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笔下的八阵图
文图/秦戈弥牟镇,一个古色古香的千年小镇,有着千年的历史,它始建于后唐时期(公元—年),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赞颂诗篇:“晓云不散弥牟镇,春草横生八阵图”。说的就是这一个千年未更名的魅力古镇。对于弥牟,或许很多人未曾到访过这里。今天笔者带看一组老照片与你一起走进弥牟,感受一下它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质朴的生活情怀。
走进弥牟牌坊,沿着街道行走,三国文化景观围墙向两头延伸,一砖一瓦承载的是道不尽的千秋百态;再往里来,八阵图商贸街里,闻名于世的三国“旱八阵图”遗址仅存于此。
这个小镇有两个名:一个古香古色叫弥牟镇,一个通俗好懂叫唐家寺。后唐时(公元——年)形成了集镇。唐家寺是著名的“八阵图”所在地,当地曾有近十米高的大土包,传说是汉代流传下来的八阵遗址,三国时,误入八阵图的敌人会在土包丛中迷失方向,土包上可藏士兵,进行伏击。当地还有一座以诸葛亮命名的"诸葛桥"。弥牟镇为千年古镇,最早见于《通鉴纪事本末》的记载。诸葛亮旱八阵图现残存于弥牟镇,陆游当年曾多次游历,并留下许多诗篇,他在《八阵图歌》中写道"有客骑马来新都,逢人指点说弥牟。森然魄动下马拜,武候八阵遗荒墟。"
这里原属四川新都(今属成都青白江)。明代杨升庵《新都八阵图记》说:“诸葛武侯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之永安宫;一在新都县之弥牟镇。文人墨客就此撰了两幅对联:“有客骑马来新都,逢人指点说弥牟。”“晓云不散弥牟镇,春草横生八阵图”。非常形象地道出了人们对八阵图的好奇与探秘之情。
杜甫曾在夔州(今属重庆)写过这样一首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但诸葛亮的“八阵图”却不止夔门一处,在成都北约30公里的青白江区弥牟镇,座落一处有别于夔州“水八阵”的“旱八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经过弥牟镇八阵图,写下赞颂诗篇:“晓云不散弥牟镇,春草横生八阵图”。
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镇守成都,也因为要塞原因屯兵于此,并设下了著名的“旱八阵图”。相传为诸葛亮推演兵法、操练士卒所用。据古籍记载:“八阵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纪律也。武侯推演,尽得其妙。”弥牟镇八阵图并不是对敌的战场,而是八阵图的彩排场地。自诸葛亮治蜀以来,川西的许多历史遗迹,都与诸葛亮有关。蜀人为怀念这位贤相,便把这俗称“八阵图”的列石,附会成诸葛亮练兵的场所。
据文献记载,八阵图各垒高约3尺,直径1丈,每阵64垒,两阵并峙,共垒,周围步。道光时,八阵图遗存71垒,占地36亩,民国初年尚存47垒,文革期间,荒祠遗垒再遭破坏,现仅存6垒作为著名蜀汉遗迹。每个土垒高不到两米,大小相近,高矮相当,成圆锥状,均散落在树林中。新整修的围栏石柱上,手法精湛地雕琢出一幅幅体现三国时代的画卷。在土堆正面重竖了刻有清代李调元《八阵图歌》的石碑。每个土堆周围五米内都被纳入了保护范围,其间的建筑物拆除的痕迹宛然犹存。驻足遐思,不禁遥想诸葛亮当年演习布阵的场面。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八阵图”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诸葛亮的智慧,这个八阵自然精妙无比。后来虽然逐渐荒废了,变成了一个树木丛生,深不可测的树林。根据附近的传说故事讲,以前还没有完全废掉的时候,附近农家的牛羊闯进树林,就再也没见走出来过的,而人一旦走进去,没有一两天也是走不出来的。
千年的岁月在弥牟镇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诸葛亮的“八阵图”“诸葛桥”“诸葛井”仍留存于此,这些历史文化古迹,都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白癜风吃什么比较好白癜风吃什么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