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休息室
14平方米,房子这么赞
桌椅、空调、饮水机、微波炉、更衣柜、小药箱
一应俱全
室内洁净、明亮,简直是一个温馨的“小家”
这一方小天地,就是新都新建的环卫工人休息室
今年,为保障环卫工人正常就餐、饮水及工间休息
新都在城区各路段新建了20座环卫职工工间休息室
让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们
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安心宅”
“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是我们对环卫工人的尊称。
夏季里头顶烈日依然不畏辛苦地忙忙碌碌,黄色的马甲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工作时好想来一瓶冰水却难以满足;冬日里看不见天亮他们便开始清扫街道,一整天在寒风中劳动,很可能喝不上一口热水……
当我们睡得正香时,他们已在打扫街道;倦鸟归巢,他们仍在捡拾纸屑。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城市“梳洗装扮”,却从不抱怨。
寒暑更替,黑白交织,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环卫工人们履职尽责地为城市的美丽奉献着、劳动着,他们虽然平凡,但着实让人敬佩。
14平方米的“家”
虽然不大,但足够温馨
凌晨4点起床,5点前开始打扫大件路一带。彭素珍做环卫工人已经6年多。8月30日下午4时,上完班的她,来到新建的环卫工人休息室里,喝口水、歇下脚,这便是她一天的工作写照。
收起扫帚,拭去额上的汗水,彭素珍一边打开环卫工人休息室的门,一边招呼着香妹儿:“进来说,这两天外面太热了。”
休息场所是大问题
如今一一解决了
今年已经62岁的环卫工彭素珍负责着新都区大件路绕城路口的保洁工作,据她介绍,由于环卫工人工作地点分散,休息场所成了大问题。“以前很多路段都没有休息室,我们休息的时候只能在路边坐一下,或者在绿化带里面躲一下太阳。”彭素珍说,“这种休息,有些不安全,还很影响城市形象。”
据了解,环卫工人每天清晨5时至7时,中午12时到14时,下午19时30分前,有三次“大扫”,其余时间三班倒。
在“大扫”之外,三班倒的时间,如果还没轮到自己上班,但回到家中时间又不够,没处歇脚,只好找路边,或者是在公园坐着。这是彭素珍和她的同事们此前的工作生活。不过现在,这样的情况终于得以改善。
冬天能喝口热水,吃上热饭
有“家”便安心了
如今,这座14平方米的全新环卫工人休息室,成为了彭素珍和同事们的新家。环顾休息室内,各类物件都是全新的,不仅有类型多样,而且都很实用。
看着新建成的休息室,彭素珍高兴地说:“以后天冷了,有了休息间,冬天能喝口热水,吃上热饭,比什么都强。”同事刘兴琼也表示,保洁路段建了环卫工人休息间,顿时有了“家”的感觉,以后喝水、吃饭、换衣服都方便了。
更多地为环卫工人考虑
是建环卫工人休息室的初衷
区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科工作人员王双告诉香妹儿,新都现有一线环卫工人余名,休息房仅有37座,工作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特别是在就餐、饮水、工间休息等方面都存在实际困难,不仅影响了环卫工人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环卫工作的开展,这些困难亟待解决。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下,由区城管局牵头,建设了20座环卫工人休息房。经过一个月的施工,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一批休息房将惠及15条道路沿线的环卫工人,让他们有了自己的新‘家’。”王双说。
除了给环卫工人们提供一个休息的地方,环卫工人休息室还给环卫工人们提供了有劳动诉求时可现场交流的场地,同时,也可以在休息室,对环卫工人进行安全、业务培训。休息室既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又体现出城市的人性化管理,休息室将为辛勤的环卫工人提供一定的劳动保障,有效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辛勤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关怀。
据了解,下一步,新都将继续加大对一线环卫工人的关心力度,不断改善环卫工人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在新建市政项目上,将会更多地考虑环卫工人路面作业时的实际需要,开辟更多的可供环卫工人休息、活动的新场所,以更多暖民心工程温暖一线环卫工人。
小小休息室,让环卫工人更暖心
希望一个个新“家”
为环卫工人们提供更多的方便
当然
在感恩的同时
我们也要呼吁希望大家爱护环境
一起来保护我们共有的城市家园
对于环卫工人休息室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留言给香妹儿吧
作者:刘正川
编辑:郑雪
责编:谢讯
编委:黄杨敏
图片来源:新都城市管理
新都广播电视台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