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流浪了数十年的秦献公几近周折,终于回到了秦国,并且即位了秦国国君的位置,但是秦国当时就是一个“烂摊子”啊!内政毫无章法,军事连连败退,领土一少再少,但是我们说秦献公是一位有想法,有干劲的国君,那么他是如何改善秦国现状的呢?并且在秦献公登上王位之后,他又做了什么呢?
秦献公刚刚即位之后,他就想起了一件的报仇的事情,什么事呢?当时秦献公回来秦国的时候,被秦国守卫边界的士兵拦了下来,没让他进入秦国,这个人叫右主然,所以秦献公就想先把他给办了!
但是有人进谏了,“大王您可使不得,您想啊!秦国在外的公子不是两个三个,如果随意放行的话,那对于秦国的内政不是有极大的干扰吗?而且当时右主然也是忠于秦国,才选择没有让您进境的啊!”恰好,秦献公是个从谏如流的国君,所以他就没有处置右主然,并且对他进行了赏赐,说右主然是个忠心的人。
接下来,面对秦国的“烂摊子”,秦献公的改革战略是“小步走”,之所以是“小步走”,是和谁扶持秦献公即位有关的。当时扶持秦献公的是秦国的旧贵族,所以一旦是大刀阔斧般的改革,一定会伤害到旧贵族的利益,秦献公是个聪明的人,他没有采取这么鲁莽的行为。
当然了有些事情,必须要“小步走”,但是也有些事情,是需要“大步”的,什么事呢?就是“止从死”,意思就是废除活人殉葬的制度。我们知道在春秋时期有三个著名的例子,第一,是秦武公用了六十六个人进行殉葬。第二,是一代明君秦穆公,他用了多少?是一百七十七人。最后一个,就是秦景公,他用得更多,达到了一百八十六人。
要知道这种活人殉葬的制度,在秦国存在了将近三百年,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士人,尤其是武将来到秦国,为什么?因为凡是武将都是要跟随君主去殉葬的,就像子车氏的三位将军,都是英雄啊!结果都被这种野蛮的制度,断送了生命,所以秦国裹足不前,没有极好的军事家,所以说,不得人才的秦国能坚持到秦献公的时候,已经是极其不错了!
孔子的直系弟子孟子,他说过,“凡是用俑像去刻画成人的模样,然后用来跟随君主或大臣们殉葬的行为,都是极其可耻的!”所以我们知道了,俑像尚且不可以殉葬,更何况是活人呢!所以秦献公首先废除了这种野蛮的人殉制度,自此六国的人才纷纷来到了秦国,为其效力。
第二件事,就是修建新都城,栎阳。我们知道秦国原本的都城是在雍城,那是什么地方啊?是旧贵族待的地方,为了不得罪他们,秦献公修建了新都城,到新都城里进行秦国的改革,至于雍城的旧贵族们,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到了新都城,秦献公实行了关于土地的“初税亩”,意思就是土地可以私有了,但是要向国家交税。我们知道,在当时,凡是天下的土地,都是周天子的,诸侯是不可以有自己的私有土地的。所以秦献公实行这一制度之后,国库得到了很大的补充,百姓们都有了自己的土地,耕种的想法更为强烈了!
再说旧贵族那边的雍城,那里的土地,都是奴隶为奴隶主干活的,所以一听说栎阳这里,可以有自己的土地,所以纷纷来到了栎阳,那些旧贵族的土地结果都荒芜了!秦献公还大力发展工商业,商人可以合法做生意,但是也要向国家交税。由此的改革,初见成效,秦国慢慢“苏醒”了!
讲到这里,为大家提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关于秦献公的改革,你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参考资料:《史记》
原创:会弟严禁抄袭,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