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新都县 >> 新都县要闻 >> 祁门县地理志

祁门县地理志

地理志·祁门县

孙炼

过阊门溪南宋·杨万里

黟祁二邑水分源,到此同流怒政奔。

忽值两山盘作峡,更峨双石插为门。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古徽州府六县之一,也是徽州的西大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祁门,四季分明,湿润多雨,适合茶树生长,特产“祁门红茶”,被评为“中国红茶之乡”。因历代名医辈出,亦被誉为“中国御医之乡”。

◆◆◆

历史概述

祁门在秦汉时期属古扬州地域,祁门所在地区自秦至唐先后易名为丹阳郡、新都郡、新安郡、新宁郡、歙州。

唐代宗大历元年[1](公元年),歙州(徽州前身)刺史长孙全绪讨平方清起义后,析歙州黟县6个乡镇和饶州浮梁(今景德镇市浮梁县)部分地区置祁门县。因黟县赤山镇东北角有一座山像旗(音通祁),西南有山对峙如门(名为阊门),因此得名祁门[1]。

祁门县与绩溪县同年设立,是徽州最后设立的两个县,自此,徽州历史上一州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稳定格局形成。宋徽宗宣和三年(年),改歙州为徽州。自此,历经宋元明清八百余年,祁门一直为徽州下辖县之一。

《同治祁门县志》载祁门建县

地理位置

祁门县,北纬30°横穿全境,西北与安徽省池州市相邻,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接壤,东北、东、东南方向与徽州黟县、休宁县相连,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60公里,呈枫叶形状,总面积为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香港的土地面积),其中林地占72%,水域1.54%,耕地只占6.2%,可概括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包括道路和庄园”。

地形地貌

祁门丘陵地貌与村落分布(柏溪乡燕山)

祁门地形崎岖,全境多山,属中国地貌分区江南丘陵的一部分。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较高中间较低,北侧横亘黄山山脉西延伸段(牯牛降),海拔多超过米,属中山地貌,其余地区海拔相对较低,属低山丘陵地貌。境内相对落差较大,最高峰为牯牛降主峰,海拔米,最低点位于县南侧的倒湖村阊江水面,海拔仅71米。中低山丘陵主导祁门地貌,丘陵成平行状分布,山系或丘陵间间的狭窄河谷及部分微小盆地是村落和耕地主要分布区。

东西向横穿全境的金字牌至新安一线,丘陵起伏相对较低,丘陵间谷底相对较宽,集中分布了多数人口;南北走向的阊江、大北河是祁门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两条河流,沿岸河流阶地发育、山间谷底较宽,亦是主要村落分布点。

地质状况

花岗岩体(祁门牯牛降主峰)

祁门处在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结合部位,在地质时期长期处于海相环境,直到距今约4.05亿年的志留纪末期,北部扬子地层江南地层分区率先出露地表,距今2亿年二叠纪时期开始大范围出露地表[2]。

北部牯牛降地区与黄山山脉运动相近,有多期次侵入型火山活动,构成复式花岗岩岩体,岩性坚硬,节理发育,并经历地层抬升后,受地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后,岩体露地表,形成如今可见的花岗岩地貌区,山势高峻,潭、洞、岩密布,风景秀丽。

祁门多数地区为喷出型火山活动塑造,喷出后经历漫长变质作用,形成广泛分布的千枚岩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岩性相对松软,相对花岗岩区域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祁门矿产资源较为匮乏,钼矿、瓷土矿、锑矿有分布,其中部分区域出产的高岭土,是景德镇优质瓷土的主要来源地。

气候

祁门气候湿润(箬坑乡降上村油菜花开)

祁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湿润多雨。位于亚热带,年均温15.7℃,有记录的极端低温为-12.4℃,极端最高气温41℃;多年平均降雨量mm,为安徽省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县,也为中国大陆降水量最多的区域之一。

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半年高温多雨,冬半年低温少雨。同时受气候带和局地地形、地势影响,祁门春季细雨绵绵,形成春季降水量大于夏季的特殊格局,“清明时节雨纷纷”是祁门的真实写照。

祁门地处亚热带又靠近东部沿海,受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影响显著。每年6~7月副高北抬之前,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为梅雨期,7月上中旬副高北抬跃升之后,祁门处在副高控制之下,出现伏旱天气,晴热少雨。全年湿度较高,中山区容易出现云海,冬季空气湿冷,但同时出现降雪机率较高,每年冬季会有一至数场不等降雪。

水文水资源

祁门水系图(来源:徽州史地漫话)

祁门全境94.4%的区域属于长江流域鄱阳湖、秋浦河、青弋江水系,5.6%区域属于钱塘江流域新安江水系。绝大多数河流向南汇入阊江(入江西省后称昌江),注入鄱阳湖后流入长江。

干流阊江发源于黄山西脉牯牛降,流域面积占全县的82.1%[3],主要支流有柏溪、金东河、溶溪、贵溪、大北河、文闪河、新安河等。新安江水系位于县东南侧凫峰镇,为新安江干流率水段,向东经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注入杭州湾;秋浦河水系位于牯牛降北坡安凌镇,称为梅溪,向北经池州注入长江;青弋江水系位于安凌镇部分区域,向东流入黟县、过太平湖,最后在芜湖注入长江。

祁门河川径流分配特点与降水一致,年内分配悬殊,春夏河流水位高,6、7月间易形成山洪,陡涨陡落,以地表径流补给为主;秋冬季节水位低,部分区域部分年份水面结冰封冻,以地下基流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差系数较小,分配均匀。

总体而言,祁门径流系数较大,径流深数值大,夏季易发生山洪,出流较快,不易致涝;植被覆盖茂密,旱季基流补给丰富,不易出现干旱,人均水资源量超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水资源丰富。

植被

常绿阔叶林(牯牛降原始森林)

祁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5.8%,空气达国家一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的95%以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祁门雨热同期,森林呈暗绿色,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种类组成,榉、槠、黄檀等常绿阔叶树种,杉、马尾松等常绿针叶树种,以及枫等少数落叶树种广泛分布,楠、红豆杉等珍惜树种亦有分布,灌木、藤本植物种类较多。雨量充沛使得空气的湿度大,相对湿度平均为75-80%,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全年都比较湿润。

祁门药用植物和食用植物品种繁多。药用植物计科、种,其中木本种,草本种,菌类8种(年统计结果)。在所查出的个品种中,属国家一类品种4个,祁门县有2个;属国家二类品种24个,祁门县有10个;安徽省要求普查重点品种68个,祁门县有47个;徽州地区要求普查重点品种68个,祁门县有45个。

名贵中药材有白术、黄连、天麻、杜仲、厚朴、辛夷花、石斛等[4]。野生食用植物名目繁多,果类有猕猴桃(当地人称“杨桃”)、杨梅、野草莓、山楂、野柿、茅栗、木通果、乌饭等,淀粉类有橡子、葛根、蕨根等,纤维类有各种笋、蕨等。得益于祁门丰富的食用菌木材及适宜的气候环境,祁门是安徽省最大的香菇、木耳生产基地,并以质优价高闻名全国食用菌市场。

土壤

茶园

祁门土壤属于中国土壤分区中南方红壤区,发育有红壤、黄棕壤、黄壤、紫色土、水稻土等。祁门在亚热带气候控制下,母质层风化作用强烈,土壤层淋溶作用显著,原土壤中的钾、钠、钙等矿质元素被淋溶带走,留下不易溶解的含铁铝元素土壤,使土壤呈现红色。

红壤广布低山丘陵区,低山区植被受人类干扰较少的原生林、次生林区域,以及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的中山区,发育山地黄壤或黄棕壤。紫色土沿祁山镇-金字牌镇东西向狭长分布,为地质时期湖泊相沉积物。红壤或山地黄壤呈酸性,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茶树最适宜生长。

得益于此,全县广泛种植茶树,所产茶叶制成的“祁门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年即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年为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

参考文献

[1]周溶.同治祁门县志[M].祁门县署.清同治十二年[]:.

[2]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安徽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94-.

[3]祁门县水利局.祁门县水利局“十二五”发展规划[R].-12-12

[4]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地方志·祁门县志[M]..

◆◆◆◆◆◆◆◆◆◆

文字:孙炼

编辑:诸葛牧

内容转载自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多少钱
祛白专家癜风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yw/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