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生态环境规划及主要项目简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5296.html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的相关要求,新都区规划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认真贯彻“生态护城”发展理念,先后制定了《新都区城市总体规划》、《新都区生态体系规划》、《新都都灌区水生态体系规划》、《新都区毗河保护规划》、《新都区环城生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翠微湖森林公园、香城湿地生态公园、水漾年华湿地公园等项目。从总体空间控制到生态体系梳理,从专项系统规划到重点项目建设,规划都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现将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一、新都区城市总体规划

《新都区城市总体规划(—)》于年4月22日通过成都市人民政府审批。规划到年末,规划区总用地面积68.97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69万人。规划按照新型卫星城标准要求,确定到年规划期末,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8.6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12.55%,人均绿地达到12.54平方米。其中,年现状绿地3.39平方公里,占现状用地7.97%,人均绿地7.76平方米。

总体规划落实了生态保护红线、城镇用地边界线、工业集中发展区(点)范围线的“三线”控制要求,划定了具体范围。其中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公里;城镇用地边界线面积平方公里(含大丰街道);工业集中发展区(点)范围线面积22平方公里,同时留有部分预留发展用地。

二、新都区生态体系规划

为贯彻落实新都区委区政府“生态护城”发展理念,构建新都区“两楔两河两山六廊”生态保护格局,年规划局围绕加快新都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中心工作,开展了新都区生态体系保护规划。该规划已组织了部门协调会,成果正在完成中。

规划根据资源、水文、公共安全、大气、游憩等关键生态过程或要素,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城市边缘修补、水生态修复、城市森林修补策略构建“两楔两河两山六廊”的空间格局(两楔:新彭生态绿楔、金青风道绿楔,两河:毗河、青白江,两山:木兰山、五龙山,六廊:绕城高速绿廊、第二绕城高速绿廊、成彭绿廊、北星绿廊、货运绿廊、成绵绿廊)。通过建立正负面清单提出管控要求。

主城区通过延续区域格局,形成内外相连的生态空间,拓展城市绿轴,打造三生共融的绿地网络和三大绿心,构建“一环两带,三心多廊”的绿地结构。

三、新都都灌区水生态体系规划

新都属于成都平原都灌区,清白江、毗河是重要的内江水系。区域内由清白江、毗河及干、支、斗渠构成新都现状自然水系格局。其中青白江(长26公里,宽85-米)、毗河(长32公里,宽65-米)及干、支、斗渠河流共条,总长公里,水域面积约3万亩。

新都区水系主要面临河道功能单一、生态破坏严重、面源污染严重、水量季节反差大等问题。规划通过构建功能复合的河道体系、对河道系统进行生态化改造、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构建新都水系湿地体系四大策略重构新都水生态体系,形成“一带、两江、五湖、五湿地”水生态体系。其中“一带”为环城湿地生态带;“两江”为青白江、毗河;“五湖”为东湖、桂湖、翠微湖、北部商城内湖、大丰九道堰内湖五个城市内湖;“五湿地”为新繁“花香渔村”湿地、龙桥“田园人家”湿地、马家“西蜀桂园”湿地、泰兴“水漾年华”湿地、北湖湿地,与毗河、清白江沿岸若干滨河主题公园,共同构成了新都湿地水系“水韵两江、水美五湖、水净五泽、水通多河”的美好图景。

四、新都区毗河生态保护规划

年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生态护城”行动,积极开展新都区全域生态体系规划建设工作,组织编制了新都区毗河生态保护规划。该规划于3月底完成方案初稿,5月25日通过专家及部门评审,7月15日通过区规委会审议,于7月28日通过区人大决议。

按照“把最好的空间留给最广大的人民,把蓝天碧水的绿色家园留给子孙后代”的理念,对毗河沿线生态环境实施保护控制。明确了城镇规划区河段原则上按两侧各m控制,非城镇规划区河段原则上按两侧各m控制的保护范围。划定毗河生态控制区总面积为公顷。其中,毗河生态控制区内生态要素保护面积约公顷,包括林盘、农田、汇水口、湖塘湿地及河流。根据规划,龙桥镇毗河岸线长6.5km,控制区内面积公顷;新繁镇长3.9km,面积91公顷;斑竹园镇长11.2km,面积公顷;新都街道办长13.3km,面积公顷;三河街道办长10.8km,面积公顷;泰兴镇长7.4km,面积公顷。

五、新都区环城生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年2月,《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审批通过,对生态用地和各区县建设用地规模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在环城生态区内新规划了“六湖八湿地”水生态空间。为有效保护生态用地,切实加强形态控制,保障新都区环城生态区各项建设的顺利推进,我区完成了《新都区环城生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于年12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

新都区环城生态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北侧,主要沿绕城高速路米生态绿带呈带状分布,分为大丰西片区和北郊片区,南至至成华区,西接金牛区、郫县,总面积约26.33平方公里,其中生态用地19.74平方公里。落实“六湖八湿地”的布局要求,完成了一湖(北湖)一湿地(香城湿地)规划布局。其中北湖湖面规模不少于81.82公顷,北湖湿地水生作物区规模不少于公顷。香城湿地用地规模亩,水域用地余亩。

六、主要生态建设项目

1、翠微湖森林公园

项目位于新都新城区东南角,北临工业大道、东临育英路、南临毗河、西临蜀龙大道,用地规模为亩。规划遵循“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抢救性保护现有林地,大力提升森林覆盖率。将新都区中央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生态涵养、运动游憩、应急避难为一体的大尺度带状开放式公共滨水空间。

方案遵循三大发展理念:一是绿色发展。构建城市中心区域森林公园、打造区域生态系统重要节点,彰显城市综合价值。二是生态回归的理念。按照规划方案,实现森林城市公顷,林木覆盖率85%;构建生态系统,建造3大生物圈层,形成灌、乔、草,水生、陆生、候鸟迁徙共融、共生的生态系统;打造海绵城市,形成水体面积45公顷,公顷湿地公园14.6;方案强调去人工痕迹,即尊重现状地形、沟渠和18.9公顷本土树种,采用生态修复的理念规划。三是功能复合的理念。形成生态游憩,吸氧游览、风景游赏、康体休闲、科普教化等生态游憩功能;

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三大效益。一是生态效益。本次用地调整后,公园绿地面积增加约公顷,人均绿地率增为10.52㎡/人,有效提高新都城区人均绿地率;每年能提供氧气吨,降低区域热岛效应3°,场地雨水径流综合利用率达93%。二是社会效益。为城市居民提供活动场所与开敞空间,提高不同人群介入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经济效益。有利于提升城市综合价值,提高城市中心品质。

2、香城湿地生态公园

新都香城湿地生态公园位于新都环城生态区,北临绕城高速,东临成金青快速通道,毗邻成都熊猫基地,是新都环城生态体系中“一带(环城生态带)、一湖(北湖)、一湿地”之一。项目总占地亩,规划水域面积余亩,具有生态涵养、休闲游憩、文化景观、应急避难等多项功能,是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六湖八区”重要组成部分,是继锦江区白鹭湾湿地公园后第二个建成开放的生态湿地公园。

新都香城湿地生态公园于年10月动工,目前已建成开放亩,与保利郁金香公园、万科五龙山公园、三河二台子驿站一起,形成“产景一体”互融互动共赢发展的良好态势,积极推进城市生态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与产业效益三统一,真正成为成都环城生态区这条“翡翠项链”上一颗耀眼夺目的“吊坠”。

3、水漾年华湿地公园

在《新都都灌区水生态体系规划》基础上,围绕“一带、两江、五湖、五湿地”的水生态结构开展了泰兴水漾年华湿地公园规划。规划依托毗河生态本底,充分尊重湿地、湖泊和林盘生态本底,本着尊重原貌、文化提升、循环发展、创造价值的保护原则,形成“三轴四区”的空间结构,打造具保护、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功能的国际水准城市湿地公园,构建完整生态体系及全产业功能。水漾年华项目区规划面积.85公顷,其中生态用地.82公顷。绿地面积.02公顷,水域等用地.8公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xw/6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