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光鲜的巴蜀图符印
文/黄家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巴蜀图符印是中国印章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由于诸多历史原因,一直未得到充分研究。作者在40年的文物考古工作中曾发掘出土多枚巴蜀符号印章,收集了诸多相关资料(照片、印拓、线描图),首次对年后考古发掘出土的巴蜀图符印资料进行系统梳理,讨论了巴蜀图符印的时空分布、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等内容。
巴蜀 战国至西汉 图符印
一、中国最早的印——图符印
印章的产生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印章的出现,当处于阶级社会的青铜时代。开始作为一种凭证的信物,以后又成为权益、身份、等级的证物。印章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使用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有学者认为,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时期青铜器铭文中“有很多亚形中带一字者,我们认为它可能就是商代的铜印的标记”[1]。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编著的《双剑誃古器物图录》著录有3枚铜印,其中2枚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据载曾为北京古董商尊古斋所有,年出版的《邺中片羽》(初集·上卷)有其著录。另1枚下落不明。关于前2枚印,由于不是发掘出土,有学者认为不可能是商代铜印[2],也有学者认为可能就是商代铜印[3]。迄今见于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印章是至年在湖北鄂西清江中游的长阳县发掘的商周时期香炉石遗址,在相当于西周早期的遗址第四层堆积中出土2枚陶质印(图1),呈椭圆和圆柱形状,下大上小。印面刻画有阴文图符,印文图符的辨认、识读及其含义,目前学界尚未有人能认知和阐释,但作为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我国最早的陶印,是学界公认、首肯且毫无疑义的[4],不影响作为迄今出土最早的2枚称之为“印”的定名。最近在陕西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柳泉九沟村西周墓葬抢救发掘中,出土西周早期的龙纽玉玺(图2),与之同时出土有青铜簋1件。依据铜簋形制、纹饰、铭文可以初步判断,这是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墓内所出土玉玺是西周早期墓葬随葬品。玉玺印台呈椭圆形,背面有龙纽,印面为凹面,内凹约0.2毫米,由十字界格区分。印文所表达的内容,可能是一种表义性的图符。[5]
◎图1西周早期陶质椭圆形图符印
◎图2西周早期龙纽玉玺
上文所列印章如果不误,图符印就其内涵观察,当包含图案印(肖形印)和符号印,依据目前考古发掘提供的物证,其产生的时代早于用汉文字入印的时代。当然,图符印与文字印俱为中国印内涵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文化、学术与艺术价值不可替代。
二、巴蜀图符印的时空分布
巴蜀就其地域范围,传统的观念与看法主要包括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平原和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地区。考古学层面首次提出巴蜀文化的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卫聚贤先生依据成都西门外白马寺出土的青铜兵器等,通过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同时代同类器物进行比较发现,白马寺出土青铜兵器及其他器物的组合、形制,特别是器物上铸或刻的纹饰、符号等,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区别明显。他在主编的《说文月刊》第3卷第7期(年8月出版)“巴蜀文化”专号上正式提出了“巴蜀文化”的名称。目前学术界把战国、秦至西汉之际巴蜀地区墓葬中出土的非汉字图符印,约定俗成地称为“巴蜀印章”或“巴蜀图语”,为便于讨论,本文使用“巴蜀图符印”。
清龚心钊编《瞻麓斋古印征》印谱中收录2枚圆形图符印,就图符印文的符号图案观察,为巴蜀图符印。也就是说,巴蜀图符印在晚清就有出土,且已为当时的印人注意和收录。此外《宾虹藏印》谱内收有3枚,大康编《古图形玺印汇》也收录2枚,姚石倩编《渴斋藏印》收录多枚。故巴蜀图符印这类地方特色鲜明的印章,自晚清以来即引起印学业内人士的让白癜风患者直面异样眼光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