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在这如火如歌的季节,万物生长,阳光伴雨露,青草随花香,幼儿园里一副欣欣然的样子,惹人喜欢。7月1日,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幼儿园园长专业委员会专家团队走进新都区机关幼儿园,对种植区、美工区、建构区等活动区角进行了深入指导。
清晨,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种植区里手脚不停地忙活着,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呢?原来,孩子们在利用PVC管搭建水槽。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有负责搭建组装的孩子,有负责搬运PVC管的孩子,他们分工明确,通过针对材料的大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间隔、摆放的高低等,合力搭建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水槽。
在种植区内,玉米、向日葵、西红柿等农作物正向阳生长,泥土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走入其中就像来到了一片小田野。孩子们的欢笑声,更是给种植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种植区内,专家团队针对环境的创设、材料存放的位置、材料与孩子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相关游戏材料要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操作。不要刻意为了我们想要的效果而去建造活动道具和场地,而是要清楚知道孩子喜欢玩什么。过程中老师得介入,但这种介入不是打扰孩子的游戏,而是去沟通,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参观完种植区,专家团队来到操场,整个操场给人的感觉大气开阔,能够很好地满足孩子的游戏活动。在考古区,专家老师就身边的游戏材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考古区可以怎么挖,东西怎么埋。对于孩子的活动,我们要擅于用影片记录下来……穿过一条小道,专家老师们来到“绿野仙踪”,在绿野盎然的小树林里,一次关于环境打造的讨论正在深入。
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专家团队从室外移步室内,对美工区、建构区等游戏材料的种类、颜色、位置摆放等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在现场观摩大班孩子的游戏活动中,专家老师坐在孩子们旁边详细地观察思考,待孩子们游戏结束,专家老师借用游戏材料,展示出更多种类的玩法。
观摩结束,专家团队移步会议室,就今天入园活动所见所闻,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游戏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
专家老师们指出,在孩子使用材料玩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们的游戏状态,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增长他们的视野,但需要的注意的是,所谓的视野需要孩子自己去发现。在游戏过程中,应有基本的游戏规则。规则的生成不是为了约束孩子,而是更好地刺激孩子的积极性,让生成的规则也变得好玩。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需要有教育策略和思考,更应具有儿童视角,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游戏都可能生发成经典的游戏案例。同时,老师们要有意识地用视频记录下孩子的游戏,在拍摄技巧和拍摄道具上,要根据孩子游戏过程中的状态和视频拍摄本身的要素进行调整和转化。通过视频记录孩子游戏生活的方式,看到孩子显性和隐性的发展。
在今天的入园指导环节中,老师们全程跟随,听取专家们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在现场的讨论中,碰撞出关于幼儿游戏的策略和支持等方法。我们既要做好孩子游戏过程中的前期观察,也要做好后期的总结,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游戏发展脉络。孩子在游戏中的真实状态应该是一种喜悦,一种满足,一种挑战,一种勇敢,一种探索。
图片:冯泉之
文字:冯泉之
排版:何坤
欢迎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