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古朴和纯粹成为了弥足珍贵的东西。
在成都的北门上,有一个地方,浓重的商业气息还未涉足这里,它就像一位老者,步履蹒跚。
这里留下过诸葛孔明运筹帷幄的身影,这里是川西重要的回族聚集地,这里有江西会馆……这里还有老镇的古朴味道。
这样的弥牟镇你了解吗
弥牟镇,又名唐家寺,后唐时(公元——年),这里形成了集镇,一直是中原进入川西的要塞(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与彭州交界,北与广汉交界,西南与新都区接壤,成绵乐城际铁路、成绵高速、川陕大件公路、货运大道、石化大道交汇之处,是交通大循环的重要节点。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镇守成都,也因为要塞原因屯兵于此,并设下了著名的“旱八阵图”。
清雍正六年,当地回族同胞,建立了唐家寺清真寺。至此这个场镇成为了川西重要的回民聚居地。
历史里的弥牟,故事中的弥牟
弥牟镇的历史悠久,来看几个故事吧,一定有你不知道的精彩!
新都,原来曾经是一个国家的国都
宋人罗泌的《路史》有过这样一条记载:“有巢氏居于”。
《蜀典》一书中认为,这个“巢”,是一个叫弥牟镇的地方。
在上古时候,“巢”是个小国,与蜀国相邻,共同生活在巴蜀大地。它的得名,或许源于部落巢居的传统。
后来,肯定被蜀国消化吸收了。
毛主席称“攻者愚,守者智”的“弥牟决战”
另有文献资料记载,公元年五代十国时,在今天弥牟古镇一带曾发生过一场大战,史称“弥牟决战”。毛泽东称这场战争“攻者愚,守者智”。
话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东川董璋攻打西川,很快西川(成都)形势危急。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巧借八阵图,在弥牟镇与之决战。
解放前年修筑川陕公路时,民工在这里曾挖出数以万计的累累白骨……可以想见,当年那场大战的惨烈程度和八阵图的精妙价值。
寻访弥牟镇的古迹
弥牟镇千年历史,自然古迹众多。历史上曾有白马寺和狮子寺等佛教寺庙,现在已经不见了。据说曾经还有一个武侯祠,现在也没有了。
倒是”旱八阵“遗址和诸葛井、诸葛桥等三国遗址,以及清真寺等景点都被保护起来了,还算有些历史的味道。
旱八阵图
“八阵图”相传为诸葛亮推演兵法、操练士卒所用。据古籍记载:“八阵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纪律也。武侯推演,尽得其妙。”
据文献记载,八阵图各垒高约3尺,直径1丈,每阵64垒,两阵并峙,共垒,周围步。
道光时,八阵图遗存71垒,占地36亩,民国初年尚存47垒。文革期间,荒祠遗垒再遭破坏,现仅存5垒作为著名蜀汉遗迹。
以诸葛亮的智慧,这个八阵自然精妙无比。后来虽然逐渐荒废了,变成了一个树木丛生,深不可测的树林。根据附近的传说故事讲,以前还没有完全废掉的时候,附近农家的牛羊闯进树林,就再也没见走出来过的,而人一旦走进去,没有一两天也走不出来。
陆游当年多次游历,并留下许多诗篇。
只是可惜,八阵图据说现在掩藏在菜市场中。
真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写照啊
诸葛井
诸葛井始建于三国时期,据传为诸葛亮在团河乡扎营时,无清水可喝,孔明见此情况,用宝剑往地上一插,一股清泉即出,故名诸葛井。
弥牟清真寺
弥牟镇是川西重要的回民聚居地,有教民近人,以马姓居多,尊奉格迪目。
弥牟镇成为四川重要的回民聚居地,根据《新都县志》记载可以追朔到明朝成化年间。清朝是穆斯林入川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四川地区伊斯兰教发展的兴盛时期。
百花齐放美食弥牟
清真食品
众多回民聚居的特性,自然少不了清真食品。如今”唐家寺“这个品牌的清真食品,甚至在全国市场,都有一定的分量。
比如全国第一盘工业化生产的大盘鸡调料,就出自这里。因为天府之国的生姜、大蒜、辣椒原料丰富,适宜于从事调料、泡菜等农产品深加工。年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包大盘鸡调料。
祖传美食
神仙鸡(解元风味鸡)
神仙鸡是温家寨子的特色菜品之一,因清朝嘉庆年间获四川武举第一名“武魁解元”的四世祖温光超而得名。鸡色红润,外酥里嫩,咸鲜香甜,连骨嚼食,别有风味。
白水鹅
白水鹅要在前面加上唐家寺才算正宗,因为白水鹅的制作在唐家寺已经有近年的历史。
选用本地仔鹅,煮好后晾干,凉拌佐料共有6至8种,加以特制的鹅油,吃起来味鲜肉美,入口化渣。
历史的车轮碾过,在这里留下了深厚的历史痕迹。与别的地方相比,弥牟很慢,保留着原来的质朴,巷陌微岚间都是记忆的味道。
弥牟,值得我们去一次,无论是去寻访历史,还是探寻文化,或是寻觅美食,它都是绝佳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