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锡璋悦读茶坊明代第一才子杨慎

明朝三大才子是明朝著名的才子解缙与杨慎及徐渭三个人的通称。徐渭、解缙、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有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大都认为,其中以杨慎学问最为渊博,足以排名第一。明朝三大才子评选标准是博览群书、博学多才。《永乐大典》总编纂管解缙被公推为博学第一。超级才子杨慎被贬云南地区,整天看书,被评为博览第一,人称“无书不读”。徐渭(就是青藤先生徐文长)则是最多才的一位——诗、书、字、画、兵法样样精通。

杨慎(-约),著述四百余种,除词曲外,还涉及史、诗、文、音韵、戏剧、书画、医学、天文、地理、动植物等,为后世留下不菲的文化遗产。

明代第一才子---

杨慎与妻子黄娥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明武宗正德六年()中式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此外,杨慎的父亲也是明朝的三朝老臣——内阁首辅杨廷和。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大礼议”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於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十日后,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世宗因大礼议之故,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其愤恨,常问及杨慎近况,大臣则回答杨慎“老病”,世宗才稍觉宽慰。杨慎听闻此事,更加放浪形骸。常纵酒自娱,游历名胜。《乐府纪闻》称他“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了不为愧。”终世宗一世,六次大赦,杨慎终不得还,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无人敢受理。杨慎年近七旬时,曾返回泸州短住,不久又被巡抚派人押解回永昌。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於戍地。明穆宗隆庆初年,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天启时追谥文宪。《明史》有传。

杨慎存诗约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

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一首,描写细润,言辞华美流畅。散曲〔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他的《新都县八阵图记》、《碧□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另外他还著有《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

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著,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大书索引》、《金石古文》、《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释》等等,还有《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这些著述往往有独到之见,或可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学术价值。然而,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不实之处。

杨慎的著作很多。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除诗文外,杂著多至余种。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此集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所编订,取杨慎《丹铅录》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包括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著41卷。其杂著合集另有明焦□辑的《升庵外集》卷,明杨金吾辑的《升庵遗集》26卷。词、散曲、弹词另辑有《升庵长短句》3卷,《陶情乐府》4卷,《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

 杨慎第一段总说西江月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西江月滚滚龙争虎斗,匆匆兔走乌飞。席前花影坐间移,百岁光阴有几。说古谈今话本,图王霸业兵机。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

第二段说三代南乡子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西江月阅尽残篇断简,细评千古英雄。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昨日香车宝马,今朝禾黍秋风。谁强谁弱总成空,傀儡棚中搬弄。第三段说秦汉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西江月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第四段说三分两晋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西江月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第五段说南北史清平乐闲行间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甚么功果。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疎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西江月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斗龙争过眼。闲看坝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断蝉声里凭阑干,不觉斜阳又晚。第六段说五胡点绛唇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西江月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纵横三百有余年,几度交锋索战。马过生灵齑粉,血流河洛腥膻。耳闻犹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见。第七段说隋唐二代临江仙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茔,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西江月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第八段说五代史定风波雨汗淋漓赴选场,秀才落得甚干忙。白发渔樵诸事懒,萧散。闲谈今古论兴亡。虞夏商周秦楚汉,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贬处,得避。不摇纨扇自然凉。西江月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第九段说宋辽金夏蝶恋花简尽残编并断简,细数兴亡。总是英雄汉,物有无常人有限。到头落得空长叹。富贵荣华春过眼,汉主长陵,霸王乌江岸。早悟夜筵终有散,当初赌甚英雄汉。西江月三百余年宋史,辽金西夏纵横。争强赌胜弄刀兵,谁解倒悬民命。富贵草梢零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败总虚名,一枕南柯梦醒。第十段说元史西江月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西江月细思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

杨慎与妻子黄峨的绝世痴情

黄峨(-),字秀眉,四川遂宁人,杨慎之妻,兼有孟光和易安之长,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有《杨状元妻诗集》﹑《杨夫人曲三卷》等专著。她博通经史,擅制词典的才名为艺林传颂。丈夫状元郎杨慎对自己妻子的才学叹赏之极而致于崇拜,称黄娥为“女洙泗(女孔子),闺邹鲁(女孟子),故毛语(女毛公)”。黄娥与杨慎的结合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段著名的佳话,他们夫妻二人的诗词成就都很卓著,在明代自成一家。

黄峨的丈夫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字用修,号杨升庵,四川新都人。时任经筵讲官,他两次上疏议大礼,又“跪门哭谏”,聚众请愿,竭力反对将皇帝亡故的父亲兴献王尊为“皇考”,享祀太庙。帝大怒,两次廷杖杨慎,后谪戍云南永昌卫。杨慎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黄峨,这位被荣华富贵包围的少妇,顿从幸福生活中跌入苦难的深渊,开始了与丈夫分别达30年之久的辛酸人生。   黄峨,工部尚书黄珂之女,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通经史,擅书札,工诗文,少时就以诗曲名满京城。她的诗、曲以“议大礼”事件为界,前期作品清新活泼,语言晓畅明丽,感情真挚动人,后期诗曲大多涂上了凄凉哀怨的色彩。历代评论家对她评价很高:“夫人篇什,云蒸霞烂”,“才情甚富,不让易安(李清照)、淑贞(朱淑贞)。”。明代大戏曲家徐渭称黄峨“才艺冠女班”,赞其词“旨趣闲雅,风致翩翩,填词用韵,天然合律”。徐渭以已之作与黄娥比较,竟甘败下风,声称:“予为之左逊焉。”

在《遂宁县志》,保留了一首黄峨的处女作《闺中即事》:

金钗笑刺红窗纸,

引入梅花一线香;

蝼蚁也怜春色早,

倒拖花瓣上东墙。

正德九年()黄珂有感于朝廷腐败和年事高迈,辞官携带家眷回到老家遂宁。离京前夕,黄峨作《玉堂客》散曲以抒胸怀:   东风芳草竟芊绵,何处是王孙故园?梦断魂萦人又远,对花枝空忆当年。愁眉不展,望断青楼红苑。合离恨满,这情悰怎生消遣!

  黄峨和杨慎住在状元府西端的榴阁,这对珠联璧合夫妻燕尔新婚之际,正值红榴怒放之期。看枝头绯花掩映,朵朵如霞,黄峨展笺提笔写《庭榴》诗:   移来西域种多奇,

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秋深能结实,

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

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

晚凉相对更相宜。

  在古代,石榴籽粒众多,象征婚后子女繁衍。黄峨托物抒怀,自比榴树,以含蓄的语言表达炽热纯真的爱情。 江陵古渡恨别离

嘉靖三年“议大礼”事起,因忤帝意,内阁首辅杨廷和(杨慎之父)被迫辞职还乡,杨慎则被廷杖后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市),且“永远充军”。   萧瑟秋风中,杨慎带着被廷杖后的创伤由解差押送出京城,从潞河登舟南下。黄峨听到这不幸消息,肝肠寸断,急忙收拾行装,率仆赶到渡口,誓与丈夫同生死共患难。黄峨、杨慎乘船沿北运河南驶,在黄峨的精心护理下,杨慎的杖伤逐渐好转。可是,杨慎被害充军,朝廷中的奸佞们还不善罢甘休。“荒村聚豺虎,夹岸鸣蛟鼍“。他们又派遣刺客,伺机暗害杨慎。黄峨早有提防,加意保护,刺客们从京城跟到千里以外的山东临清,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只好悻悻离去。   船行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便是去滇入川的分道处了。按照规定,罪犯不能带家眷至戍所。黄峨只得忍痛惜别,在朔风飞雪中,这对江陵古渡边的恩爱夫妻难分难舍,悲泪纵横。红颜一曲《罗江怨》,让人读后九回肠: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

江陵一别,黄峨回到新都。此后,她与杨慎虽关山万里,但情深意笃,年复一年,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词曲,抒发自己惆怅思念之情,如长为艺林传诵的《黄莺儿》散曲: 积雨酿春寒,看繁花树残。泥途江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流几弯,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据说杨慎读后也为妻子的才情折服,竟一连和了三首,却无论意境还是词句总也不如。

栏杆拍遍,闲愁最苦,黄峨于年写下了著名诗篇《寄外》:   雁飞曾不度衡阳,

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朝花柳妾薄命,

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

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

何日金鸡下夜郎?

  全诗用典贴切巧妙,感情真挚动人,表达含蓄婉转,读来催人泪下。此诗一出,即被时人传诵。   嘉靖五年(),杨慎乞假回蜀探望病重的父亲杨廷和。杨廷和痊愈后,黄峨便随同杨慎,跋山涉水赴云南戍所,在云南生活达三年之久。直到年8月,杨廷和病故,黄峨回蜀挑起了家庭重担。   根据明朝的律例,罪犯年满70即可归休,不再服役。可当70岁的杨慎老人归蜀不久,却被明世宗的鹰犬派遣四名指挥将他抓回云南。悲愤至极杨慎不到半年即含恨死在一座古庙中。   噩耗传来,黄峨悲伤万状,不惜以花甲之年徒步赴云南奔丧。走到泸州,遇上杨慎的灵柩,她仿照南北朝才女刘令娴的《祭夫文》自作哀章,词语凄怆哀惋,闻者无不垂泪。灵柩运抵新都,家庭中人和亲戚朋友都主张厚葬杨慎。黄峨强忍悲恸,力排众议,以简单丧仪装敛杨慎遗体。不久,明世宗果然派人来查验,见死去的杨慎穿戴着戍卒的衣帽静躺棺内,一副服罪的样子,找不到借口刁难,免去大祸。众人从心里佩服和赞赏黄峨有先见之明。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明世宗死,穆宗即位。已死7年的杨慎恢复原官,追赠光禄寺少卿,后谥文宪公。黄峨也由安人晋封为宜人。隆庆三年(),黄峨病故。   黄峨的著作十分丰富,《四川总志》记载她“有文集传于世”,而她一生所写的诗、词、曲则更多。但她不愿子侄辈看到自己情意缠绵、悲愤哀思的文字,随写随毁,多不存稿,因而能够得以留传下来的并不多。明隆庆以来所刊行的《杨状元妻诗集》、《杨夫人乐府词余》、《杨夫人曲》、《黄夫人乐府》、《榴阁偶存》等乃是黄峨著作中的幸存者。

据夷齊書院公号

温馨提示

本公号旨在推广美文,厚植人文情怀,在喧嚣的世界里为喜欢静雅的微友(文友)拓一方小小的诗意栖居地(茶坊)。无任何商业等私利,纯属一种职业习惯和使命驱使的公益行为。倘所选文章有涉“侵权”抑或说“未经授权”,望在公号或文末留言处说明,我们将及时删除。感恩理解!多谢合作!

郑重声明

在山西市场导报刊发过的稿件和本公号已发布的稿件,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在别的公号上申请原创。一经发现,将依法追责。

法院文化周刊刊训:

激情碰撞文化

诗意表述法治

敬请







































北京能治白癜风病的地方
北京普通的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jj/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