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庵桂湖在咱大新都是人人皆知,
杨升庵也成了香城的历史骄傲。
但是,从昨天开始,
杨升庵不仅仅代表了我们新都的形象,
他更代表了四川蜀文化的传承。
四川首批历史名人出炉
昨天,经过申报、专家初评、复评和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审定,四川首批历史名人出炉,包括杨慎、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等10人,涵盖政治、文化、科学等领域。
接下来会按照“六个一批”重点任务(建立一批学术研究中心、创建一批文化传习基地、策划一批品牌文化活动、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打造一批主题旅游线路、研发一批优秀文化产品),增强四川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和精神记忆。
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涌现出了一大批名人巨匠,他们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巴蜀脉络。
去年,四川率先启动了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让历史人物活起来、动起来。从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四川历史名人专题调研组分赴全省21个市(州)开展调研,详细了解四川历史名人的整体概况及遗址遗迹等情况,对四川历史名人分布、文化资源特点、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重点梳理。至4月15日,共收到各市(州)推荐申报的四川历史名人位,其中政治领域的最多,文化领域次之。
随后,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来自省社科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的15位知名专家参加了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初评会,初选出大禹、李冰、文翁、司马相如、落下闳、杨雄、诸葛亮、陈寿、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张栻、杨慎等14位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再经过复评,最终确定大禹、李冰等首批十大四川历史名人。
专家推荐
祁和晖
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慎有明一代文化巨人
《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脍炙人口,正是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杨升庵所写。杨慎是明朝四川地区唯一的状元,从小就天才过人,2岁半识字后“日记数卷”,少年时把唐诗宋词元曲背了个遍,23岁夺得状元。
杨慎更是严于律己、善于教育子女的代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曾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二十五篇以《四川新都杨升庵:一曲诗词传天下“四重”“四足”教子孙》为题,专门讲述了杨慎家族的家规家训。杨慎的《四足歌》,从居住、饮食、娶妻、育儿四个方面教育子孙淡泊名利,节俭持家。
他还有一个临终遗训,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告诫子孙重义轻利、见义勇为。
段渝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大禹
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大禹(约公元前21世纪),夏代建立者,姒姓,名文命,出生于今四川阿坝州境内。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即位。大禹划定天下九州,铸造九鼎,第一次确立了君主世袭的政治制度。
大禹主要贡献是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建夏朝,在中国历史上首创“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
大禹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九州一家、共同发展的民族团结和谐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大禹精神的弘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深远意义。
谭继和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冰
身体力行的模范行为当为川人万代珍视
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从古代灌溉多万亩发展到如今灌溉多万亩,留下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直到今天依然惠泽于民。
李冰继承大禹治水的传统,把岷江分为引水灌溉道(正流)和泄洪分流道(支流),后者就叫沱江。这是大禹整治岷江水系一种因势利导、顺应水性的特殊方法,李冰继承之,并广开沱江。故除今天的沱江外,青白江、沙河、磨底河、府河等古代都曾被称为“沱江”。
岷江上游是西部文化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而成都二江(古代郫、流二江总称)流域则是成都平原蜀人江源文化的开拓地。由江源文化发展出汉代灿烂的锦江文明,使岷江成为古代蜀人冲出四川盆地,走向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面对这一文明成果,蜀地后人不能忘记“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的功劳。
“天府之国”与“陆海”这两个称呼,战国以前主要是指关中平原,而汉代之后,这两顶桂冠都被成都平原摘得。这是李冰“创浸灌之利”、“蜀人大获其利”的结果,四川盆地之所以成为天府之国,就是李冰治水的功劳。
查有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落下闳
研究制定的﹃太初历集传统历法﹄之大成
落下闳是中国最早的历算学家。汉武帝时期,他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的历法“太初历”,为中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部优良历法。他还首次确立了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这也是春节最早的起源,落下闳也由此被称为“春节老人”。
更为重要的是,《太初历》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编入,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对农民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进行了科学的指导。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文化、农业依然具有实用价值。
落下闳也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家之一,创制了天文观测仪,即著名的“落下闳浑仪”。该仪器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宇宙观--“浑天说”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当时关于宇宙结构的先进学说,并推翻了之前天圆地方的学说。年9月16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黄开国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学院教授
扬雄
蜀文化史上第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学者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中子云亭的主人,就是汉代大儒扬雄。在古代文学史上,扬雄是第一位闻名全国的四川人,《文心雕龙》把扬雄摆在司马相如之前,故西汉辞赋又有“扬马”之称。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蜀文化史上第一位具有全国性历史影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
中国第一部关于方言汇总的文本《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就是扬雄所著。《方言》一书所涉及的方言区域,中原地区几近包罗无余。时人赞叹《方言》“悬诸日月不刊之书”,在世界方言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