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的战略定位,郫都区确定了“五区两轴两带”的全域空间结构。
“五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食品饮料产业功能区、乡村旅游聚集区、都市现代农业聚集区和文化创意聚集区;
“两轴”:东西向的红光大道发展轴和南北向的五环路郫都段发展轴;
“两带”:锦江绿轴特色小镇生态带和清水河创智活力生态带。
郫都区
成都市一座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
年轻
是因为年才撤县设区
是成都市最年轻的中心城区
古老
是因为汉字“郫”
一直就是为这个地区专造的字
迄今已有多年
未来,郫都怎么发展?
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目标,郫都区深入贯彻“西控”“中优”战略方针,大手笔规划建设世界城市典范城区,明确了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守护成都饮用水源、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传承天府古蜀文化;明确了城市功能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和西部影视文创基地,确立了“天府水源地、电子信息城”的战略定位。
根据《成都市郫都区城市总体规划暨成都市郫都区分区详细规划(-)》,郫都区将高标准构建“五区两轴两带”的全域空间结构。
生态规划
再现都江堰精华灌区景观
在生态区域,此次规划重在划红线,优本底。强化对水源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再现都江堰精华灌区景观。规划至年,生态保护区为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为平方公里。
规划落实措施包括,“通风”,严控郫都-新都风廊、郫都-温江风廊、环城风廊等生态带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增量,构筑城市通风廊道。“理水”,抓好一级、二级饮用水源地保护。打造“宜居水岸、活水郫都”水网体系,规划建设菁蓉湖、环城生态带等六大湿地。强化水系对城市结构的引导和对科研创新空间的激活,高品质规划建设一批富有人文气息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护林”,规划实施灌区轮作系统与川西林盘景观保护项目34个。
在城镇区域,此次规划重在控规模、优结构。依据“西控”导则要求,郫都区“西控”区域内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49平方公里。城区规模由上一轮总体规划用地面积87.5平方公里调减为68平方公里,减少了19.5平方公里,调减22.3%。镇由9个减少到6个,镇区总规划用地面积由24.7平方公里调减为15.2平方公里,减少了9.5平方公里,调减38%。
城市设计
留出8条眺望龙门山的观山视线通廊
城市设计方面,郫都区立足川西特色,展现国际开放,塑造“水润田园,绿满鹃城,科技人文,活力时尚”的郫都城市总体风貌。采取“望山、通风、亲水”等七大策略,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尤其特别的是,在红光大道、中信大道、清水河等城市廊道,塑造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天际线,留出8条眺望龙门山的观山视线通廊。划定鹃城文化、绿色工业等6类建筑风貌分区,对地标建筑、核心区域建筑的体量、风格、色彩、顶部进行统筹控制,彰显城市现代发展、创新创业、人文历史魅力。
塑造“轴带贯通、环廊聚心、蓝绿嵌城”的城市空间形态格局,重塑景观结构,汇聚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依托水系将生态绿地融入城市区域,中轴向周边渗透,形成有机的城市生态体系,完善绿地系统,扩展滨水开敞空间,提升生态空间品质,打造滨水“活力绿廊”,彰显水润郫都的水文化。
交通体系
近期推进一批三铁融合项目
在交通体系方面,郫都区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高速路已建成成灌高速、绕城高速,二绕;快速路已建成沙西线、IT大道、南北大道;轨道已建成成灌快铁和地铁2号线,同时也存在与周边区县交通联系通道不足,联系度低,城市道路体系不完善,“断头路”多等现实问题。
据此,郫都区在规划上采取联路网、优出行的策略,完善郫都区与中心城以及周边区县的路网联系,通过维护与提升老成灌路、成灌高速、沙西线、绕城高速等道路,建立与中心城区的畅通联系。完善第二绕城高速、成青路、温青快速路、五环路、西源大道、沙西线等道路建设,增强与周边都江堰、彭州、温江等区(市)县的联系。
据介绍,近期,郫都区将推进一批三铁融合项目,包括犀浦综合交通枢纽TOD项目,6号线郫筒车辆段地铁上盖文旅小镇项目,在两个城区组团打造全市重点三铁融合示范项目等。
公共服务
推进公建设施三年攻坚计划
在公共服务方面,郫都区在规划上提出强配套、优服务,城区划定15分钟公共服务圈。推进公建设施三年攻坚计划,实施26个社区综合体、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近期重医院、医院、郫都一中、犀浦医院等重点民生项目竣工投运。实施电力、燃气、给排水、通信四项专项规划建设,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等产业新城提供完善的功能配套。
—THEEND—
节选
成都日报
精彩回顾信息量超大!蓉城这场高峰论坛,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个产业……
世界性突破!成都这家公司有一种“发电玻璃”超级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