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历史上的部分名人

                    

秦朝

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字子居,反对儒墨,尤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杨章:秦惠文王时期左庶长,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华阴侯。

汉朝

杨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太玄》、《法语》,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杨敞(?-前74年9月20日),西汉丞相。汉昭帝时曾任丞相,为弘农杨氏第一世祖。杨敞之妻为司马迁的女儿。

杨王孙:西汉时汉中城固县人杨王孙,久居长安,家累千金,却竭力提倡简葬。临终,嘱其子:“吾死,裸葬,以复吾真。”并对劝告的亲友说:“厚葬无益死者也。”死后裸葬于终南山。为我国古代提倡简葬的著名人物。

杨震(公元59一),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因功被封安平侯。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贿成名言佳句。当时汉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污杨震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后自杀。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杨彪(-)字文先,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少年受家学的熏陶,初举孝廉,州举茂才,汉灵帝年间,以博学旧闻,公东征拜议郎,迁侍中,京兆尹。光和年间黄门令王甫佐门生勒索各郡财物七千余万,杨震揭发了他的贪污行为,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王甫,国人无不拍手称快,杨震被征召为侍中,五官中郎将,并迁颖川,南阳太守,和三迁永乐少府,太仆和卫尉。乃汉末名士杨修之父。他的著作很少见,仅《古文苑》中有《答曹公书》一篇。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时年方44岁。

晋朝

杨骏(?-)西晋大臣。字文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人。初为高陆县令,累迁至车骑将军,封临晋侯。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武帝宠信,与弟杨珧、杨济势倾天下,时称三杨。

杨佺期(?-),东晋将领。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太尉杨震八世孙。官至龙骧将军、雍州刺史,曾参与王恭举兵讨伐朝臣的行动,亦与荆州刺史殷仲堪一同对抗桓玄,但因殷仲堪对其的畏惧而不信任,终被桓玄先发制人,杨佺期亦兵败,被擒后遇害。

杨播(-年),字延庆,弘农华阴人也。高祖结,仕慕容氏,位中山相。曾祖珍,道武时归国,位上谷太守。祖真,河内、清河二郡太守。父懿,延兴末为广平太守,有称绩。孝文南巡,吏人颂之,征为选部给事中,有公平誉。除安南将军、洛州刺史,未之任,卒。赠本官,加弘农公,谥曰简。

杨纂(年—年),北朝时广宁(今张家口涿鹿县)人。《北史》、《周书》有传。

隋朝

杨坚(-)隋文帝,弘农华阴人,幼名那罗延,北周时以父勋赐姓普六茹氏,故又名普六茹坚。北周大定元年废周静帝自立,建隋朝,改元开皇,史称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中,统一了中国,改革了各种制度,使社会安定,百姓富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开国明君之一,在美国作者迈克尔.H.哈特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里排名82,中国入选该书仅七人。

杨素(—.8.31)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

杨广(-)隋炀帝,杨坚次子,名英,小名阿摩,隋朝第二个皇帝。在位时曾建东都、开凿运河、兴修驰道、创设科举,对历史和后世有一定的功劳。但又好大功,滥发民力,终于官怨民疲,从而葬送了大好江山。

唐朝

杨炯(年-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称“初唐四杰”。

杨贵妃(~)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敬之(约公元年前后在世),唐虢州弘农人,字茂孝。杨凌子。宪宗元和二年进士,平判入等。历迁屯田、户部二郎中。后任检校工部尚书,卒。尝作,《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播,李德裕尤咨赏。性爱士类,雅善项斯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上第。杨行密(-)吴武帝,庐州合肥人,初名行愍,字化源。早年丧父,后从军,遇唐末民乱,功杀都将,被署为庐州刺史。后又攻占27州,称淮南节度使,使吴国初成规模。天复二年(年)被朝廷册封为吴王,在位四年。

宋朝

杨业(-年),本名重贵,又名继业,原籍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宋史》记载为山西太原人。初事北汉,骁勇善战,赐姓刘,名继业。北汉亡,归宋,刺代州,积功迁云州观察使,后潘美以忠武军节度使北征,业副之,连拔应、寰、朔各州。会契丹国母萧氏率众南下,复陷寰州,业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逼业赴敌,既战而败,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后杨氏几代杨延昭,杨文广一直为北宋王朝扞卫疆土,杨家将的忠勇事为后人传诵。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因避赵玄朗讳,改名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北宋抗辽大将杨业长子(一说为次子,为杨延玉之大弟),生于五代后周显德五年,卒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原籍麟州(今陕西神木)新秦人,北宋前期将领。自幼随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时年二十九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人,一生中作诗2万多首。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简(-1),字敬仲,慈溪人,南宋哲学家。乾道五年举进士,授富阳主簿。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官至宝谟阁学士、太中大夫,封爵慈溪县男,卒谥文元。杨姓历史名人中寿命最长的人,享年84岁。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杨炳(-年)字若晦,号倏溪居士,泉州晋江人。世永孙,少力学,精《左氏春秋》。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进士,被荐授为国子监学录,召试三馆累官左司谏,曾论治贪官污吏当从高官开始。太学生杨宏中等六人,因指责朝政而受罚,杨炳上奏辨其冤,忤怒翰某,被诬结党为奸,且指出“大臣不为私,则小臣不敢干以私台谏不为私,而后可责人之私”。累迁中书舍人,权吏部尚书。时边疆事急,与邓友龙有异议,遂丐外因疏论用兵之策称旨,后出知泉州,宁宗开禧三年()以宝谟阁直学士奉祠。李炳与傅伯成、李忱号称当时“温陵三大老”为文浑厚简古,卒年八十一岁。著有《易说礼记》、《解西掖类稿》、《谏垣存稿》等杂著,自居倏溪居士,子寅翁。

明朝

杨士奇(-),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明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早年家贫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以荐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寻试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编修,入内阁,参机要。先后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又善知人,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为所荐。卒谥文贞。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明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累官文渊阁大学士。后佐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永乐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年-4年)任当朝首辅。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有文才,据《明史·艺文志》载,其著作有《训子编》一卷、《北征记》一卷、《两京类稿》三十卷、《玉堂遗稿》十二卷。

杨溥(-年8月6日),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也做一杨傅)正统九年三月至十一年七月(年-年)任当朝首辅。杨溥与杨士奇、杨荣合称“三杨”,是明朝贤相,时人称之为“南杨”。

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明朝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人,祖籍云南安宁。明朝政治家、文学家。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杨慎(-)明代文学家,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守谦(?-)明徐州府人,字允亨,号次村。杨志学子。嘉庆八年进士。累官保定巡抚。后被严嵩诬陷,下狱。守谦胸怀坦荡,居官清廉,驭下多恩,及死,将士无不流涕。隆庆时追谥恪愍。

杨继盛(年-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追谥忠愍。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清朝

杨秀清(年或年-年),原名嗣龙,广西桂平紫荆镇平隘新村(今东王冲)人,客家人,依靠耕林烧炭为生。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因与洪秀全约为兄弟,故改名秀清。与秀全同起事,屡败清兵,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五王之一的东王,称九千岁,后在年的“天京事变”中为被韦昌辉所杀。

杨昌浚(-)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湘乡县神童乡丰乐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西阳镇)人.湘乡桐瑞台杨氏文升公十二派孙.湘军重要将领,官至浙江巡抚、陕甘总督,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以错判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和替左宗棠办理收复新疆的后勤闻名。观其一生,不过因缘际会成名,他的战功不过平平还经常溃败,最后也是因平乱无能而被撤职,其主要才干就是一个筹饷抓钱的能手,身居督抚高位时平庸昏聩,能力低下,官官相互而死不认错。除了《清代七百名人传》外,各种史籍都有意无意的不屑写他。逝世后,清政府诰赠其为太子太傅.。杨昌浚工诗词书画,博学多才。其中“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文会(-),佛学家,字仁山,号深柳堂主人,自号仁山居士,清末池州府(安徽)石埭县(今石台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自幼读书,但不喜科举业。博学能文,兼通老庄。二十七岁于病中读《大乘起信论》,遂属意佛学。处移居南京,设立金陵刻经处,募款重刻方册藏经,由他自任校勘。杨文会着手编订《初学课本》等书,准备创办学校,培养弘法人材,作这一运动的响应。曾至伦敦、巴黎。协助日本编辑《续藏经》,并供给密教典籍。与英人李提摩太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宣统二年又创办佛学研究会,自任会长,担任主讲。编写《大藏辑要目录》。著作有《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四卷,《佛教初学课本》并《注》各一卷,《十宗略说》一卷等。

杨乃武(-),字书勋,一字子钊,因排行老二,人称杨二先生。浙江余杭人。同治举人。年被诬与毕秀姑(外号小白菜)通奸杀夫,在刑求后认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其姐上京两告御状,惊动朝廷,在数度更审后虽还予清白,然而两人受尽酷刑折磨的悲惨遭遇仍令人不胜唏嘘。该案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释后以植桑养蚕度过馀生。

杨深秀(年-年9月28日),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後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守仁(-),湖南长沙人。原名毓麟,字笃生。光绪二十四年进士,任湖南时务学堂教席。1年留学日本,先后与黄兴、陈天华等发刊《游学译编》;参加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组织暗杀团,加入华兴地、同盟会。年与于右任等创办《神州日报》,任总撰述。或年留学英国。年6月13日,因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忧同志牺牲,愤愤清廷腐败,赴利物浦投海自沉。兄德邻。

民国

杨虎城(-),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陆军上将。号虎臣。年在家乡组织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率会众参加陕西民军与清军作战。年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年率众参加陕西护国军,在华县、华阴等地截击袁世凯军。次年所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任营长。因与张学良发动“双十二事变”,后被蒋介石迫害致死。

杨杏佛(-),,字宏甫,以字行,祖籍江西玉山,生于江西清江。经济管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江西省樟树市大桥乡(现更名为大桥街道办事处)杭溪村人。因参与并领导中国人权保障同盟,于年6月18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近、现代

杨得志(-)原名杨敬堂,年1月3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今属株洲)三望冲一个铁匠家庭。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上将军衔

杨守仁(-),中国超级稻之父杨守仁,归侨,江苏丹阳人,年回国,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我国首批被批准招收“作物栽培学及耕作学”博士生导师、一级终身教授,在水稻蚕籼粳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形研究,水稻超高产育种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杨开慧(-)女。湖南长沙人。原名杨霞,字云锦,幼名霞仔。杨昌济之女,毛泽东夫人,革命烈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年至年,随毛泽东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创办农民讲习所。大革命失败后,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地下工作。年10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长沙壮烈牺牲。今板仓有其塑像。

杨至成(-),贵州省三穗县人,侗族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重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杨尚昆(-)四川潼南人。新中国成立后,历职至中央军委常、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中共十二、十三届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朔(-),男,山东蓬莱人。原名杨毓瑨,字莹叔。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他的作品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等。著有《潼关之夜》、《鸭绿江南北》、《东风第一枝》、《杨朔散文选》、《帕米尔高原的流脉》、《月黑夜》、《北线》、《锦绣山河》、《三千里江山》、《杨朔短篇小说选》等。

杨勇(年10月28日-年1月6日)原名杨世峻,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湖南浏阳县人。是中共闻名的“三杨”之一(另二人是杨成武、杨得志)。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杨成武(-),福建长汀人,又名杨能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常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代总参谋长。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开国中将:杨秀山、杨国夫、杨梅生。

开国少将:杨思禄(于都籍)、杨卓(兴国籍)、杨力(瑞金籍)、杨汉林(兴国籍)、杨俊生(瑞金籍)、杨怀珠(吉安籍)、杨恬(德安籍)、杨世明(浏阳籍)、杨永松(大埔籍)、杨尚高(平江籍)、杨尚儒(连城籍)、杨国宇(仪陇籍)、杨家保(吉水籍)、杨辉图(大埔籍)等33人。以上近1/2出自客家聚居地。《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杨林(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杨杰(国民党少将)、杨至成(解放军上将)、杨家骝(国民党追赠少将)、杨嗣震(国民革命军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等5人。

杨振宁(-),安徽合肥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之一。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年赴美留学,从事物理研究。主要成就是与李政道合作发表了关于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于年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奖金。

以上,均为本精心收集的关于杨家有哪些名人的资料,并会不断更新追加。因个人能力有限,历朝历代仍有很多杨氏名人,由于资料不全,未能全部收集到,也希望有资料之人联系我,以便添加。

更多精彩内容请

全球杨家将后裔总会

(:World_China_Yang)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山东白癜风医院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jj/2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