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锡侯
邓宇民保存着周恩来邀请父亲邓锡侯的请柬
邓锡侯(-年),字晋康,四川营山人,著名抗日将领。年,率领第22集团军出川抗日。年至年,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四川省防空总司令,统领四川省和西康省的军权。年12月,率部在成都(彭县)起义。
年后,邓锡侯著有不少回忆文章,《年川、滇、黔军阀混战前后》、《参加护国战争始末》。还有一些作品传世,如青城山的对联,新都宝光寺的题匾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部长、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享年75岁。
《吊宋哲元将军墓》
——邓锡侯作
一病休官赋远游,澹烟乔木爱绵州。
思亲泪每枕边泻,励士书从手中修。
富乐山春宁瘗恨,芙蓉溪涨总添愁。
七年回首重增慨,为奠英灵发晓舟。
夜幕降临,邓宇民坐在客厅里,看成都电视台播出的谍战剧《双刺》,枪声响过,时钟仿佛又摆回父亲的那个年代。
年秋冬之交,风雨飘摇的成都,刺杀蒋介石的计划失败后,邓锡侯紧急出城前往九十五军军部,和刘文辉、潘文华等人同时起义,川康地方军主力悉数起义,蒋介石不得不放弃决战西南计划,仓皇出逃台湾。
年1月中旬,春天气息渐浓,成都青羊区一茶馆,细如牛毛的雨丝,飘飘洒洒,落在窗户上。室外的嘈杂淡了几分,安静的环境中,邓宇民声音很大,“我的父亲,绝不是一介莽夫。”
邓宇民的记忆里,父亲就是一股暖流:是一个爱赶集的书痴,用小本子记满各地赶集时间;给孩子买书会特别大方,买零食有些“抠门”,只会买红苕片、豌豆粑粑。邓宇民的记忆里,父亲就是一股暖流:是一个爱赶集的书痴,用小本子记满各地赶集时间;给孩子买书会特别大方,买零食有些“抠门”,只会买红苕片、豌豆粑粑。
《我的父亲》
喜欢赶集
最爱老农菜摊问生计拉家常
战争年代,记忆,如海绵吸水。
年,成都庆云西街邓公馆。年幼的邓宇民,听到屋外传来一阵轰鸣声,便扶着墙走到厨房抬头望天。天井上恰好有几架如巨雁般的飞机掠过,母亲一把将他抱起,“跑警报了!”
有印象开始,这种经历便伴随他太多的白天黑夜。抗战年代,难有踏实安眠的温床,多的是震耳的轰鸣,撕心裂肺的哭喊。有时候,父亲会抱起邓宇民这个心爱的幺儿,言语中,少有作为将军的自豪,更多的是隐忧的叹息。
邓锡侯一生有7个孩子,邓宇民是最小的儿子,一向是父亲的“小跟班”。
不论是抗战期间,还是和平解放后,父亲都有一个逢场赶集的习惯,还用随身的小本子一一记录赶集时间。
逢周末假期,邓宇民都会钻进父亲的车子,都江堰、龙泉、郫县是常去的地方。要到目的地时,父亲让车停远点,不要惊扰集市。
父亲走进集市,尤其爱停在老农的菜摊、鱼摊前,一边细细地看菜,一边与菜农、渔夫攀谈。
从当年当月的收成,家庭状况,一些邻里间的琐事,父亲会同老农聊很久。聊完,父亲会买不少鲜鱼、蔬菜,当天晚上餐桌上就吃这些。
严
买巧克力不行买书立马掏钱
从抗战时期的22集团军总司令,到解放后的四川省副省长,父亲半生戎马,半生官场。
官做得大,父亲却有些“抠门”。有次,邓宇民兄妹跟着父亲去拜访朋友,见有小孩子来,父亲的朋友特地准备不少零食,几个小孩子吃得不亦乐乎,临走,还获赠一盒精致的巧克力。
好吃的巧克力,诱惑太大,孩子们便鼓起勇气向父亲要钱,买巧克力。父亲眉毛一横,“没得。”
买零食不给钱,买书就非常大方。只要孩子们提出买书,父亲立马从口袋摸出钱,“赶紧去。”
父亲再严格,心里头还是宠孩子的,赶集时,常买些红苕片、豌豆粑粑,让孩子解解馋。
清授武翼都尉王云程哀思录中的营山邓锡侯
恩情
乡绅一锭银子资助
捐学校、图书馆回报
父亲的老家在四川营山。小时候,家中靠务农为生,父母经营着一处陶罐生意,生活还算过得去。懂事不久,父母便相继离世,由婶娘文氏将他一手抚养长大。能吃饱饭,婶娘却没钱供他读书。一位乡绅得知,称愿意资助父亲念书,但要出一道题考验。
通过考验,乡绅摆了一桌子银锭,让父亲拿去,父亲拜谢,仅取其中一锭。乡绅颇感惊奇,“这么多银两,你都可以拿走,为何只取一锭?”父亲回答:“我走路去成都,一锭足够了。”
数年之后,父亲在营山县捐办了一所学校和一座图书馆,鼓励家乡子弟读书报国。父亲许诺:凡是到成都念书的邓姓寒门,都可借宿在邓公馆的洋楼,所有学费一律包完。
邓公馆洋楼,是父亲看重的地方。邓公馆进门左右,有两处建筑。左边的中式建筑“草亭子”,墙壁由鹅卵石砌成,屋顶由稻草盖成,一般用来会见国内朋友;右手边是欧式洋楼,既是会见外籍友人也是邓姓学子读书借宿的地方。
朋友圈
徐悲鸿画马相赠
可惜那把扇子丢了
年1月,刘湘去世,父亲回川主持工作。
父亲喜欢交朋结友,庆云西街的洋楼、百花潭公园,都是他会客聊天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父亲曾接待过飞虎队队长陈纳德,两人相谈甚欢。临别时,陈纳德还赠予父亲一个金色靠枕,上绣飞虎队队徽,父亲十分喜爱。
在《延安颂》等抗战剧中,曾提到父亲送河南新四军枪支,周恩来对此很是感激。事实的确如此,父亲和周恩来相交甚笃。
邓宇民还保存着一张周恩来给父亲的请柬,年,尼赫鲁成为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后,周恩来请尼赫鲁吃饭,特邀父亲作陪。因为在抗战时期,尼赫鲁来过成都,父亲曾接见,有一面之缘。
父亲还喜结交文人、艺术家,“朋友圈”中有齐白石、徐悲鸿等。“徐悲鸿曾到家中做客,在扇上画下骏马,赠予父亲,可惜扇子丢了。”
《性情将军》
提起娘子关战役
父亲哭成泪人
邓宇民的印象里,父亲只哭过两次。
一次,是照顾父亲长大的婶娘文氏去世,还有一次,就是父亲回忆娘子关的那场战斗。
年9月5日,川军誓师大会结束后,川军将士身着粗布衣麻加草鞋,带着老式汉阳造步枪,一路翻越秦岭赶到宝鸡,再坐上闷罐火车赶往西安。途中,父亲接到急电:娘子关吃紧,速往山西前线。
父亲带着川中子弟兵,急驰到山西娘子关。川军装备武器极为落后,有人连坦克都未见过;而日军装备精良,还有坦克掩护。最严峻的是,川军连作战地图都没有,日军从何来、番号、兵力,一切不知。
那一仗打下来,川军队伍伤亡惨重。“都是年轻的子弟兵,有些还没反应过来,就倒地牺牲了。”父亲讲到这里,突然抹起眼泪,“多个四川子弟兵啊!”此后,父亲带领川军,历经太原保卫战等数次战斗。
年1月,刘湘去世,川局动荡。父亲奉命回成都坐镇,担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
“比起官场,他更想回到战场。”邓宇民说,抗战时期,成都四个城门垛都有人募捐,父亲坐车经过,都要停下来捐银元。
受父亲的影响,邓宇民在了解先辈的抗战历史中,也在尽力弘扬抗战精神,“要让更多后人晓得,川人抗战,先辈当敬。”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力实习生陈琳摄影杨涛
邓氏会歌万世辉煌
皇室血统三十姓氏
圆家父梦表女儿心
我的故乡我的家族
禹公祭祀汉礼大典
邓氏大片璀璨绽放
太乙懿范九龙腾飞
巍巍京师赫赫邓氏
邓家将军开国功勋
小平世系禹公后裔
邓氏家训十大条律
国医泰斗邓公铁涛
邓家祭祖网上入口
邓家祭祖邓府家酒
戳这里,阅读原文了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