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一天,
你发现,
好些耳熟能详的国际大牌,
都“发源”于成都沃土?
吃不吃惊?
意不意外?
惊不惊喜?
是的,这些个大牌这几天刷爆了我们朋友圈!
麦当劳=双桥子“双桥子”这个地名的由来恐怕没有谁能说得清,景妹儿问过几位老一辈的成都人,双桥子这个地方老早以前就没见过真正意义上的桥,小水沟倒是很多,架上几块板也算是桥吧,有些小水沟上还架的是棺材板儿。
额…说好的桥呢?去了哪里?
如果你是子弟,或许会对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二十四城记》比较熟悉。
三代厂花的故事和五位讲述者的真实经历,演绎了一家国营厂的断代史。
年,工厂迁到新的工业园区,位于双桥子的土地被一房地产公司购买,新开发的楼盘取名“二十四城”。
成都,仅你消逝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万夏
鳄鱼牌=猛追湾千百年前,府河水流经成都东郊时,由西向东的流向,猛然间拐了一个大弯,加之水位落差增高,波涛汹涌,后浪推前浪形成“猛追”之势,猛追湾地名由此得来。如果说最初是形象逼真的直观称谓,那么,随着府河水长年累月穿透历史,猛追湾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张献忠第一次攻打成都,进城后大开杀戒,把全城化为一片焦土之时,引来大慈寺武僧的不满,奋起反抗。就在张献忠兵败逃离之际,武艺高强的武僧们奋力追杀,迫使张献忠如丧家之犬,带领随从逃出城门,沿府河大湾逃窜,武僧们猛追到府河大湾,因而得名“猛追湾”。
如今的猛追湾时过境迁,在现代化都市的猛追湾府河两岸,西岸有猛追湾游泳场馆,东岸有高达米的四川电视塔,这也成为了成华区地标性建筑。
兰博基尼=金牛区“金牛”从何而来?有这样一个传说:牛郎织女骑着“金牛”来到成都平原,很快把这里变成了人间天堂。后来玉皇大帝知道女儿私自下凡,将她带回天庭,牛郎挑着一双儿女追赶织女时,把自家的牛留在了现在的金牛坝,牛久等主人未归,一怒之下断了气,变成了真“金牛”。后来,牛郎归来将它埋在水池中,直到今天还有人说,那水池的中心就是金牛坝招待所的一口井。每到月明星稀之时,井口处还看得见金牛、牛郎织女和一对儿女。
金牛由来果真是如此吗?《华阳过志》这样记载:“开明帝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泰惠王遇,惠王乃作石牛五头,朝泻其后曰:‘牛变金’蜀人悦之,使之请牛,惠王许之。乃棋那五丁迎石牛,既不变金,怒!”上述史籍明白的告诉后人,当时位于陕西的秦国想吞并蜀国,使用了小计谋,造谣说石牛能屙金子,五丁力士拖回后发现假的石牛无用,蜀王一怒之下便弃于成都郊外,即今天的成都西门金牛坝这块地方。
石牛从秦国拖运到成都,要从今天的陕西省褒城县经四川的七盘关、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广汉、新都,所经之处,必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所以《史记》也载说这条古代成都通往中原的道路叫“石牛道”,亦称“金牛道”。南宋诗人陆游在成都西门登高望远时写的《张仪楼》一诗中有“龟书成城锦水滨,金牛路辟复通秦”之句,前者指成都城筑城由来的传说,后者便是指金牛坝上金牛的由来。年《金牛区地名》一书也沿用史志说法,再次认定金牛由来应是如此。
金,代表富裕、昌盛;牛,代表勤勉、务实。
金牛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研基础和科普力量雄厚,在全市个科研机构中,信息产业部电子十所、二十九所等科研院所位于金牛境内,在地理位置上临近西南交通大学,共同组成了金牛的科学研究集中区,承担了国家级科技计划64项,申请、获得高新技术专利多项,为区域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就在这里诞生。
爱马仕=骡马市骡马市街名由来已久。
据文献记载,古代成都马市在城四郊,不在城内。骡马市街的商贸历史可追溯到多年前。清代初,成都驻有满、蒙八旗兵丁,陕、甘、宁、蒙马群骤增,为了适应满蒙贵族买马的需要,在少城外,皇城后门处设骡马市场。
康熙、雍正时期过后,四川无大战乱,马队作用减小,马市迁到城外,但街名犹存。虽市场不存,却流行一种习俗,即凡是成都畜马的人,每年正月初四必骑马到此街一行,祈骑马者一年平安,这种风俗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废除。
玛莎拉蒂=三岔湖三岔湖是四川省第二大湖泊,属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两湖一山”的核心景区,年被列入《世界名湖录》。
三岔湖水域面积27平方公里,以白鹭为代表的各种鸟类繁多。目前已经开发并开放的有花岛、天鹅山庄、月亮岛、空分岛、石榴岛等五个岛屿。已开发项目有垂钓、露营、烧烤、游船、拓展训练、观光自行车、篝火晚会等。由于湖面及周边风景优美,号称“天府明珠”,更有人将其比喻为成都的“马尔代夫”。
三岔湖的旅游优势十分明显:一、离四川省会成都不到一百公里;二、由群岛组成的的景区在成都平原乃至整个四川都是十分稀有的;三、湖里有大量的游船和快艇,湖面宽阔,坐快艇游览很是畅快;四、很多岛都可以露营,一般不用担心涨潮;五、这里是垂钓爱好者的天堂,常有钓起几十斤大鱼的新闻。
文殊院从地铁骡马市站一走出来,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殊院。
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年—年)。
康熙三十六年(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院内供奉大小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石刻、泥塑,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院内还珍藏明清以来的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宝,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等佛教文物。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千、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
此外,院内建有钟鼓楼、祖堂、准提殿、圆通殿、玉佛殿、三圣殿、五观堂等殿堂。上世纪80年代宽霖老和尚发愿建造了千佛和平塔,祈求世界和平。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银杏、香樟、梅花、玉兰等花木相映成趣,好一处大隐隐于市之所在,还增设了茶座和极有特色的素餐馆“香斋堂”,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佛事、游览场所。
悦木之源=神仙树神仙树的由来有两个传说。
第一个,神仙树原来叫做寿仙场,当年那里有座小寺庙,庙中有一株枯死多年的老黄桷树,某一年,这株黄桷树忽然发芽了,而且空的老树洞还积满了清水,于是寺庙中的人便说这是黄桷大仙显灵了,喝了树洞中的水能祛病驱灾。这下引来四方信徒烧香磕头,披红挂彩,原本冷清的小寺庙陡然烟火旺盛起来。久而久之,人们便只记得神仙树,把寿仙场给忘了,称这里为神仙树。
第二个,据《华阳县志》与《永丰乡志》记载,神仙树原名寿仙场,早先有棵黄桷树,枝叶繁茂如伞,酷暑天里,人们爱在树下乘凉。明朝末年间,石羊场来了一位农民,到这里放水灌田,看到两位白胡子老翁在树荫下下象棋,便驻足观看。三局过后,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农民抱头就往家跑,到家—看,草房已变成瓦房,前门成了后门,家中无一人相识,核对家谱才发现自己外出灌田至归家已过年。为感激仙人,他年年到树下拜祭,人们便称该树为“神仙树”。
悦诗风吟=百花潭“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多年前,大诗人杜甫用这样的诗句留下成都的温润记忆,也让成都百花潭这般历史文化韵味十足的地名传承至今。
百花潭、浣花溪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杜甫居住的草堂,就在百花潭和浣花溪附近,他在此写下了“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浣花溪里花饶笑”、“竹寒沙碧浣花溪”等著名诗句。唐代女诗人薛涛就住在浣花溪下游万里桥附近的枇杷巷里,她利用溪水造十色纸,名“薛涛笺”,又名“浣花笺”。唐李商隐有诗:“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唐末诗人韦庄有诗曰:“浣花溪上如花客,绿暗红藏人不识”。
在成都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关于百花潭和浣花溪由来的传说。唐代一位浣花夫人任氏年轻时,是浣花溪边一个农家的美丽女儿,心底十分善良,有一天在溪畔洗衣,遇到一位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突然跌进水里,脱下沾满泥水的袈裟,请求给他洗洗,姑娘欣然应允。当她在潭中洗涤僧袍的时候,僧衣每漂洗一次,就有一朵朵荷花涌现出来,霎时潭中和溪水里就漂满了荷花。人们十分惊讶,正要向和尚询问时,却不见了踪影。从此人们就把任氏浣僧衣之处的潭水称为百花潭,把这段河流称为浣花溪。
从战国以后到唐代,成都织绵业十分发达,是全国乃至世界丝织业的中心城市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三国时期蜀中历史学家谯周在《益州记》中记载:“成都织锦既成,濯于江水,其文分明,胜于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每到风和日丽,织女们在此浣锦,五彩缤纷的蜀锦像朵朵盛开的鲜花在潭中和河流中漂动。
百花潭、浣花溪是成都比较集中的风景名胜区。百花潭周边有百花潭公园、青羊宫、二仙庵、文化公园;浣花溪周边有浣花溪公园、杜甫草堂、四川省博物馆、蜀锦织绣博物馆(蜀江锦院)等。锦江上游的清水河蜿蜒穿过这一风景名胜区,将这些景点串连在一起。
必胜客=纱帽街“纱帽街”,顾名思义,与乌纱帽脱不了关系。据史料记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明朝以后,乌纱帽成为官帽,成为官员的代名词。《儒林外史》在《范进中举》一文中如此记载:“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这里的“纱帽”即指官帽,以漆纱制成,两边展角,角长40厘米左右。明朝洪武三年(公元年),太祖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乌纱帽的兴起,带动了它的生产,也由此成就了一条街的名字。《锦江街巷》中收录了方志办的解释,称此街(纱帽街)系明代做官帽(也叫乌纱帽)的手工业聚居地,街名始于明代。于是这条街便成了“纱帽街”。到了清代,纱帽街不再以生产官帽为主,但仍然生产戏曲舞台上所需的乌纱帽,以及其他各种戏曲服装,但是纱帽街的名字一直未改。
现如今,纱帽街毗邻千年古刹大慈寺、坐拥现代远洋太古里,成为了时尚与古朴的结合区。纱帽街位于国际金融中心西侧,紧挨着高端大气的商业带。这一商圈是成都最繁华最具商业价值的地段,汇聚了最前沿的时尚潮流、最知名的国际一线大牌、最顶级的高端餐饮消费场所,是时尚潮人们的打卡胜地。
喜力=红星路老成都有一条与三槐树街垂直相会的街道,因街上有一盏高高挂起的路灯,成都人把那条街叫做天灯巷。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让市民从侧面也能感受到新中国的新气象,市政府将天灯改为了红星,天灯巷就成了红星巷。年,红星巷拓宽,并且向北延伸开辟了一条新路直达府河南岸。新路建好后,红星巷连同向北延伸的新路被定名为红星街,这便是红星路一段的前身。
红星路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是成都市骨架路网中,一条重要的城市主干路,共分四段,全长3.1公里,对于连接南北交通,疏导市中心交通压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红星路毗邻春熙路,与蜀都大道、东大街等交汇,周边包括春熙路步行街、红星路步行街、香槟广场、活水公园等商业区和旅游景点。
对于老成都人来说,“红星路”承载了他们的童年记忆,记忆最深的当属“韩包子”!改革开放前,成都的“韩包子”只有一家,位于南打金街(今红星路四段),是成都的著名小吃。曾几何时,走进“韩包子”吃顿包子、喝碗热鸡汤,那感觉真是不摆了~
怎么样,过不过瘾?如果不是看别个舔盘子,景妹儿都写入迷到不觉得肚子饿呢~
写完这篇,真心很涨姿势喔,有同感的话,不妨给景妹儿点个赞呗~
图片来源网络
文编辑景妹儿
您身边的旅游交通资讯情报站
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