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年2月7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十四五”规划纲要。
“十四五”时期,成都将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后,乘势而上全面开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进一步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提升成都都市圈“主干”功能,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为全面展示各区(市)县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规划,统一力量凝聚共识,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成都发展改革”正式开设专栏,邀请全市各区(市)县相关部门围绕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谈认识、谈打算,深入解读新发展理念引领的“成都实践”,共同书写城市发展改革的新篇章新故事。
今天第十一期
我们走进新都区
迈步“十四五”,开局再出发
——助力成都发展,展现新都担当
新都区深入学习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纲要,领会“十四五”新征程导航、新战略牵引、新路径支撑、新机制保障。《纲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做强核心功能支撑、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谋划,为各区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其中,《纲要》的第二篇-第三篇体现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历史机遇和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展现成都作为,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重点提出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与新都区“十四五”期间建设智造服务引领区的功能定位不谋而合。
新都区作为传统工业强区,在“十四五”期间全面落实、积极谋划轨道交通、航空、家居、传统产业四个方面27个项目,不断巩固制造业强区竞争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细分领域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技改赋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新都制造”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和显示度,打造以轨道交通、航空为引领的国内一流现代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到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
做强轨道交通产业
抢抓大铁公交化、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等重大机遇,巩固壮大以整车制造为牵引的产业集群,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轨道交通装备造修服务基地,力争年轨道交通产业产值突破亿元。争取CRH6A-A型城际动车组本地化制造落地,建设厚普国际氢能产业园,布局氢能源有轨电车示范线,发展氢能源等新制式轨交装备。携手成都轨道集团、中国中车合力打造轨道交通西部维保服务中心。联合西南交大、铁科院等优势资源,前瞻布局川藏铁路先进轨道交通产业园,提升新都川藏铁路领域显示度。大力发展山地、磁悬浮等轨道交通新制式装备。
做大航空产业
发挥成飞、成发等龙头旗帜效应,推进研发、试验、制造、维修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航空发动机和飞机大部件研发制造基地,力争年航空产业产值突破亿元。推进成都航空产业园全面建成,“四中心”“四平台”建成投用,形成产业集聚和全产业链协作的独占优势。保障大飞机机头项目顺利投产,建设航空发动机产业园、航空产教园、成都智能装备产业园,进军无人机、燃机核心装备等通航市场,推进航空产业全细分领域布局。积极招引基础部件、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基础软件等核心配套企业,推动航空产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提质升级传统优势产业
推动传统家具制造向“智能制造+智慧家居”转型,聚力发展家居产品定制化、模块化和智能化模式,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智能家居产业生态,力争年家居产业产值突破80亿元。加快招引智能家居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专业团队,深化与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室内设计师协会等合作,加快西部智能国际工业博览中心建设,以华为、中电光谷等旗帜项目带活整体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家居制造向创意设计、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加快食品、医药等产业关键技术、先进工艺高端化改造以及相关流程、产品、模式创新,支持科伦创新制剂生产大楼扩建,可口可乐、华润雪花技改升级,力争年食品产业产值达到亿,医药产业产值达到85亿元。
拓展新兴产业
依托制造基础和资源优势,发展数控机床、新材料、电子元器件制造、新型显示、量子通信等高端制造业。聚力发展新能源开发、循环经济等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探索发展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集聚精密加工、软件开发等都市工业,引育“产品+研发+服务”的总部型都市工业企业,探索制定都市工业园区和都市工业楼宇认定标准,推动传统工业向高效益高技术轻资产转型。
下一期
我们聚焦温江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