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月初二,
一年一度的木兰会在今天正式开始
以下就是今天赶木兰会的盛况
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这热闹非凡的景象吧!
▼
▼
扩展阅读
提起木兰,很多人都会想起中学课本上朗朗上口的《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又或者想起了好莱坞动画片《花木兰》。它们歌颂的都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巾帼不让须眉之人也自然不占少数。而新都的木兰会就是纪念元朝韩娥而兴起的,此后木兰会逐渐演变成每年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
木兰会在木兰山上举行,这座山本叫赤岸山,因为蜀中“花木兰”韩娥解甲归田后和丈夫居住在这里,而其后代又在山上建立了木兰寺以示纪念,不过庙宇在明末清初时毁于战乱,到清康熙年间又复建,赤岸山因此改名为木兰山。几百年过去了,韩娥女扮男装征战沙场的故事仍在这里流传着。
新都木兰会始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年)春,由迁居当地的客家人首先发起,当地“填四川”的湖广人和土著居民也积极响应,并由当地德高望重的乡里贤达等二十余人,办起了庙会,后来逐渐演变为种子交流会,至今已经有两百年了。
一年一度的庙会的日期是二月初二,之所以定在这天一说是因为“二月二,龙抬头”。在华夏民间传说中,这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菩萨抬头的日子,自此以后,滋润大地的雨水会逐渐多起来。据说过了二十四节气的惊蛰,经过冬日蛰伏的龙神会被春雷惊醒,抬头而起,随之万物复苏、农耕播种的季节就要来临。还有一种说法是“蜀中木兰”韩娥的生日。庙会自开办以来,深受周围客家人和四川人的欢迎。所以不只是木兰地区,来自新都附近的州县,还来自西南各省的人都慕名而来一睹庙会风采。客家人喜爱赶场,一年一度的赶庙更是表现特别活跃。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木兰会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化;原来的单一种子交流已经发展为集客家风情展示,宗教文化传承,物资交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自二零零五年开始,木兰会分为四大功能区:
客家文化休闲区:包括品茶,垂钓,娱乐表演,客家美食等等活动;
种子工具交易区:主要进行种子以农产品交易;
宗教佛事文化区:主要进行各种宗教佛事文化活动;
地方风味餐饮区:包括各地风味小吃美食;
作者在农历二月初二也去过木兰山,参加了木兰会,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这人山人海的民间盛会。到木兰山下时已是将近正午,来自周围和外省的香客开始陆续涌向木兰山。由于上山的路只有一条狭长的路,山下的人们不一会儿就排成了一字长蛇阵向山上进发,沿途不断有人加入,细长的人群也变成了黑压压一股势不可挡的人流;人流的稠密程度已经让你的身体都不受自己掌握,拥挤的人流使我只能跟着队伍走,想转个弯或者停一下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下山时确实略显惬意的;物候转换,气温渐升,日暖风轻。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是卖的土特产当地居民。沐浴着午后暖暖的阳光,缓步行走在下山的路上,看着身边仍在不断上山的人流,随心所驰地遐想着。
文∕张春祥
内容转载自哈市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