迁入开基祖祠
草坂与图美祖祠
草坂村祖祠名称,“藻苑大宗祠”,外匾陈氏家庙,内匾:开漳世泽。位于草坂中心地带,坐西向东,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祖祠五开间,分上下厅堂,中间较宽阔天井,上厅堂后墙中建神龛,供奉1—5世祖,祖考祖妣神主牌。在文化大革命中,神主牌被红卫兵烧毁,于年在村二委的重视下,村老协会鼎力配合下,村民们大力支持下重造了神主牌,重修祠堂,使祠堂重现昔日辉煌,更加朴实美丽。
图美村陈氏宗祠,“盘山堂”。在图美村中心地带坐落乾巽兼亥巳,占地面积平方米(门前有口大池塘不计),建筑面积平方米,宗祠五开间,宗祠内有分上下厅堂。中间天井上厅堂墙中央建神龛,神龛内放祖考祖妣1—5世祖的神主牌七十四位。神龛外坐着一身头戴官帽身穿皇官服面容庄严的木刻雕像法主公,法主公在明朝时,从小心怀大志,勤奋学习饱读诗书,精通兵法积极向上,中举在福州,为福建总兵首领,长期在福建带兵抵御外来侵犯,安抚百姓,为福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年老卒于福州,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尸体无法运回,葬于福州。皇帝得知下旨准许法主公雕金身让下代人在家朝拜,纪念为国为民老祖公。
祖祠上下厅雕梁画栋,木雕精细,龙飞凤舞、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人物画栩栩如生,富丽堂皇。
神龛外两旁柱子楹联宇至今保存完好。
左:福省神明官民共沾遐泽
右:盘山祖考子姓成承鸿庥
窗联:湖水家声贻燕翼 盘山甲第起蝉联
大厅柱子楹联虽文革中受损残缺但依然清晰保存上方几个大字。“籍本欧寮”“藻苑分宗”等大字,使我们下代子孙永记住祖宗来龙去脉。
图美村宗祠始建时间不详,重建在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已酉(公元年),第一次重修在壬寅年,第二次重修在壬午2年12月,第三次重修于甲午年年闰九月。
宝斗祖祠“敦典堂”
“敦典堂”始建于明天顺元年()明清多次重修,历经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已半倒塌状态。宝斗陈氏后裔有信心要重建,指日可待。
其对联:敦行不怠文兴,典法有常光于
永锡祚永锡胤永言孝思光祖德,
丰年玉丰年谷丰享豫大振家声。
其辈序:用庭友坤时应九
欲维蓄天振大芳
国茂新开龙景运,
于谟燕翼兆祯祥。
宝斗“威惠庙”
龙山镇宝斗村有一座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和保生大帝吴夲的“威惠庙”。
威惠庙始建清康熙三十二年(),距今有年,坐北朝南,背靠万树扶青的山峰。面向淙淙不息的永丰溪。年一次修复。年重建。重建后的威惠庙,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两尊大型石雕像,一尊为陈元光像,另尊为大道公吴夲像在庙后。
该庙于年1月31日重光落成,并举行宝斗威惠庙文化节,吸引海内外信众参加,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地信众,更有宝斗村近邻的群众参加,屈时人数上万人。
常有海内外信众造访、朝拜,香火不绝。
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坑霞寮祖祠
船场镇西坑村霞寮二世祖陈应春开始添丁进财,在庙前汤边建家庙一座,名曰“应春祠”,坐丙向壬,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三百平方米,在清乾隆十八年重新修建,祠内保存清代从台湾带回的樟木制成的对联:“堂开绿野徽猷美,泽沸温泉输墨香”,落款是裔孙贡元灼卿拜赠。
年该祠又重建。
霞寮昭穆辈序为:法应朝宗嘉士进,登开文用成庆昌,大振绵上光荣。
麻竹尾祖祠
祖祠堂号“凤形堂”,陈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初年,位于麻竹尾半岭社,主祠一大厅两厢房,左右各建三间护厝,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0平方米,该地形为“倒飞凤凰”。宗祠分金坐己向亥兼巽乾、悬山顶、飞檐翘角,脊顶雕饰凤凰牡丹花,布局依次为门楼、围墙、正门居中,二侧偏门。坐落在山墩上,两边有流崙坑、斜坑二条小溪向东流至十八重溪。宗祠在民国初年重修,二O一四年冬又重修。
凤形堂对联:颍川分派长流远,美里开基世泽长。
东建内陈祖祠
现存九世祖墩恪“种德堂”始建于康熙廿六年(),厅堂96平方米,年10月重修。
凤安祖祠
思敬堂祠堂位于丰田凤安自然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多次修缮,为二进二廊一深井的建筑,积极多方米,其对联:“思念平心作忠作孝,敬于尊德克勤克俭”。
另对联:“颍水流芳,开漳世泽,乾巽万里呈祥,笔架山秀献瑞”。
年6月列入南靖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廍前陈氏宗祠
“宗祖规模远;儿孙绍述长。”廍前村南陈太傅派陈氏宗祠堂号为“光远堂”(一九八九年吉旦重立),始建于明末清初,位于部前村大社角,祖祠为一大厅抱两房,拥有一庭院,坐东朝西(指坐甲向庚兼卯酉),分金:庚寅、庚申,坐震向兑,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地理为“丝线吊铜钟”,歇山顶砖木结构,民国时期重修。陈氏宗祠祖龛供奉始基祖陈广贤及其夫人蒋妈两神位。
“开拓新厝平安境;惠赐子孙富贵家。”部前村北陈元光派新厝宗祠堂号为“思敬堂”,保持完整三进四合院清代建筑风格,规模宏大,(《闽南日报》之“文化走廊”皆有详细报道)至今约多年历史,前拥“玉带河”,后枕“纱帽山”,钟灵毓秀,风光绮丽。新厝宗祠,坐西南面东北(坐申向寅兼坤艮),为二进三开间砖木两边厢房式结构,由前厅、中厅和后楼组成,建筑总面积2平方米。宗祠内祖龛供奉开基始祖陈东及其夫人戴妈两神位。
新厝宗祠两侧有对称的14间厢房,“同”字形环形砖埕;六间大厅;12平方米的天井,内厢房共38间。新厝宗祠两边各有外厢房13间,对称26间,总厢房共66间。
新厝宗祠大门太极八卦图雕工奇特,至今仍色泽艳丽。前厅的中堂是由三开重阳木门衔接而成,如遇贵人,族人则开中门迎接。新厝宗祠至今仍睦族敦亲,每逢佳节,宗亲欢聚一堂,祭祀祖先,祭天祈福,延续传统儒家家教。
书洋经山祖祠
经山祖祠“思源堂”由孟七郎传下的第五代子孙兴建,占地多平方米,建筑多平方米,坐甲山庚向,进大门是天井,过天井上正座,正座安神旨,中间大排刻金字:德智陈公、钟、朱、叶孺人;一世开基祖孟七郎、妈汪一姐孺人之神位,大门对联是:尊祖兴祠隆世德,敦源啓字振家声。横楣:思源堂。正座左右两边各建有二列护厝(护厝宽八尺,左边护厝长7.2米;右边护厝长9.28米)
祠堂建成后多次维修,9年进行大修,加建左边一大门。
开基祖孟七郎公、妈汪一姐(合葬)墓于乾隆辛酉年仲冬立,墓址在五更寮塘科路顶。
竹園祖祠
竹园陈氏宗祠锡庆堂(总祠),位于南靖县龙山镇太保村寨口的云峰楼内,四周高墙的园型楼,占地平方米,锡庆堂为二进式的陈氏宗祠,建筑面积平方米,砖木结构。祖祠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经过清乾隆二十二年,光绪二年,民国三十四年和二O一O年四次重修,厅堂宽敞明亮,庄严肃穆,年7月20日南靖县人民政府将该建筑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堂内供奉竹园开基祖陈必兴等列祖列宗。为太保、双明、棠溪、平重等四个村和溪边村大水坑小组陈氏宗亲祭祀的祖祠。
锡庆堂对联:
锡节钺专征斩棘披荆彪炳勋名垂史册
庆荥封赠爵分茅胙土麟莹爼豆寿河山
永溪岭美祖祠
永溪陈氏宗祠“肇禋堂”位于南靖县奎洋镇永溪村岭美社,旧“县志”记载属漳州府南靖县永丰里隐溪坝西坑内“田螺穴”,一进带围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道光三十年重修,后因历史变故被废。为昌耀宗功祖德,陈氏后裔子孙于4年在原址重建落成。坐向申寅兼坤艮6度。堂内供奉开基祖陈朝书公、血脉之基李伋公衍繁列祖列宗。为永溪陈氏后裔祭祀祖先的活动场所,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举行祭祖庆典。
(二)各镇村陈氏祖祠名称
山城镇
图美村盘山堂,东田村陈氏宗祠,坎仔头村追远堂。
靖城镇
靖城村广济宫(总祠),草坂村陈氏宗祠,湖林村绍德堂,下割村龙佑堂、孝思堂,廍前村光远堂、思敬堂。
龙山镇
宝斗村敦典堂(总祠)、成啓堂、承啓堂、继业堂、啓瑞堂、绮纹堂、庆成堂、永庆堂、钻啓堂,太保村锡庆堂、有庆堂、肇庆堂、衍庆堂、聚庆堂,西山村承德楼,圩埔村馀庆堂,蓬莱村衍庆堂,南蔗村庆兴堂,棠溪村聚庆堂,双明村锦川堂、余庆堂,招庆堂,福寿堂,福庆堂,文庆堂,茂庆堂,赐庆堂
丰田镇
凤安村陈氏祖祠
金山镇
东建村植德堂,霞湧村远成堂
和溪镇
月明村金钩祠(总祠)、象形祠、虎形祠、七房祠、爵书祠、香远堂、永佰祠、飘馥祠、宝田祠、蓝田祠、宝田祠、馥斯祠、楼座祠、周碧祠、雍珍祠、内厝祠
奎洋镇
永溪村肇禋堂
书洋镇
上田村思源堂,双峰村绍世堂
船场镇
西坑村应春堂,梧宅村茂林堂
鼎寮村贻德堂、生德堂、声德堂、赐德堂、明德堂
南坑镇
村中村麻竹尾凤形堂
(三)祖墓
麻竹尾陈祖墓
开基始祖陈开極公从龙海九湖木棉村到麻竹尾定居,为行孝道,身背老父骨骸寻找墓地安葬,走到船场梧宅鼎寮“官山”(榕村坑社附近),雷鸣电闪天下大雨,便把老父骨骸包裹放在路边草丛中,走进山下林姓家避雨借宿,第二天上路寻找老父骨骸时竟然被蚂蚁土全部掩埋,自然被“天葬”,该地形似为一个大坟墓。祖墓今占地面积约0平方米,地形为“孩儿坐金椅”,周边有一片风水林。
开基始祖陈开極公生于明崇祯六年(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年),葬于麻竹尾大墩湖。祖妈刘氏府娘,生于明崇祯元年(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年),葬在大墓前。
草坂陈祖墓
始祖幽遁公葬于南靖县靖城镇草坂村水锦垅鸡馑穴。
妈葬于南靖县靖城镇草板村山风吹腰带。
举良公葬于南靖县靖城镇草坂村枫仔岭。
妈葬于南靖县靖城镇草坂村吴坑底。
举善公,妈合葬在南靖县靖城镇草坂村林八岭狮探井。
法主妈葬于南靖县靖城镇草坂村山蛇仔菕。
廍前陈祖墓遗址
据祖辈口口相传,南陈太傅派开基祖陈广贤墓在“石步湾”(地名);其后裔上房祖墓在“大埔山”(地名);下房祖墓在“科栗林”(地名);至于北陈元光派后裔陈东祖墓在靖城镇武林村门口山,至今茔墓保存完好。
竹園祖墓
(一)打铁祖墓
清乾隆二十二年(),云孙庠生族长企元等陈氏后裔,将龙岩白土九世祖、竹园开基祖 必兴考妣,十世均茂考妣,十一世添舆考妣,十二世祥管考妣,合葬在中兴社(太保村大社)上下巷。至今保存完好。
(二)太监墓
位于龙山镇双明村的应钟山,在应钟山的东侧,埋葬明朝司礼太监陈祖生及其生母柯氏。当地群众常叫应钟山为太监墓。
明弘治四年(公元年)六月,陈祖生的生母柯氏在双明老家病逝。当代孝宗皇帝,遣派特使福建布政司右参政魏瀚代帝吊祭,因祖生母子救幼子(朱祐樘)有功,幼主后为孝宗皇帝,柯氏诰封六品太安人,墓前有石雕翁仲、石马、石鸡、石羊、石狗等雕像。
明正德十六年(公元年)司礼太监陈祖生在南京谢世,明廷按其遗愿,将灵柩从南京运回竹园双明安葬,葬在柯氏墓的左下方。
明廷还在河对岸建座太监亭,历经六百年沧桑,太监亭三建三毁,今只存年重建时碑记一通。
年11月30日,南靖县人民政府确认太监墓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溪岭美祖坟
1、朝书公妣黄氏合葬于坷坵岭美庵前,坐东向西,乾隆五十五年冬月重修,至今保存完好。
2、李伋公葬于东空凤仔崙,坐西向东,四周为毛竹林;妣吴氏七娘葬于金山镇北坑岭石狮山,坐西向东。光绪壬辰年秋月重修。
向外迁徙
靖城布夏陈向外迁徒
1、靖城布厦,人口人,始祖陈君用(开漳23世),宋兵部尚书陈景肃七世裔孙,元至正年间由南胜迁入,至今传26代。祖祠:广济宫。
2、靖城蓝田林埔山田中央,人口人,始祖陈西溪,元末由布厦迁入,至今传24世。宗号:祖祠(上下厅)。
3、靖城霞阁,人口人,始祖陈瑞豪,清乾隆年间由布厦迁入。
4、山城坎仔头村龟仔寨,人口人,始祖陈氏大谟,元末由靖城布厦迁入,迄今传26代。祖祠:追远堂。
5、山城铜(东)田,人口人,始祖陈廷试,明代宣德年间由靖城布厦迁入,迄今25代。祖祠:陈氏宗祠。
6、小山城陈氏,人口人,由龟仔寨一房分衍,迄今传21代。
7、广西融水县水东村,人口人,始祖陈芳远,清代嘉庆已巳年由龟仔寨迁入,迄今传9代。祖祠:颍川堂。
8、金山霞涌径美,人口人,始祖陈协期,明代由靖城布厦迁入,迄今传15代,祖祠:远成堂。
9、和溪高才,人口57人,始祖陈泌澄,明隆庆五年(年)由靖城布厦迁入,迄今传17代。
10、龙山蓬莱北坑黄洋内、蛇形、内洞、省山、南蔗、大坑、南坪、庵前等自然村陈氏,人口人,始祖陈明耸,陈君用之孙,明代由华安桃源凤翔迁入。祖祠:范庆堂。
11、华安日新,始祖陈君用长子陈海生,人口人,元末迁入,祖祠:崇德堂。
据台湾陈氏族谱记载:
九世祖陈樵于清朝乾隆二十年或二十一年(-)从家乡南靖县习贤里硿口总汤兜社(现为龙山镇南蔗村)渡海去台,定居桃园县观音乡大堀村,传衍后代,现有在台陈氏人口二千多人。
凤安陈向外迁徏
清朝雍正年间后裔迁居龙山镇西山村埔顶另有迁入金山镇后眷村。
草坂、图美陈向外迁徏
草坂村裔孙马来西亚华人领袖陈祯禄父子
父陈祯禄(-)子陈修信(-)陈之祖先于清代乾隆五十年()从其祖居地——南靖县靖城镇草坂村(明清时南靖县由义里草坂总草坂社)出洋到达马来西亚马六甲定居,至陈祯禄时已是第五代华裔。祯禄继承其父陈春木事业,从事航海轮船公司管理2万英亩橡胶园,还创办和丰银行。陈祯禄除经商种植外还从政,他为“马华公会”首任会长,陈祯禄病故,马来西亚政府为他举行国葬。
陈修信——陈祯禄之子,子承父业,年以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年担任联邦财政部长,鉴于陈修信的卓越贡献,马来西亚政府授他国家第一“敦”的最高勋爵封号。
年陈修信病逝时马来西亚政府为他举行隆重的国葬。
陈氏裔孙父子同为人杰,实属罕见,他们是陈氏裔孙的骄傲。
草坂裔孙迁徏华安县华丰镇草坂村现人口近人。
图美村三始祖敏浮陈公,清初长子到南靖天宝(现芗城区天宝五丰农场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金鸡寨中开基,漳州平原土地肥沃,资源异常丰富,便于灌溉,农业发展迅速,几十年后创万丁人口。传说康熙年间,朝廷派贝勒王率兵攻破金鸡寨,致使人丁走散,后金鸡寨成为空寨;次子远走广东赤坎传说也创万余丁人口,解放后无来往;三子在漳州小梅溪发展(小梅溪现在是龙海市九湖镇小梅溪村)解放前每年正月十五日回乡认祖,解放后无往来。
七世祖陈公三子为大埔理叁,解放初到漳州市内工作,现裔孙近百人。
宝斗陈向外迁徏
用举公自宝斗开基以来,其后裔传衍至圩埔村的溪州、圩埔、顶司和西山村埔顶、地园等自然村。
陈丁,龙山镇西山村埔顶人,其先祖于清雍正年间从宝斗移居到西山村埔顶定居。陈丁于年移居台湾新竹县桃园区大园乡和平村,其后裔多年来回故土寻根认祖,书信频繁,联系密切。
陈自由,龙山镇宝斗村人,解放前移居台湾,曾担任台北市的铁道部长,年其两个儿子回宝斗探亲认祖。
霞寮陈向外迁徙
清乾隆壬午科举,陈为炎出居广东柳城。五世陈嘉悌出居漳浦,另有三、四、五世也有迁往台湾桃园、广西柳州,南洋诸国。
麻竹尾向外迁徒
民国初年八世祖陈见龙携子朝阳、朝鸿、朝江在船场鼎寮村办“金万春”铁鼎厂,在船场、梧宅、鼎寮、漳州、安徽合肥有后裔子孙多人。
民国初年九世祖陈水来、陈水鱼兄弟移居龙山镇金杉村石草湖、杉仔岭,传下后裔子孙陈其茂、其成、本生,陈吴份有多人。
民国初年(一九二六年)九世祖陈允瑞携子盛火从墩仔乾到船场赤秋岭定居,传下后裔子孙火来、清火、亚雄,共有37人。
竹園陈向外迁徒
据年《竹园陈氏族谱》记载
十世均祥回龙岩白土,与伯叔辈必德、必照同住。
十一世添成移居兴化府仙游县。
十一世添进回住龙岩。
十四世陈木谟,明朝正统年间任四川省保宁府南部县教谕、知县,在家乡竹园所生二子陈统、陈贡随父去南部县定居,在四川又娶妻生二子,长子广学,次子广才,均在南部县居住。
十七世陈君赐及次子,孙子移住华封(华安县)
据台湾省南投县竹山镇陈亮宏先生提供的族谱,乾隆年间陈惠直从南靖竹园去台湾南投县竹山镇定居。
解放以后,外出人员增多,特选几位。
29世,陈文林,南靖县龙山镇双明村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定居南京。
30世,陈国松,陈文林之子,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定居南京。
30世,陈进兴,南靖县龙山镇太保村人,中海油驻加拿大中方代表。定居加拿大。
31世,陈晖、陈进兴之子,定居加拿大。
30世,陈金山,南靖县龙山镇双明村人,大校军衔,定居广州。
廍前陈向外迁徒
民国时期,南陈太傅派陈广贤后裔陈清金于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后,随即漂洋过海到了台湾,而后定居台北梅山乡;同一时期,南陈太傅派陈广贤后裔陈银水到厦门当外科医生,医院院长,后定居厦门;北陈元光派陈东后裔陈和义于年入伍,时任后勤部某处处长,复员后定居北京。
和溪月明陈向外迁徙
22代陈天益迁入台湾花莲。
孟七郞陈向外迁徙
陈孟七郎传下子孙外迁
第四代:念八郎,万明迁四川
万钦、万智、万聪迁台湾
第五代: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去台湾,千四郎、千五郎去四川
第六代:守庆、闻舜、闻玲、闻选去台湾
守荣、守忠、守华去四川
第七代:琦碧、琦才去四川
第八代:邦斐去台湾
第九代:其雅、有福、有禄去台湾
仕吉、仕耿、仕印去上杭
第十代:完美迁柳州
第十一代:廷柔、廷盛、廷用、廷选、石得去台湾
第十五代:根波从井下去台湾
昭后、金藤去缅甸
第十六代:秀成、秀发去泰国
第十七代:林秋,功诚从乌石岭,井下去台湾
寿培从五更寮去南洋
甲庚从井下去缅甸
金珠从五更寮迁去湖南
永溪岭美陈向外迁徙
陈朝书之后裔除在永溪村传衍之外,还传衍到仙岭村村头社。
据台湾、四川族谱记载:
1、宜佑、宜应两兄弟渡台至台中市南屯区枫树里开基发祥,为渡台之始祖。据年台湾族亲回乡寻根谒祖秉告,兄弟俩在台繁衍血亲已达千众。
2、康熙壬寅六十一甲子(年),五世祖朝暄;七世祖崇爵、崇爵、崇德;八世祖可忠、可进、可新;九世祖陈尤氏等前后迁徙四川入籍金堂县新都、新繁境内,人丁兴旺。故金堂县有“陈半县”之称。
银川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银川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