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治疗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40651.html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名为《临江仙》的词,是杨升庵《二十一史弹词》中第四段说三分两晋之词,被罗贯中引为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后又被电视剧《三国演义》选为片头曲的歌词,一经播映,就广为传诵,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杨升庵,名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生于年12月8日,卒于年8月8日,享年72岁。明代著名文学家,居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升庵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吏部尚书杨廷和之子,自幼聪慧过人,10岁便能作诗。他于年殿试第一,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市),在云南度过了他的后半生,其间多次游历滇南临安府的开远、建水等地。杨升庵在滇30多年,博览群书,善诗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等。王钝庵,名廷表,字民望,号钝庵,祖籍通海,明代进士。年3月5日生于阿迷(今开远市),卒于年5月12日,享年65岁。相传,明朝弘治年间一日(年3月5日)清早,从天边飘来一朵彩云,罩在阿迷城外东北隅老王家的一间土平房上。城中的人们无不惊讶,纷纷跑来观看。当赶到王家土平房前时,彩云忽然坠落院中消失了,随即从低矮的房中传出婴儿洪亮的啼哭声。于是“彩云降临,婴儿诞生”的奇闻,顿时传遍全城,落云庄因此得名。这个婴儿就是开远历史上第一个进士王钝庵,落云庄旧址现为祥云路中段。王钝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王钝庵的父亲王颖斌为明成化年间贡生,曾任四川新都县学训导,王钝庵自幼随父居新都,与杨升庵为同窗好友受业于杨升庵之叔父杨廷宣。王钝庵年中举人,年中二甲进士。曾任台州推官、刑部主事、四川按察司佥事等职,因在刑部执法不避权贵而为奸邪拘陷,勒令去官还乡。,王颖斌得知杨升庵被贬官至云南寓居安宁,命王钝庵专程前往安宁,将杨升庵迎至开远家中,并在城内建状元馆供其居住。于是,王钝庵与杨升庵时常在一起读书著述,云游山水。王钝庵回到开远后无意仕途,但文心未死,就深居简出,苦读诗书,钻研学问,从事文学和历史著述,并编纂地方志书,还集资为家乡疏通河道、修建水利,为乡里建盖学校,在阿迷落云庄老宅开办私塾,教授士子,传授文化,深得百姓敬重。年,王钝庵生前着手建盖的学宫择地另建,年将学宫改为“灵泉书院”(今灵泉小学),为感念王钝庵兴学办教之功德,世人将其亲撰的《阿迷州迁学记》抄本重镌于石碑,立于钝庵亭旁。王钝庵辞官回乡30余年间,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郡游十二咏》、《钝庵读史》、《钝庵诗集》、《阿迷州迁学记》等,并与杨升庵合纂《阿迷州志》。双庵饮酒作诗杨升庵和王钝庵的故事,在开远民间流传很广。著名的“双百梅花诗”就是杨升庵被贬官至云南期间在开远诞生的。年的一个冬夜,两人在开远状元馆内围炉对饮夜话,诗兴大发,欣然以梅为题吟咏,各作诗百首,史称“开远双百梅花诗”,流传至今已近年。杨升庵赋七律,以“真、生、人、神、春”为韵,篇篇限押上平十一真韵;王钝庵赋五律,以“枝、诗、姿、时”作韵脚,首首限押上平四支韵。“孱弱腰支不减神,惟咀冰雪保天真。根埋病鹤飧丹骨,树数?仙绝粒人。肉食岂丰调鼎相,观形独步占魁尘。本来面目多奇怪,瘦貌能肥天下春。”杨升庵的七律《瘦梅》才吟出,王钝庵的五律《瘦梅》紧接对上:“自古?仙骨,全无臃肿枝。花疏非是病,貌损却因诗。骨骼仍多健,精神不减姿。纷纷肥脆者,谁与同霜时。”就这样,你吟我咏,互不相让,一夜之间两人各作梅花诗百首,传为佳话。“双庵”的梅花诗一韵到底、对仗工整、意境高远、寓意深邃;“双庵”笔下的梅花千姿百态、充满灵气、意志坚强、催人奋进。“开远双百梅花诗”的思想性艺术性熠熠生辉,启迪后人,真可谓高风亮节标史册、才气名著照古今。“双百梅花诗”诞生于开远,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意义,是开远珍贵的文化瑰宝。年11月,民间流传的杨升庵、王钝庵的《双百梅花诗》入编“开远文库”正式出版发行。
愿杨升庵和王钝庵的故事流传千古,让“双庵”和他们的“双百梅花诗”彪炳史册,让“双庵”的治学精神光耀灵泉!
更多校园活动、师生风采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ys/1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