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医生,我能不能给你送朵玫瑰嘛?”近日,医院医疗志愿服务——国际尿失禁周爱心义诊活动现场上演了温馨一幕:68岁的何阿姨拿着亲手写的感谢信,手捧鲜花,赶来献给了妇科医生潘丽副主任医师,万千感激尽在其中。
何阿姨为潘丽医生送上鲜花和感谢信
“别别别,这可不行哦,我老公会吃醋的!”沉甸甸的感谢让潘医生颇感意外,开心、感动之余,她那幽默的话语让现场气氛瞬间变得更加融洽起来……
鲜花背后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何阿姨这束鲜花的背后,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子宫脱垂出体外长达两年多,何阿姨平时只要稍微动一下就会摩擦到,连散步都成为了奢侈的事情,这严重地影响了何阿姨的日常生活,让她痛苦不堪。
“你这个病啊,莫法根治,只能用药物来控制了。”两年前,医院医生的话让何阿姨一度感到绝望。
潘丽医生正在和门诊患者沟通病情
今年三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何阿姨的老公非医院的院报,报纸上有介绍到“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专病门诊。
于是,何阿姨抱着一线希望走进了医院。在进行全面术前评估后,何阿姨接受了潘医生主刀的盆底手术。
潘丽医生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聊起当时的情况,何阿姨至今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看病、查房,潘医生总是笑眯眯地,非常耐心、细心,我们心里真的是倍感温暖,护工、病友们都夸赞她。术后我肚子上看不到任何伤口,第二天就可以自己起身活动,出医院大门的。再也没有带着一坨肉走路的痛苦,我和家人太开心了!”
潘丽告诉记者,“我院盆腔脏器脱垂与尿失禁专病门诊开设时间不长,但是已经为很多病患完成了单切口尿失禁手术,解决了她们的尴尬。”
MDT团队给病患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潘医生是去年三医院引进新都的。“来到新都以后,医院组建了诊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MDT多学科团队,通过泌尿科、肛肠科、超声科、胃肠科、中医科、康复科、麻醉疼痛科等科室的合作,对病患实行多对一的个体化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MDT团队
在盆底手术方面,医院采取个体化管理、个体化治疗和个体化手术的方式。“从病患被确诊起,我们就会建一个群,便于讨论病情、方案制定、后期随访,对病患进行终身管理。”潘丽介绍道。
难言和尴尬完全可以在这里终结在日常生活中,尿失禁的情况非常常见,而女性在经历尿失禁后的尴尬现象高达80%。与此相比,尿失禁的就诊率却非常低。
据潘医生介绍,许多人对尿失禁的认识存在着误区,甚至认为这并不是一种疾病。即便知道自己得了病,也常常因为难以启齿而不愿意去就诊,尤其是在经历过生产的女性群体中,“很多人并不知道尿失禁其实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这也正是人们把尿失禁称为社交癌的原因之一。”潘医生感慨道。
潘丽医生正在给患者义诊
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尿失禁患者会出现社交障碍,对此,潘医生告诉记者,医务人员会尽早地跟病患交朋友,开展尿失禁知识的科普宣传,疏导病患心理,减轻病患的心理压力。组织义诊活动,回馈社会,也是为了让更多的病患了解盆底手术的进展。
妇科团队国际尿失禁周义诊现场“我就是想让更多的病患知道,尿失禁和子宫脱垂是完全可以医治的,患病的姐妹们都可以重新开启美好人生。”对于未来盆底专病门诊的发展前景,潘医生充满信心。
来源:医院、家庭与生活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