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医院牵手,医院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年,探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为医院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年,成功创建医院审核。近年来医院创新性的管理举措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医院大会期间,MED24医学传媒专访医院院长---医院古翔儒院长,医院的优秀基层院长,医院管理建设中的心得体会时谈到:“医院一切成绩的取得皆得益于新都区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改革战略步骤,区卫计局大力实施“大健康大卫生”的重大举措医院医院综合改革的责任担当。”
点击观看视频
医院管理制度,筑路分级诊疗制度架桥
大医院医院
年7月2日,医院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深化合作办医协议》。医院医院正式牵手,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而在谈到此项目诞生的立足点时,古翔儒院长认为主要有两点:医院学科发展;二是改善运营效率。
“古翔儒:医院管理,需要主动思考发展新机遇,主动思考发展的新理念,并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医院的定位和职能,让职工不仅知道自身岗位的职责,医院是干什么的,即,强化公益性定位。这个非常重要。第二,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对接,结合实际是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有效的落实。第三,通过外引内联,强化自身的内涵。在这种思考的背景下,我们和“华西”建立了这种紧密型战略的医联体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呢?医院管理制度筑路,分级诊疗制度架桥,它是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的一种措施。通过“借势、借力”机制,使华西的优质资源包括了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医院,医院在管理、技术上得到提升。”“优质资源进三层”“三加模式强能力”
“古翔儒:为了更好的将华西资源、机制引入,我院根据医院管理制度要求,提出“优质资源进‘三层’”“‘三加’模式强能力”的医改路径。优质资源进“三层”,即,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决策层——理事会,引入执行层——副院长和院长助理,引入学科层——学科主任。“三加模式”是指理事会+医联体、学科主任在位+在线、学科+运营。”其中“在位”方面,医院聘任的华西专家每月均会到院在位工作至少2天,以专家坐诊、查房指导、专科培训、手术操作指导、学术讲座等形式促进专科诊疗水平提升;
“在线”则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联合门诊实现门诊服务下沉延伸,开展桌面联合查房实现住院诊疗服务下沉延展,开展远程影像及病理、心电图诊断等等,同时开展相应的教学培训活动。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模式,医院的门诊量从区域内第三名跃居第一,手术量更是翻了一番;“学科+运营”的模医院管理大赛,并荣获“医院管理奖”。
在谈到建立新都模式的初衷时,古翔儒院长道出了原因。
“古翔儒: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回到分级诊疗制度,它的目标是区域内就诊率超过90%,大病不出区。标志就是危急重症的外转率持续下降,难度系数高的三四级手术持续的提升。分级诊疗的目的是资源的配置。而资源从两方面讲,第一是专家的资源,即医疗专家和管理专家的资源。通过这种引入,使我们院内的这种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得到提升。第二是病人的资源,即将病人外转的这种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所以通过这个思路和抓手,我们为国家的分级诊疗制度添砖加瓦,为医院管理制度做了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效。当然这项工作还有待于继续深化、优化、强化、完善,使这个既符合国家顶层设计的思路,也符合我们当地的实际,结合实际情况,让我们当地的医疗现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为健康中国助力。”探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为医院管理注入新活力
“古翔儒:另一方面我们还做了医院管理制度的一个探索,主要是实现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医院的一个起步完善和深化。”所谓法人治理,实际上是对政府部门权力的下放,把原来一些属于职能部门医院,使医院能够进行更多的自主决策,医院的发展活力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比如,医院人员编制缺口的问题;在用人机制上更加灵活,具有选择性;缓解绩效总量控制解决不足等相关问题。
据了解,医院构建的法人治理组织框架包括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医院的决策机构,以医院为例,医院第一届理事会由区卫计局代表、区财政局代表、区公安分局代表、华西专家代表、专家学者代表、医院院长、医院业务院长、医院职工代表共9名理事组成。
理事会成员按照《章程》规定,行使章程拟订和修订、医院业务发展规划、审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审定内部主要管理制度、医院院长人选并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医院财务预决算报告等决策事项。
医院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