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编为大家伙推送了《青岛这个地方又火了!全省最有钱县级市!被称中国江北第一县!》《头条必须给它!一年内11家世界强落子,第一家就让人兴奋》......后台小伙伴直呼:厉害了!
1月22日,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市北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郑德雁同志代表中共市北区第一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他指出,今后五年,市北区将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主线,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提升城市生长力,打造一流国际邮轮港,向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迈进。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市北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年市北区生产总值完成亿
郑德雁回顾说,过去的四年,市北区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邮轮港建设上升为全市战略,“双创”行动走在全市前列,棚户区改造进入决胜阶段,市北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市北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邮轮港建设上升为全市战略
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年均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年均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亿元,年均增长11%,分别是年的1.38倍、1.32倍和1.52倍。
高端服务业加速成长。“十个千万平米工程”累计主体竣工面积万平方米,投入运营面积万平方米。金融项目加速聚集,新增各类金融机构76家,全区金融机构和上市挂牌企业分别达家和57家。重点功能区建设取得突破,青岛国际邮轮港成为全市第三个投资过千亿级的重点项目,获批全国第四个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
郑德雁同志代表中共市北区第一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全面铺开,新都心和浮山商贸区联动发展,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现代产业园区等重点片区建设进展顺利,橡胶谷、纺织谷等特色园区创新要素加快聚集,科技街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加快老企业搬迁步伐,累计腾空土地万平方米。实际利用内资累计完成亿元,到账外资完成17亿美元,对外开放水平实现新提升。积极引进智库资源和高端人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知名高校在我区设立研究院,引进“两院”院士8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人,博士和正高职称等高层次人才人,人才强区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郑德雁说,过去四年,市北区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城区更新加快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稳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
未来,市北区将打造“五大中心”
市北区要打造“五大中心”
郑德雁表示,今后五年,围绕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市北区要重点打造“五大中心”。以“五大中心”为支撑,以提升城市生长力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导向,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证,切实增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实现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城区均衡协调发展,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在青岛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向着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湾区现代服务中心。加快推进青岛国际邮轮港规划建设,高标准打造国际港城、人文都心,培育以体验、金融、创新三大板块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通多条城市功能融合轴,实现邮轮港与主城区无缝衔接,形成高端要素沿胶州湾岸线集聚发展的良好格局。
先进智慧产业中心。开展招才引智工程,着力吸引一批高端人才队伍,打造智库集群,发展智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人均、地均产出能力,推动城区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跨上新台阶。到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亿元,力争突破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6%以上。
创新要素集聚中心。强化创新创业政策引导,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有效集聚各类创新技术、人才、资金和服务,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聚集一批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和行业领军企业,以创新破解空间载体的硬约束,以创新激发产业发展的新活力。到年,力争引进博士或正高职称人才名以上,引进硕士、副高职称人才1万名以上,本科及专业技术人才5万名以上,科技产业对财税贡献度突破60%,创新引领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城市绿色发展中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和老企业搬迁任务,进一步完善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智慧引领战略,深入推进“区域管理网格化、全区统筹信息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主城人文生活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住房、健康等现代服务体系,坚持打造高品质城区,城市更新科学有序,历史文脉得到传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舒适感、便捷度显著提升,让生活在市北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城市的热度和温度。
重点打造“六大创新载体”
重点打造“六大创新载体”
未来五年,重点打造“六大创新载体”。依托青岛科技大学、橡胶谷、启迪协信科技城、清华阳光研究院山东分院等科技资源优势,加快组建橡胶新材料等功能实验室,搭建绿色轮胎、工艺装备等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加盟,打造国家级橡胶材料与装备科技创新中心。
依托四方车辆研究所科技优势,围绕轨道车辆核心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和行业标准制定,建设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研制基地,引入关联企业和机构,发展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打造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
依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积极争取农业部、科技部等部委资源,筹建国家外来病研究中心,引进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协作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华培训项目,加强与中国农大、东北农大等重点院校以及华大基因、正大集团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孵化培育一批生物、疫苗、动保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总面积过百亩的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园。
加快建设总投资40亿元的浪潮研发中心项目,统筹整合周边空间、技术、人才资源,吸引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企业集聚,做大做优产业链,打造占地面积超过亩、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
依托辖区百洋医药、齐都药业等资源优势,在孤山片区规划打造以医疗研发、智能设备、健康养老等功能为核心,总面积过千亩、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园。
以北京大学(青岛)城市治理研究院为核心,以院士团队为支撑,吸引一批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创新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产业项目落地,组建一个立足市北、服务青岛、辐射全国的高端智库集群,打造地理信息产业园。通过六大创新载体建设,抢占制高点、构筑新优势。
未来市北区将加速建设一流邮轮港
加速建设一流邮轮港
郑德雁介绍说,未来五年市北区将遵循产城融合、精明增长的发展理念,以国际邮轮港为龙头,重点功能园区为载体,统筹南部与北部,统筹老城与新区,统筹生产与生活,形成全区联动、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
青岛国际邮轮港是市北区再造新空间、再创新优势的重要引擎,也是向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迈进的优势所在。市北区将构建以商务金融中心和邮轮休憩港、创新会展港为主体的“一心两翼”空间布局,到年累计开工面积超过万平方米,邮轮港启动区开发基本完成。
同时,以建设“中国北方邮轮中心”和“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母港”为目标,重点发展邮轮经济、文化旅游、创新会展、跨境金融等产业,全力打造国际化的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和金融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并推动滨海新区与国际邮轮港统一规划、产业融合,形成一带展开、一体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市北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三大示范片区”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市北区将统筹城区南北协调、东西均衡发展,以“三大示范片区”建设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加快建设以馆陶路、啤酒博物馆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发挥交运集团、青岛市德国研究会、工艺美术集团等资源优势,以欧陆建筑文化、“里院文化”为主题,引入现代服务业态,形成集文化创意、商业服务、国际交流等业态为一体的老城区风貌群落;依托百年青啤老厂,紧扣“啤酒文化”主题,推动啤酒博物馆申报国家5A级景区,加快中粮大悦城综合体项目建设,带动周边区域商业、文化、休闲和商务产业不断提升,打造百年青岛的文化橱窗和国际都会的时尚地标。
加快建设以理工大学、中央商务区为中心的产城融合示范片区,以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等高端载体为依托,推动金融、科技、信息等高端产业聚集,实现产业聚集区、人口聚集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协调布局,努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金融财富创新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实现产城互动发展。
加快建设以新都心为中心的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完善现代商务、创新创意、购物休闲、公共服务功能,加大中科系、高校系、央企系和国际系科研院所的引进力度,与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合作,以智库集群带动产业转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