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方言伤不起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

浙江省无通用方言。品种在中国方言里排名第一

绍兴最硬,衢州最老,湖州最柔......这说的是方言啦。

就方言的多样性而言,当以浙江为最,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

温州方言吊炸天,独特的“浙式”闽语。

温州话、江山话、义乌话基本一句不懂,就象是在听日本人讲“日语”差不多。

金华人,还在说“官话”

今天,“浙江官话”从语言特征上可以看出,应该是南宋以来在北方汉语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

在浙江省,“浙江官话”现象最突出的是金华、兰溪、浦江、龙游、衢州方言,其次为汤溪、义乌、东阳、磐安、开化、常山、江山、遂昌等地方言。它们基本上位于从杭州溯钱塘江而上所经过的地区。

在浙江省的东南部的闽语,是由历代的福建移民形成的,其中闽南片方言形成于明清时代。

由于长期与吴语接触,浙江的闽语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

据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用了温州兵做通讯,温州方言对方一概破译不出,可谓吊炸天。

江山是一个县级市,律属衢州,但是江山方言衢州市的人也听不懂。

当地流传的故事是,毛人凤、戴笠都是江山人,他们起用了一批江山人从事特工工作,以江山方言进行联络传递,保密程度极好。

义乌话也很难懂,吃饭叫“食饭”,听那发音有点象“赛跑”。

杭州最北方特色,逐渐向吴语靠拢。

杭州话的特殊面貌肇始于南宋。随着宋室南迁,大量北人移居杭州,外来人口数量曾超过本地人。

可以推测,南宋时期临安城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北方移民。由于人口数量众多,加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作用,移民所带来的北方话对杭州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它变成一种带有众多官话色彩的方言。

杭州话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是向普通话靠拢,二是向周边吴语靠拢。

“儿话音”很重:

“小伢儿,搞搞儿(玩耍),搞了不好闹架儿”。

“碗儿、筷儿、玛儿(袜子)”“片儿川”(一种面条);

其次,依然保留了一些原本的地方方言,

如“熬烧熬烧”(催促人快一点)、

独头独脑(拎不清);

喜欢叫“欢喜”;

非常喜欢叫“毛欢喜”;

游玩叫“耍子儿”。

浙江近亲方言

宁波、舟山两市方言基本相同。

萧山区、绍兴方言相近似。

余杭区、湖州两地相接近。

嘉兴话接近上海。

湖州话有点接近苏州。

绍兴话、宁波话较硬

有道是“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绍兴人(或宁波人)讲话”。

湖州话,浙江最软;苏州话,全国最软。

湖州话中,“你、我”两个字外地人较难听明白,发音类似英语音标中的“[n]、[N]”。

湖州最有特色的话,

再见叫“百坦”,

下雨叫“落雨”,

丈夫叫“老倌”(杭州话泛指某人、那个人,而不是指称丈夫),

奶奶叫“娘母”,

游玩叫“白相”,

不清醒叫“荡头荡脑”,

非常好叫“蛮好、交管好”。

淳安、建德话,同为“安徽语”,互听不懂

在调查浙江严州地淳安、建德的方言时,发现该地区方言的声调系统异常复杂。

浙江西部原严州府的淳安、遂安、建德、寿昌四县,今为杭州市的淳安县、建德市的汉语方言主要属徽语。

东汉建安十三年(年),东吴孙权在今浙西、皖南山区(相当于新安江流域)置新都郡,从此汉人大规模进入今徽语地区。

淳安人说我是“我农多”,遂安人则说是“尬多”、“尬农”;

建德人是“党多”,寿昌人是“咱多”、“咱农”。

淳安话和遂安话比较接近,

建德话和寿昌话比较接近,

而淳安、遂安两地的方言跟建德、寿昌方言之间的差别挺大,相互间通话很困难。

最老的吴语,仍“活”在衢州、丽水

从历史上来说,吴语和闽语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分布在浙江省西南部。

由于独特的位置,北部有金衢片阻挡来自北方汉语的冲刷,因而保留了大量古老的方言特征。

可以说上丽片方言是吴语中的“方言”。

它是存古现象最丰富最完好的方言,或者说是吴语中面目最“老”的方言。

赞赏

长按







































在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有什么办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yw/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