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都人致敬成都市劳动模范

如何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在很多人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各个角落都有无数个辛勤劳动的身影他们用双肩扛起责任用汗水致敬职责用良心回馈社会用努力装点世界他们都是平凡且伟大的劳动者……

最美新都人

(3月主题)

致敬成都市劳动模范

结果揭晓

↓↓↓

李文炳

社区工作无大小

初见李文炳,留着平头的他身材魁梧,说话做事雷厉风行,颇有军人之姿,一问之下,果然,李文炳曾有20多年的军旅生涯,曾5次荣立三等功。而如今,他的身份则是桂湖街道状元街社区书记。

参加社区工作以来,李文炳怀着“为民服务”的赤诚之情,全身心地投入社区工作。“社区工作看似鸡毛蒜皮,但却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把社区工作做好,绝不是件轻松的事。”李文炳这样诠释自己亲身体验之下的社区工作。说起状元街的基本情况,李文炳如数家珍:“我们这里共有一条大街一座庙,7条巷子31个院落,多号人……对了,还有多根下水管道。”这些都是李文炳日日“巡街”巡出来的数据。

针对辖区院落存在的治安、车棚和门卫处雨棚等普遍性问题,李文炳整合社会资源,发动辖区单位、爱心企业,安装监控设施,实现了辖区院落监控全覆盖。定期组织工作人员、网格员、应急协管员开展消防安全排查。同时关心关爱社区困难人群,经常联系走访社区特困群众,并以个人名义为辖区困难群众捐款。

为了解决群众文化活动无场所的难题,李文炳积极向上级反映,主动联系对口帮扶社区的区级部门,最终解决了难题……社区工作无大小,只要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在李文炳这里,说干就干。在状元街社区居民口中,李文炳为老百姓做的事情,足以讲个三天三夜。

一项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的背后,得益于李文炳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从部队到社区,从团长到书记,李文炳完成了他的中年转型,也找到了退伍后新的职业方向。

把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加深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作为工作抓手,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李文炳凡事都亲力亲为,用真心真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如今,在他和两委班子的努力下,社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生活乐无边。

尤其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李文炳广发志愿者招募令,第一时间将党员干部、网格员、综治队员、志愿者、群众组织动员起来,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开展宣传、院落门卫卡口值守、消杀、体温监测等一系列防疫工作,将社区防护网越织越密,保护伞越擎越广,普及防控知识,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纾解群众疑虑,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区氛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朱仲强

从技术落后到国际领先

他从机电一体专业专科毕业,跨界自修药学本科,从一名普通员工获评为公司多室袋生产技术的领军人才。他带领团队,打破国外垄断,自行研发成功多室袋,让药价比进口产品少了2/3。他叫朱仲强,在科伦药业新都工厂持续从事软袋技术工作已有16年,现担任多室袋车间技术主任。他是一位不一样的“白衣天使”,为输液袋技术进步做着不懈努力。

朱仲强致力于多室袋研发生产11年,开创了国内此项技术的先河。在我国,每年约有万台手术,其中10%为大型急危重症,患者无法通过正常进食获取营养。而多室袋成为了这些患者维持生命的“救命稻草”。但在几年前,国内多室袋还全部依赖进口,费用昂贵。在缺材料、缺设备、缺技术、缺人员的情况下,面对国外重重技术封锁,在科伦集团的战略部署下,朱仲强作为核心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从零起步,自主研发,主导突破了多室袋关键弱焊技术、制袋技术、灌封技术、包材技术等生产工艺,填补了中国多室袋技术领域的“空白”,使其价格较同类进口产品降低了2/3,为患者大幅减轻了医疗负担。

从落后国外30年到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以朱仲强为代表的科伦人一直在不断探索。年,科伦首创的多蒙捷双室袋产品投产,成为全球目前唯一能确保丙氨酰胺合理、安全、便捷应用的装置组合,而团队研发的多特三室袋,则成为了国内首家获批产品。如今,多室袋已获得62项专利,有6个品种、9个规格的产品获得国家产品批件,实现产值近3亿元。

执着者,必是先行人。匠心者,必成非凡事。有人问朱仲强:“是什么精神,让你在一个岗位坚守16年?”他的回答很简单:“执着与倔强,要做就一定做好做精。”朱仲强表示,通过研发多室袋,让他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属于努力付出的人,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坚持努力,就会成功。

杨金华

巾帼不让须眉

熟悉杨金华的人,总是被她雷厉风行的态度所感染。周围的人对杨金华最多的评价就是,踏实肯干。

翻开杨金华的履历,先后在乡镇、群团组织、组织、人社部门担任领导岗位,丰富的工作经验,让她在每个岗位上都游刃有余,成绩斐然,深受干部群众好评。

担任团区委书记期间,杨金华带领团队获得“全国团建先进区”“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先进县”;乡镇工作期间,杨金华推动重大项目实施,化解重大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乡村发展。组织、人社工作期间,杨金华创新干部考核机制、人才引进新举措,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获得人社部认可,并在新都举办全国综合试验区经验交流会。

如今,担任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的杨金华,在主持功能区工作期间,勇挑重担,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党建、“员额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项目招引、项目促建、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发展,功能区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试点园区,年被成都市委市政府授予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集体。

由于作风严谨,政治素养过硬,工作能力突出,成绩斐然,杨金华先后被评为成都市优秀团干部、四川省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干部。

罗先海

守护生命之光

重症医学科(ICU),一个高端设备的聚集地、生死一线的交换站,也是一个令病人和家属都望而生畏的地方。安静的病房里,只听见墙上钟表滴滴答答的走动声,又是一夜紧急抢救。每天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与死神搏斗,医院重症医学部兼大内科主任罗先海的工作常态。

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人能否生存下来的最后一道防线,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在三十二年的工作中,罗先海对ICU的各种病症能及时准确诊断、监护和治疗,罗先海抢救过诸如:心跳骤停3小时患者,经抢救自主心律、呼吸恢复;反复心跳骤停患者,有一次心跳停止50多分钟,经抢救心肺脑功能恢复并重返工作岗位等。像这样的病例,在罗先海手中还有很多。三十二年的工作中,罗先海挽救了数千例濒临死亡的生命。

罗先海介绍,因为很多患者都处在镇静或昏迷状态,工作中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要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细微的体征变化,急患者所急,想病人所想,无论何时都要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为此罗先海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的就是病床上是一个个待帮助的生命。近年来,罗先海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十多项,发表十余篇论文,其中6篇核心期刊。《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撤机方法》的研究,获得年度成都市医学科技三等奖。

由于技术高超,医德高尚,罗先海被评为新都区、成都市优秀医师;《改良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指导COPD合并呼吸衰竭撤机》获批为省卫健委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立项项目;带领科室团队获得年度四川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优秀单位二等奖及年获批为成都市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年2月聘为成都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市级质控专家,年聘为四川省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症医学科,这个最接近死亡的威胁,也最接近生的希望的地方,罗先海用他的信念与坚持,守护“生命之光”,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的奇迹。

记者:赖涛

编辑:郑雪

责编:李劲

编委:黄杨敏

链接了解更多内容

罕见!新都一村民发现野生娃娃鱼~

“1+1>2”这个“云端服务站”有点酷!

社保重大调整变化!

看了美女司藤,来看天下第一藤~

“新都造”全国首趟“熊猫专列”发车啦!

参与即可领取,速看!

新都将改造这20个老旧小区,有你家吗?

惊喜!又一座新公园,建在新都~

一夜冻出羽绒服!回暖要等到......

打卡!新都再添一座城市“绿肺”~

巴适!新都又将打造一个夜市……

新都:今年将有6所学校投入使用!

川渝滇大师齐聚新都,发生了什么?

教育部明确了!

快报名!下个冬天,可享受集中供暖!

清单来了

美了,我的新都~

重磅!新都这项补贴月底截止!家有4~15岁孩子符合条件可在线申领!

新都,大动作!

成都又一机场来了!

放假通知

“钢琴键”上赏白樱,这里真的太美了!

大运会冠军“小刘翔”来新都啦~

“新都智造”!全国领先~

新都这座地标!我们咋给称呼~

新都区西南石油大学扶贫干部李凯代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奖

新都将新增这些学校!

一图读懂

年新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ys/9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