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人一中情岁月如诗,一中如歌

  点击上方"新都一中"   年2月退休离开熟悉的新都一中校园后,我常常回望铭园,在眼里,在心底。

  铭园,是铭章中学校园内一处追思英烈的圣地。

  回望铭园,我看见,花岗石的基座上矗立着抗日名将王铭章将军端坐的半身铜像,他身着戎装,雍容凝重;双目炯炯,气宇轩昂。坐像后面,镌刻有祭悼王铭章烈士词联的碑石林立,镶嵌于嶙峋的山石之间,陈列于笔立的岩壁之上。从教学区的任何一条小路步入铭园小径,卵石拼嵌的“精忠报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十二个大字都直扑入眼帘,启迪着一中学子铭记先辈的训示:不要问你的祖国和人民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将来能为祖国和人民做些什么。铭园,氤氲着民族之浩然正气,涵养了新都一中校园文化的根脉,那是培育新都一中人“精、气、神”的励志之园。

  铭园,是新都一中校园内一方清雅精致的园林。

  回望铭园,我看见,飞泉流瀑,清池小桥;草木葱茏,花团锦簇;亭阁掩映,小径通幽。清晨,步入小径,听嘤嘤鸟鸣与琅琅书声相和;傍晚,小憩园中,看习习惠风与园丁身影起舞。“章”字碑下徜徉,一中学子沐雨露而浴甘霖,汲碑刻之英气,“铭事功以慰英灵”;昭日亭旁驻足,一中园丁培幼苗而育花蕾,承先烈之遗志,“章盛德以兴庠序”。铭园,池水清清、芳草萋萋、绿树荫荫的铭园,蕴蓄着桑梓先辈荫庇子孙的浓浓乡情,饱含着母校园丁养育儿女的殷殷期盼,那是滋养学子健康成长、陶冶后生高尚情操、培育英才卓越品质的育苗之园。

铭园,铭章中学——新都中学——新都一中历届学子的精神家园,那是天府香城宝地里一块桂蕊飘香的沃土。

回望铭园,我看见,桂木成林,树茂参天——

抗日烽火岁月,私立铭章中学,第一任董事长是川军名将孙震将军,第一届领导班子有5人,他们全都是北大才子。新中国建立,公立新都中学,第一任校长是新都县人民政府县长;那时,教育部推行《全日制中学条例》,新都中学率先成为省内4所全国试点学校之一。铭园里,学校的创办者为我们播下了优良的树种。

  文革后,新都一中,在百废待兴中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年成功创建为首批四川省重点中学,年成为省内唯一一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文明单位”的中学。铭园里,一中的前辈们为我们夯实了桂树的根基。

  而后,新都一中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发展,磅礴腾飞。90年代,新都一中敢为人先,第一个探究学制改革,推进“三优教育”;第一个为老师安电话,配电脑;第一个把校车开进成都中心城区,驶入成都教育高地。年学校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铭园里,桂树成林,叶茂花俏,成都教育的高地上,风景这边独好!

  再后来,新都一中在教育高地上开疆拓土、辛勤耕耘。为了桑梓福祉——铭章英烈“建立公益事业”之遗嘱,扩大“三优教育”优质资源,年创办新都一中实验学校。为了一个承诺——给我5年的时间,还你一个强大的一中,抢占“北改”教育高地,年创办新都一中城北校区。年学校成为首批“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我们捍卫了昔日的荣耀。铭园,还是那样美丽,那样迷人。

  现在,铭园里,新都一中人正在创造未来的辉煌。深化“三优教育”研究成果,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年创设了铭章班,《普通高中学术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题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年,新都一中成为了“首批成都华文教育基地”,与石室中学、成都七中等5所名校并立于成都教育国际化的潮头。铭园,将军为证,碑铭为证,草木为证,新都一中,正再次磅礴腾飞。

  回望铭园,我看见,幼苗茁壮,荷桂飘香——

  铭园,建成于年。也就在这一年,“三优教育”起步,文学“新风”吹起,历经24年不衰。

  现在,“三优”学子,已有10多人考入中科大、西安交大少年班,成为少年大学生。“三优”实验,早出人才,在省内外传为佳话。现在铭章班学子,科技研究、科创实践,荣登高校学术殿堂,4篇研究论文已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眼下,正在紧张备战IYPT(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国家队选拔竞赛。“三优”教育,让新都一中教育教学成果“高地见峰”。高考,连年创造佳绩,步步攀升,每年都有学子考上清华、北大,续写着成功挑战成都中心城区名校的神话。年高考,包揽新都区文理科前三甲;综合评价数据、分以上特优生人数、分以上优生人数、一本一次性硬上线人数、本科一次性硬上线人数、理科总分最高分排名等6项指标都雄居成都市区县第一。今年,年,又有两名学子考入清华。

现在,24年前铭园里吹来的那一缕校园文学的新风,吹绿了铭园内的“菁菁”草地,吹艳了“桂湖”池中才露“尖尖角”的“新荷”,给香城新都送来了阵阵桂蕊馨香。年语文组创办的《新风》小报,后改名为《菁菁》并办成校园文学刊物,年再更名为《桂湖新荷》,请著名诗人流沙河题写了刊名。24年来,我们挹桂湖池水以育苗,邀文学名家以树人。著名诗人流沙河,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儿童文学家、巴金文学院编辑室主任邱易东,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等都曾应邀来到新都一中作过文学专题讲座。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王蒙,以及著名作家叶兆言,著名诗人舒婷,四川作家魏明伦、林文洵、伍松乔、张大成等都曾为《桂湖新荷》题词。如今,经过24年的辛勤耕耘,《桂湖新荷》期刊已发行96期,全国各地有20多家报刊都刊载过新都一中学生的习作,多篇学生校外发表习作已结集为《桂湖新荷》专辑三本、献给母校76周年庆典的《桂湖新荷》特刊一本。年,新风文学社在“年全国优秀文学社”评比活动中获得金奖;年,在全国第一届学校优秀刊物评比活动中,《桂湖新荷》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评为一等奖。

  铭园,聚优秀园丁,创教育之优品;培优质幼苗,育学子之优长。一路走来,上承桑梓英烈之恩荫,下托一中前辈之福佑。

  回望铭园,我记起,正是在铭园建成的那一年,我走进菁菁铭园,定居桂湖池畔,开始了自己40多年教育人生的后20多年旅程。徜徉铭园,弘铭章之精神以立业,吮铭园之甘露以修身;流连桂湖,承升庵之文化以养性,吸桂湖之灵气以怡情。铭园,天府香城、桂湖池畔的铭园,升华了我的教育境界,厚重了我的教育人生。

  回望铭园,铭园的草木,映现于我的眼中;铭园的盛景,留存于我的记忆;铭园的意境,萦怀于我的心底。

作者介绍

  唐顺发,四川省政协委员,省特级语文教师,“唐顺发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年起任教于新都一中,年退休,与一中共度20余载春秋。工作期间,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唐老师既见证了一中的腾飞和变革,又深入参与其中推动了一中的发展。他立足一线教学,勇于革新,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子,并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他满怀教育激情,编写校级刊物,创立工作室,将自己毕生的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yw/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