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晚9:53分,“双流撤县设区”消息终于得到官方权威证实。
四川省政府网站当晚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的批复》证实,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
来源:成都商报
此次双流撤县设区后,成都的行政辖区格局将变为10区4市5县。
据了解,双流始建于公元前年,时称广都,为古蜀国名城“三都”之一。至隋朝,为避炀帝杨广讳改称双流。
日前,《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发布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东部地区占据了55席,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分别占20、16和9席。西部地区第一名为双流县。
县区一字之差,有何异同?
1与市政府关系不同,财政权相对独立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解释,省、县、乡是宪法规定的地方政权。一般县是一级行政机构,财权、人事权相对独立,改成区后,财务统筹、机构人员调整市里面统筹能力更大。此外,县变成区后,县政府的部分组成部门可能变成市政府组成部门的分支机构。
比如公安机关,如果是县,就直接叫县公安局,如果是区,就会叫市公安局某某分局。
2机构人员级别不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万鹏飞表示,在机构和人员的编制上不存在“高半格”的现象。如果是地级市,那么市辖区和市管理的县都是正处级单位,如果是直辖市,那市辖区和县都是厅级单位。
3发展功能各有侧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燕继荣教授认为,县和区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是否突出城市化管理。县主要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而区则按照城市化管理,更多街道更少乡镇。
撤县建区,县要达到什么标准?
记者了解到,撤县设区属于中央事权,应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根据民政部起草的《市辖区设置标准》,直辖市和地级市可以设立市辖区。但设区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在人口方面,最小的市辖区人口不得少于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不得少于10万人。
同时,中心城市的郊县改设为市辖区,还需要达到以下三项硬指标:
县域与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土开发利用连为一体,部分区域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市区规划范围。
全县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70%;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
改设市辖区的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不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的平均水平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不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的平均水平。
15日下午消息
今日下午,记者从四川省政府相关部门获悉,国务院已经批复四川省“关于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的请示”,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
上图这份红头文件在网上广泛流传,但记者并没有在相关部门看到
原双流县的行政区域为双流区的行政区域,双流区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顺城街1号。
国务院的批复要求,此次双流“撤县设区”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要按照规定及时勘定,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四川省自行解决。
同时,国务院的批复明确要求,要按照国务院“约法三章”的要求,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规定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
15日上午消息:
昨晚,一则国务院“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此消息是否属实?
记者第一时间向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求证,均未否认此消息“目前还没有看到国务院的正式批文”。
今日一早,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了解到,几个月前,成都市启动了双流撤县设区的申报工作,由市政府、省上向国务院逐级进行申报,而前期的筹备和具体申报工作等是由该局负责。
对于国务院最后批准同意双流撤县设区,他们也是在网上看到消息。作为具体的业务单位,目前他们还没见到获批的正式文件,“因为这是一级政府对一级政府,批文到我们这里来,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四川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相关人士也未否认这一消息,但表示,目前还没看到国务院的正式批文,双流是否成功撤县设区,最后还是要以正式文件下发为准。
其实,十多年前就有这个意思了!
事实上,双流一直是成都市推进撤县设区申报的重点(市)县。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从年开始,就曾多次向国务院申报,将双流县和郫县撤县设区,申报材料中曾提及拟将郫县改为蜀都区。后因国务院暂停审批县改市工作一直未获批准。
撤县建区将带来哪些变化?
1经济更强
年温江撤县改区后,制约经济发展的许多障碍得到消除,提升了新设区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
温江县在撤县改区的第一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增加了25.8%,极大促进了其工业化进程,GDP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28%。
而原新都县的行政建制设置格局将成都市青白江区与成都市市中区隔离,阻碍了成都市发展,撤县设区后,成都的都市区连成一个整体。成都市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成彭路、成青路穿越新都,成都市经济和市政设施正迅速向新都及外围扩展。
2空间更大
县改区后,一方面,消除了制度方面的障碍,使成都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增大。
另一方面,两地土地价值升高,土地置换更加顺利,有利于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功能组织可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展开。
3城市化高
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将在市里的统一规划下得到大大加强,城区的硬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年,温江县城建成面积13.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比重仅为27.92%;改区后城区面积23.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2.91%,城市化率由34.42%提高到50.3%。
4资源更优
区划调整后,市区将实行统一规划,着手在郊区县(市)建设相对集中、富有特色的工业园和开发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统一建设、共享共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事业方面,传统的市、县两套社会服务体系被功能强大、级配合理、覆盖面广的中心城市服务网络所取代。
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将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无疑还有利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县属于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城建资金按要求大多数需要自筹解决。
此外,撤县设区、融入市区后,城市名声、品牌效应延伸到郊区,将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和买房置地者。
63年来,成都区划这样变……
根据《成都统计年鉴》,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市行政辖区几经调整,面积由29.9平方公里扩大到1.21万平方公里。
年撤销成都县,部分划归成都市郊区。
年后相继建立了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和一个区级办事处。
年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入成都市管辖。
年5月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温江地区10个县并入成都市。
年10月五区划为七区。
年原新都县、温江县撤县设区,形成今天9区4市(县级市)6县的格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