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一定要先检验是否有教育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原件),办学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办学许可证应在公开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请选择合法办学、年检合格、口碑较好、长期从事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欢迎广大消费者通过“宁波民办教育网”查阅全市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年检情况及相关政策法规。
其次要查验登记办学地址和实际办学场所是否一致,办学地址不一致的,不仅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误区二轻信虚假宣传,不签合同。“一线教师”、“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名师助阵”……教育培训的广告铺天盖地,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招揽生源,肆意夸大培训效果,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教育部、省市县教育部门明确发文规定,不允许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培训机构的有偿补课行为。
建议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识,要求培训机构将口头承诺写进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以便如果发生消费争议时,据合同依法维权。
误区三没有索取发票,退费困难。退费难是教育培训类消费者最为 培训机构必须向社会公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家长在交费前一定要了解相关收费政策,缴费后应妥善保存培训机构开具“培训费”的正规发票、签订的培训合同。如遇特殊情况需办理退费手续时,可持缴费发票,到培训机构办理相关手续。可根据《宁波市培训机构收费退费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培训机构在学员提出退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退费手续。消费者如果发现培训机构拒不按时解决退费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举报。
误区四不抵促销诱惑,冲动消费。不少培训机构往往通过“读几百课时送几百课时”、“一次缴学费满几万元赠几百课时”等促销手段,诱导消费者提前消费、超量消费、盲目消费。很多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一次性缴费数千甚至数万。但消费者如果因不适应授课方式或培训效果未达到预期效果,而提出终止合同,仅差额退款就会导致数千甚至上万元的额外损失。
建议消费者对不熟悉的培训机构应持理性消费态度,先采取短期试课等认同授课方式和培训效果后,再签订后续合同,尽可能降低消费风险。
为此,消费者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要做到“九看”:
看“宁波民办教育网”查阅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年检情况。
看办学许可证,且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看是否超范围组织培训。
看登记办学地址和实际办学场所是否一致。
看辅导教师是否有教师资格证,且有固定合同。
看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是否公示。
看报名付费是否开“培训费”的正规发票。
看是否签订培训合同。
看办学场所是否有消防灭火器材等安全措施。
来源:宁波教育
编辑郑丹宁
好文章请记得转发分享宁波宝贝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晚报社精心打造的,面向0至12岁婴幼儿童,提供热点新闻、资讯服务、权威活动和赛事等的本土专业幼儿素质教育平台。将政府部门、教育工作者、家长、行业服务商等人群链接起来,形成互联网+时代的婴幼儿服务生态系统。合作+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白殿疯病那家医院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