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妹儿
资阳非著名项目讲解员
阳爷爷,好久不见,今天您又要给我们讲个啥故事呢?
阳爷爷
资阳非著名说书人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得是资阳放牛娃创成都老字号名小吃——赖汤圆的故事。
中国人正月十五过大年,最爱吃的是什么?自然是汤圆,而四川人最喜爱的汤圆莫过于赖汤圆。这个在成都最有名气甚至名扬海外的赖汤圆的创始人,竟是资阳人,而且还是个一字不识的放牛娃——这就是赖汤圆赖元鑫。
清朝末期,赖元鑫出生在资阳县东峰寺三元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大户人家当放牛娃,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后来,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伤心过度也离开了人世。孤苦无依的赖元鑫被本家堂兄赖元春带到成部,在东门椒子街一家饭馆当学徒。不久,老板嫌弃赖元鑫笨手笨脚,以他打烂了一个碗碟为借口把他赶出了饭馆。走投无路的赖元鑫沦为乞丐,住在城隍庙里,同一些小商贩生活在一起。时间稍长,赖元鑫感觉应该做点什么,至少可以糊口。他发现许多苦力人起早摸黑,早餐和宵夜都没有吃的,于是就想到做点小吃卖给苦力人。小吃的名目多种多样,诸如面条、抄手、凉粉等等,但是这些小吃不仅做工比较麻烦,而且口味也众口难调,卖不完也不好保存。想来想去他觉得汤圆比较省事。于是他从堂兄那里借来几块大洋,做了一副担子,一头挑火炉砂锅,一头挑汤圆粉和汤圆心作料,年,后来叫响成都、享誉海内外的赖汤圆从此而诞生。
赖元鑫卖汤圆总是在一早一晚,也正是人们早出晚归的时候。每天天不见亮,成都东门一带就会响起他洪亮的“耐汤圆”的叫卖声。四川方言把滚热的东西称为“耐”,而赖元鑫本身又姓赖,人们就以为他是以自己的姓氏叫卖“赖汤圆”,久而久之赖汤圆便因此而出了名。
别看赖元鑫这个没文化的放牛娃,做生意却很会动脑筋。他深知苦力人赚钱不容易,所以他给自己定下三条规矩:一是利看薄点;二是服务好点;三是质量高点。他起早贪黑,粉磨得细,心子糖油重,卖完早上,又赶夜宵,苦心经营30多年,除了养家糊口,基本没有太多的余钱。
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赖元鑫的经营人生。一个下雨天,天特别寒冷。赖元鑫在一街檐下卖汤圆,来了ー个被雨淋湿衣裳的人,那人就围着赖元鑫煮汤圆的火炉烤火,闻到汤圆的味道,就吃了一碗汤圆,那人居然连连夸赞汤圆好吃,说话间那人竟是资阳同乡。原来,这人是成都名流罗远辉。“老乡见老乡”,不是两眼泪汪汪,而是“伸手帮一帮”,当时正是成都一年一度青羊宫花会,在成都很有名气的罗远辉便介绍赖元鑫认识了青羊宫花卉展销负责摊位分配的资阳人廖剑廷,给赖元鑫安排了一块口岸最好的摊位,一场花会下来,赖汤圆居然赚了两百块大洋。随即,赖元鑫在总府街口买了间铺面,正式坐店经营,店名就叫“赖汤圆”。总府街紧邻的华兴正街是鸡鸭市场,赖元鑫为了把汤圆的质量搞得无人攀比,他包买了鸡鸭鱼市场上的全部鸡油,用来做汤圆心的原料,他的汤圆选料精、做工细、质优价廉、细腻柔和、皮薄馅丰、软糯香甜。有煮时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碗、不粘牙的“三不沾”特点。而且品种不断扩大,从开始的黑芝麻、洗沙心,逐渐增加了玫瑰、冰桔、枣泥、桂花、樱桃等十多个品种,生意越来越红火。
虽然没有文化、心里生意经却十分精通的赖元鑫,生意做大了,门面却始终不扩张,小小的门面始终只摆放三张桌子,而且每天只限量卖多少碗,绝不多卖。那些想吃汤圆的人,不得不早早的派人排班站队,因而小小的汤圆店总是有络绎不绝的人。
很快,赖元鑫就赚得盆满钵满,在做汤圆的同时,又做起了米粮生意,先后成都、简州石桥、郫县犀浦、金堂淮口、德阳黄许、新都、新繁、中坝、江油等十余县都有赖记米粮铺。再后来,赖汤圆又在成都后子门、大墙街先后买了余间铺面和廉价的地皮,并将大量的房产地皮租赁出去,赖元鑫几年内成为成都有名的大富翁!
钱多了,名气也大了起来。赖汤圆与罗远辉、廖剑廷等人商议,成立资阳人旅蓉同乡会,赖元鑫担任同乡会会长。吃了没有文化的许多苦头的赖元鑫,年捐赠了担相当于5万多斤谷子,在家乡筹建储彦中学,直到年,赖元鑫还一直对这所学校给予捐助,这就是东峰镇三元寺中学的前身。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赖汤圆经改造成为国有饮食门店,年12月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至今也是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美国旧金山、北京海淀区都挂有“赖汤圆”这块金字招牌,资阳走出去的赖汤圆至今名扬华夏,享誉四海。
来源:撰文/杜先福配音/刘唯编辑:段仰仰审核:蒋立白癜风青少年援助白癜风如今最好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