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大石文化与巴蜀汉阙
大石崇拜古蜀国具有对大石崇拜的传统,这与构成早期蜀王族的主体世居岷江上游时的生存环境有关(多高山大石)。大石文化遗迹的分布以成都平原最为集中,最为典型,类型也最为丰富。现在成都有地名支机石街、石笋街、天涯石街,五块石等,就是古蜀人遗留在成都城内的文化遗存。它是生活在成都平原上的古蜀人对其先祖和生存环境崇拜的文化沉淀或信仰的综合体。大石文化是最具研究价值的古蜀文化课题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蜀国的大石崇拜发展到古蜀最后一个时期开明氏王国,在性质上已与早前的蚕丛氏不同,是作为墓志所用,如成都著名古迹五担山的石镜。石镜,据《华阳国志·蜀志》载:“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以为妃。无己物故。遣武都之五丁担士为妃作冢,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今成都北角武担是也”(今成都西北角有地名五丁桥,应离故地不远)。这个记载就反映了古蜀国以大石作为墓表的葬俗。五担山相传为开明氏王妃的墓冢。因此石镜应是古蜀王妃的墓表,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古蜀国后期大石文化内涵的流变。
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以石刻成,因一侧有缺,呈起伏之势,故名阙(通缺)。汉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建筑设施,是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每阙由主阙和子阙组成,一般有阙墓、阙身、阙顶三部分,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石刻珍品,是研究当时历史文化、建筑、雕塑、美术的重要实体。有石质“汉书”之称,最古者距今余年,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四川是我国发现汉阙遗存最多的省份,四川省内发现的均为石阙,其数量超过全国范围内现存阙的三分之二。发现石阙的地区有渠县、梓潼、绵阳、德阳、新都、雅安等县市,其中渠县有冯焕阙、沈府君阙,梓潼有李业阙、贾公阙,绵阳有平阳府君阙,新都有王稚子阙,德阳有上庸长阙,雅安有高颐阙等,多为汉代所建。
以雅安高颐阙为例,它是全国唯一的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完整的汉代葬制实体,其阙身则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内容最为丰富的珍贵古迹。高颐(?—),字贯方,汉嘉郡(今雅安雨城区)人。曾任益州太守等职,因政绩显著,卒后,汉皇敕建阙以表其功,所以高颐阙也可以看成是高颐的墓表。
先秦及两汉时期,做为巴蜀地区文化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央政府对巴蜀地区的控制由最初的羁縻转向中央集权。先秦时,中原人尚称巴蜀为南夷(见《汉书》: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之以为郡),至两汉时,由于巴蜀地区已彻底融入到了华夏文化体系之中,所以官方文献中此称谓(西、南夷)已仅限南中地区(川西南及云贵)。但一个地区文化的消亡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难免充满了持续和反复性,虽然古蜀族逐渐消亡,古蜀语慢慢消逝,蜀人染秦化,讲秦语,蜀地文赋纷华,经济昌盛,但古蜀文化的影响力和副作用仍在,古蜀大石文化借汉阙之躯中兴即是其表现形式,所以一般认为这就是巴蜀地区汉石阙数量傲视全国的原因所在,也是巴蜀文化不同于其他地区文化的独特之处。从此管窥一二,巴蜀文化可谓肇基远世,一脉相承,承先而启后,旧貌而新颜!
注:图文来源网络
你要的诗和远方都在这里?德玺堂
一卷书※纵览古今事
一支笔※描绘灿烂人生
一盏茶※参悟人生真谛
一炷香※放下尘俗与浮华
学书法、国画、篆刻、硬笔书法
就来德玺堂艺术生活馆
?书画篆刻、品茗论道、文玩饰品、文化交流?
以文化自信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德玺堂个人北京白癜风手术多少钱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