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教授讲座笔记古代中国最后的佛教造像狂

主讲人:孙华教授主持人:罗世平教授讲座时间:年09月27日18:30讲座地点:中央美术学院7号楼红椅子报告厅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正文共:字35图预计阅读时间:43分钟罗世平:......我在这儿问一下,有到大足去过的吗?有很多同学都去过。在这个造像过程当中有两个主角:一个是柳本尊,大家知道吗?另外一个在大足的宝顶山石窟,主要的建造者赵智凤,这就是题目中教团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晚唐到五代,在四川地区传播密教的算是宗教领袖,大足石窟建造者赵智凤是学这个教派成长起来的,后来主持了大足石刻的雕刻,小佛湾大佛湾的雕刻。我想这个题目是很有意思的,这个柳赵教团的遗存、安岳大足石窟唐宋时期的造像,现在对它的性质争论也不少,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造像中保存的佛教遗迹有哪些特点?我想孙华教授在这个讲座上会有一个分析,我们现在就以热烈的掌声请孙教授做这个讲解。孙华:......我关心美术史是90年代了,我当时也没有担任行政职务,那个时候参与了艺术研究院的《中国艺术通史》的撰写,跟李新峰老师的第二节。佛教考古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专门考古。我的一个研究领域是西南考古,西南考古从旧石器一直讲到明清,中间有一个阶段,就是南北朝到唐宋,尤其是唐中晚期以后,绕不开佛教这个话题。所以我在从事西南考古的时候,也参与佛教的遗存调查,包括编写考古报告。从本世纪初,参与广元皇泽寺千佛崖、观音寺的调查,四川的佛教造像是从北到南传播,虽然也有南方佛教的通道,我不大相信,我现在就在调查到缅甸、印度的道路,已经调查了3个年头了。从北到南是按时间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但是四川佛教造像的代表,最典型的、最有地方特点的是在东南部,在安岳和大足地区。所以国家文物局推动了一个“川渝石窟寺保护工程”,因为四川盆地的佛教造像多而分散,保护压力相当的大,要保护首先要记录,艺术史的一个基本领域也是记录,这点和我们也是相同的。比如我们修千手千眼观音,这是国家文物局的重大工程,你没有做好记录就去修,可能就把以前的遗迹给去掉了,所以前不久,我在重庆合川还有一处非常重要的造像,涞滩二佛寺造像,他们在修在装金,要仿效大足的千手千眼观音,我一看说你包裹都没有做,所有的保护痕迹都没了,赶快叫工程停下来,我们再做考古报告。考古报告不是那么好做,到目前为止,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编著的《云冈石窟考古报告》至今仍然是我们水平最高的一个范本。最近,大足石刻研究院出版了19本的《大足石窟全集》,很大,我参加了他们的发布会,我想得这个资料很重要,这是我们中国学者继云冈石窟之后第二个比较全的石窟寺考古报告。考古画图形,以前是手绘,佛教跟坛坛罐罐不一样,坛坛罐罐好绘,几何形的,但是佛教造像画不好就没有准确的记录。所以在我们的设备记录引入之前,都靠手工记录,就非常缓慢。到现在为止,云冈之外应该是龙门。我们学校的老先生宿白教授一直在抓龙门石窟的报告,但他年事已高,也不太相信现代技术,所以工作推得比较慢,现在只有擂鼓台区的,就是龙门石窟的对岸那个区出版了,真正的完整的出了一个或者几个石窟报告,那是《大足石刻全集》: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纂山还有石门山、舒成岩都有,当然北山多宝塔,专门有一卷,这样就给我们研究大足石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材料,我想今后的研究高潮即将到来。我也在大足、安岳一带进行调查,我很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yw/5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