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能源化工深度云图控股强者回归,向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核心观点

深耕复合肥行业,发展超长一体化产业链。公司原名新都化工,成立于年,年在深交所上市,年正式更名为云图控股。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复合肥的生产和销售,并以复合肥为原点不断向上游产业链探索,积极打造更稳定的发展道路。通过多年来的产业布局,公司已形成复合肥、联碱、磷化工三线并进的超长一体化产业链,其产品线在满足复合肥所需之外,还可实现部分外销。公司目前配备主要年产能为复合肥万吨,纯碱、氯化铵60万双吨,磷酸一铵43万吨,硝酸钠/亚硝酸钠10万吨,黄磷6万吨,磷酸5万吨,磷酸二氢钠1.5万吨,三聚磷酸钠3.5万吨,石灰30万吨。

复合肥景气度复苏,纯碱需求持续扩张。受制于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生产“减肥增量”的发展要求,氮、磷、钾等单质肥的前景逐渐收缩,大批产能涌入复合肥行业,导致前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目前产业结构得到了初步改善。同时,在环保要求日渐趋严的背景下,吸收性、环保性更强的新型复合肥料成为未来化肥领域的发展关键,目前我国复合肥行业仍以传统复合肥为主,新型复合肥比重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我国磷矿储量位居全球第二,在近年国家政策管理和开采技术革新之下,磷矿石过度开采现象得到遏制,资源回收率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黄磷供应端在供给侧改革和“碳约束”下持续收缩,需求端由于单质肥和农药被限制使用而逐渐收缩,预计景气度将有所下落。纯碱年产能投放预计仅60万吨,需求增量预计高达万吨,其中光伏玻璃为主要驱动,预计纯碱行业将触底反弹。

上游整合铸就成本护城河,双矿资源支撑可持续发展。(1)公司以复合肥为原点不断向上游原材料进行探索,发展至今已形成复合肥完整一体化产业链,绝大部分原材料在实现完全自给的同时还能对外销售,不仅有力缩减了生产成本,还有力支撑公司的持续发展。(2)公司已在湖北拥有盐矿采矿区1.84平方公里(储量2.5亿吨),四川牛牛寨东段磷矿(储量1.8亿吨)正在办理“探转采”手续。同时,公司围绕其矿产资源积极建设工业园区,使其磷化工、联碱、复合肥生产基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节约了生产和物流成本。(3)公司正在建设热电联产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为其联碱生产提供自制电,进一步缩减能源成本。(4)公司拥有多个创新研发平台,近一年新增项有效专利,目前已掌握了多种新型复合肥生产的核心技术,并起草了4项行业标准、1项国际标准,持续向我国化肥使用“减肥增效”和绿色发展的大方向迈进。

投资建议:按照公司过往的产能扩张节奏,假设公司复合肥销量持续增长,磷酸一铵假设外售量随着自用量的上升略有下滑,其他产品销量保持稳定,吨复合肥市场不含税价假设为元,吨轻碱不含税价建设为元,吨磷酸一铵不含税价格假设为元,该假设推测公司-年净利润依次为7亿元、8亿元和9亿元,对应EPS依次为0.73元/股、0.82元/股和0.91元/股,按照历史最低的20倍PE给予估值,年业绩可对应16.40元/股的目标价。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复合肥景气度不及预期,复合化率提升趋势发生逆转。

一、简介:深耕复合肥行业,发展超长一体化产业链

公司成立于年,于年在深交所上市,并在年由原名新都化工改名为云图控股。公司已扎根复合肥的生产和销售业务近26年,并以此为起点,通过收购、投资等形式不断向上游产业延伸,同时利用原材料优势向磷化工、盐化工扩展,现已形成复合肥、磷化工、联碱及品种盐等多头并进的一体化超长产业链。此外,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搭建云图农服区块链农业服务平台,以电子商务及区块链形势推广自己的产品和专业服务。

公司实际控制人宋睿持有公司32.01%股份,其一致行动人牟嘉云为公司董事长,持有12.2%的股份,两人为母子关系。公司主要业务涉及复合肥、磷化工、盐、联碱的生产与销售等,其下子公司、孙公司根据各自地区特点各司其职,主要布局在原料资源丰富的四川、湖北、贵州等地,实现从主营业务的生产销售,到配套农业服务、贸易、包装等“一站式备齐”,其中重要子公司应城新都化工负责纯碱+氯化铵业务,雷波凯瑞磷化工负责磷化工+复合肥业务,嘉施利化肥负责复合肥+磷酸一铵业务。

复合肥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拥有复合肥年产能万吨,其中新型复合肥产能为万吨,约占复合肥总产能的86%。公司拥有“桂湖”、“嘉施利”、“土博士”、“施朴乐”等针对不同需求和多种品级的复合肥品牌,产品包括普通复合肥、硫基复合肥、硝基复合肥、水溶肥、缓释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26种类型。同时,通过公司多年来的产业扩张,拥有产能基本覆盖完整产业链。除复合肥之外,公司还拥有的主要产能为磷酸一铵43万吨、纯碱/氯化铵60万双吨、硝酸钠/亚硝酸钠10万吨、黄磷6万吨、磷酸5万吨、磷酸二氢钠1.5万吨、三聚磷酸钠3.5万吨、石灰30万吨,在足够自给的同时还实现产品外销。

公司在多年的产业布局下,产业链不断延长,主营产品逐渐丰富,同时在复合肥业务的带领下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年在疫情影响下依旧实现营收91.54亿元,同比增长6.12%,-年CAGR为16.16%。作为公司的首要产品,复合肥是公司最大的营收来源,其营业收入除年受复合肥行业景气度低谷影响外,基本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年CAGR实现13.86%,年复合肥营业收入实现47.94亿元,占总量的52%。

除复合肥业务外,磷化工产品、磷酸一铵、联碱也属于公司经营的重要产品,年分别占总营收的11.09%/7.42%/8.79%。其中,公司自年收购雷波凯瑞后开始布局磷化工业务,并在年后显著增长,年磷化工产品与磷酸一铵营收因疫情影响稍有下降,分别为10.15/6.8亿元,-年CAGR实现16.7%/22.5%。另外,公司联碱业务受行业周期影响显著,但其营收波动范围维持在8亿元左右,年在疫情+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营收较年有所降低,为8.04亿元。

公司自上市以后,毛利率平稳运行,基本维持在16%左右,近三年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年公司毛利率为17.8%,较年增加了2.13pct。具体来看,作为公司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年复合肥业务毛利为17.8%,占总体的52.4%,其毛利率走势与总毛利率走势基本相同。此外,联碱业务受行业周期影响,毛利率波动较大,年减少至9.8%;磷化工产品与磷酸一铵业务毛利率基本保持上涨态势,年毛利率分别实现24.1%/21.5%,其中磷化工业务尤其受益于因年“三磷行动”所带来的黄磷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因此公司该业务毛利率也发生了显著提升。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在1.5亿元上下波动,自年走出复合肥行业低谷后,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增长,尤其在年实现了大幅上升,年归母净利润达4.99亿元,同比增速为.3%,-年CAGR为68.7%。着眼于未来,在新型复合肥带来的高成长性和进一步的成本控制下,我们预计公司盈利能力还将上升。

二、行业:复合肥景气度复苏,纯碱需求持续扩张

(一)复合肥:产业转型驱动结构改善,新型复合肥前景广阔

复合肥是一种同时含有氮(N)、磷(P)、钾(K)等主要营养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的复合型肥料,可由化学方法或掺混单质肥制成。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含营养元素数量分,复合肥可分为二元复合肥、三元复合肥、多元复合肥等;按构成原料种类分,复合肥可分为氯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硝基复合肥等。其中,硝基复合肥是一种新型肥料,新型肥料兼具高效和环保的特点,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全球可用于化肥制作的氮、磷、钾产品产量缓慢增长,年产量为万吨,-年CAGR为2.13%。其中,以我国为主的东亚地区年产量(万吨)基本持平,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65%。化肥的扩产进入平台期,内部产品结构转型是未来的发展关键。

我国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大国之一,化肥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经济作物更加青睐,过去以单质肥为主的产品结构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自年起,国家农业部、工信部等多部门发布了推动化肥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文件。其中,农业部在制订的《到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提到,化肥的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需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在政策指导下,年起我国三大单质肥产量开始显著下降,年产量实现万吨,-年CAGR达(-5.86%)。

在向复合肥转型的大趋势下,复合肥产能产量快速提升,由于转型前期复合肥行业准入门槛低,大批企业涌入导致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集中度低。根据卓创资讯显示,年我国复合肥产能达到万吨,产量为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26.8%。近年来,我国从多角度驱动复合肥产业结构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年三元复合肥的出口关税从20%从价计征调整为元/吨从量计征,复合肥出口的进一步放松使得其出口量大幅提升,年出口同比增长了%。

另一方面,在绿色农业的大背景下,更加环保的新型肥料是复合肥行业发展关键,工信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表示,鼓励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尤其是掺混肥、硝基复合肥、增效肥料、尿素硝酸铵溶液、缓(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等;在《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年本)》中,将优质钾肥及各种专用肥、水溶肥、液体肥、中微量元素肥、硝基肥、缓控释肥的生产列入鼓励类。在环保政策和创新技术要求下,许多复合肥中小企业被淘汰,据中国化工报披露,截至年,规模以上复合肥企业减少了家,尤其在年响水特大爆炸案后,江苏产能大量退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同年,我国传统复合肥占复合肥总量的80%以上,新型复合肥比重较低,发展前景广阔。

从需求端看,经济作物是复合肥的重要下游,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包括蔬菜、豆类、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年我国蔬菜产量为万吨,-年CAGR实现2.45%,较粮食产量的CAGR多0.62pct。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限制,传统化肥的施用被严格控制,自年后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开始持续下降,化肥使用量提前实现零增长目标,年达到万吨,-年CAGR为(-2.67%)。同时,复合肥施用量(折纯)不断提升,年实现万吨,占化肥总使用量的41.3%,较年增长了19.1pct,但比起发达国家的70-80%,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年我国是对复合肥的需求最大的国家,占世界总量的44%,我国在化肥使用上初步实现从“增量增产”到“减量增效”。在下游需求扩张+政策引导双重驱动下,预计更环保高效的新型复合肥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自年7月以来,复合肥价格持续上涨,年3月最新报价为元/吨,涨幅已达23.1%。从需求端看,3月后各省份陆续进入春耕备耕状态,且今年各类农产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有望刺激农民种植积极性,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月的农情调度春播意向分析,预计全省春播农作物面积.17万亩,增加10.28万亩,增幅0.3%,其中春播粮食面积.18万亩,增幅0.4%。从成本端看,由于上游原材料,尤其是尿素价格的持续推涨,复合肥成本也水涨船高,虽然年2月尿素价格达到新高元/吨后稍有下降,但随着春耕到来预计价格将回调并挤压复合肥利润空间。虽然目前复合肥价格已处于高位,但在需求高涨+成本上行的推动下,预计复合肥价格还有上调空间。

(二)磷化工:“碳约束”下供应收缩,需求长期增量有限

磷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工业用磷主要从磷矿中提取,而磷矿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以磷矿石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提取其中的磷元素并加工成众多化工产品,这一产业链被称为磷化工行业。磷化工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化肥、农药、食品添加剂、水处理剂等。1、磷矿石:供应端收缩,开采结构向合理化迈进

磷矿石多产于沉积岩,部分来自变质岩或火山岩。全球磷矿资源丰富,但分布与产量极度不均,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显示,年全球磷矿储量共7000万吨,产出共万吨。具体来看,全球磷矿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中国、埃及、阿尔及利亚、叙利亚等国家,这些国家储量约占全球磷矿资源的85%,其中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以亿吨磷矿储量高居首位,其次为拥有32亿吨的中国。磷矿石产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美国,其产量共占全球总量的约70%。

根据张亮等人在《全球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市场分析》中提到,全球磷矿资源开发加权平均P2O5入选品位为19.61%,而我国磷矿平均P2O5入选品位为19.4%,因此我国磷矿石以中低品位为主。我国磷矿石地区集中度高,产出主要集中在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四个省份,年四省产量约占总量的96%,其中贵州、云南两省磷矿质量最好,但仍以中低品位为主。根据张汉泉等人在《中国磷矿开发利用现状》中提到,云南磷矿中、低品位矿石约占80%左右。因此,提高中低品位的磷矿开发利用效率是我国磷矿治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xw/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