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说纷纭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奇特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一位大胆的改革家,有人说他是一个阴险的阴谋家。他为人谦恭礼让,礼贤下士,大义灭亲,孝敬长辈,但是,却有许多人说他为人虚伪,沽名钓誉。王莽一心恢复儒家礼仪,主张恢复周朝制度,把土地分给穷苦农民耕种,主张财富要平均分配。但是,却遭到豪强地主的反对,最终失败。王莽也想辅佐汉朝中兴,但是最后自己却登上皇帝之位,建立新的朝代,被后人说成篡夺汉朝皇位的大奸臣。王莽轻率发动边疆战争,加重人民负担,导致全国动乱,起义爆发。再加上天灾不断,最后导致国破身亡。我们从王莽的行为中,可以吸取许多经验和教训。二、少年君子王莽祖籍今天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生于公元前45年。他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大家族。因为他的姑姑是长期执掌汉朝大权的孝元皇后王政君,所以,他的家族地位非常高,曾经有九人被封为侯爵,五人担任主管全国军队的大司马。王氏是西汉后期地位最显赫、权势最大的家族。但是,王莽本人却家境比较清苦,他的父亲王曼和哥哥王永在王莽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王莽就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由于王家权势很大,所以王家子弟大多骄傲自满,沉迷于荣华富贵和声色犬马的生活中,兄弟们互相攀比,相互争斗,搞得乌烟瘴气。只有王莽喜欢清静简朴的生活。他长相端庄英俊,为人低调,待人诚恳,谦虚好学,喜欢学习儒家经典,特别精通《礼经》。因而,他从小就有少年君子的好名声。王莽也是一个大孝子,他父亲和哥哥死了,王莽对母亲和嫂子非常恭敬孝顺,而且对哥哥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他的叔父王凤有病,王莽到床前侍候,每次煎药都要亲自尝尝,看看药有没有发霉变质,试试温度是不是合适。他夜里侍候叔父,站立床头,从不休息,几个月不宽衣解带,搞得蓬头垢面。他的好名声四处传扬,几乎成了当时的道德模范和人们争相学习的榜样。三、勤奋理政王莽24岁的时候,由他的叔父王凤推荐,开始在朝廷做官。王莽从来不骄傲自满,他清廉俭朴,礼贤下士,认真工作。他常常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救济读书人和贫民百姓,有时候,为了救济穷人,他连自己乘坐的轿子也卖掉了,步行上朝。所以人们都很爱戴他。王莽的好名声让他不断得到重用,30岁被封为侯爵。公元前8年,王莽的叔叔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自己担任大司马职务。这一年,王莽38岁。大司马也就是军队的总司令,不但要主管军队工作,还要参与处理很多朝廷事务。王莽担任大司马后,工作更加勤奋,生活更加简朴。为了给朝廷招揽人才,他把皇帝赏赐的钱都用来招待各地来的人,他和家里人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他夫人穿着粗布衣服,没有佩戴任何首饰,许多人来家里拜会王莽,都把他夫人当成家里的仆人。四、为奴杀子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ào)去世,汉哀帝刘欣继位。新皇帝继位后,就开始信任自己母亲的亲族,王莽受到排挤,辞掉了官职,到自己的封地新都隐居。王莽害怕引起别人的猜忌,就在家中闭门不出。有一年,王莽的二儿子王获在家中杀死了一名家奴。这件事本来没有外人知道,完全可以隐瞒起来。但是王莽认为人命关天,杀人者必须偿命,他逼着王获自杀,为家奴抵命,又亲自到死去的家奴家里道歉赔偿安葬家奴。这件事,让所有的官员和百姓都感到非常震惊,纷纷赞扬王莽奉公守法的精神。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免官鸣不平,要求恢复他的官职,汉哀帝刘欣只得重新召回王莽,但没有恢复他的官职,只让他回京侍奉王太后。五、重掌大权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去世。太后王政君收回传国玉玺,重新掌握大权。王太后下诏,要求朝中大臣推举大司马人选,众人纷纷举荐王莽,不久,王太后诏命王莽再次出任大司马。汉哀帝刘欣没有儿子,王莽拥立九岁的刘衎(kàn)登基,就是汉平帝。由于皇帝年幼,而且患有癫痫病,经常发作,加上太皇太后王政君对政治非常厌倦,国家大事只能交给王莽处理,所以,王莽就开始独揽大权。此时,王莽已经意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再不被人排挤出朝廷,就必须掌握大权,他开始排斥和自己不是一条心的人,还提拔了许多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官员,并把朝廷中反对怨恨自己的人清除掉。王莽逐渐在朝廷中培植起了自己的势力。随后,王莽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希望恢复汉朝国力,并且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王莽首先抓的是扶贫工作,他制定政策,对孤寡老人和失去父母的孩子进行抚恤和安慰。王莽要求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他自己贡献出俸禄钱一百万和田地三十顷救济失去土地的农民。在王莽的带动下,官员们纷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吃肉喝酒,把节约下来的钱物全部用来救济灾民。公元2年,北方发生了旱灾,接着又发生了蝗灾,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没有饭吃,只能四处逃荒。为了救灾,王莽带头把住宅让出来,收留灾民,他还把家里存下的粮食全部拿出来,送给灾民吃,而他和灾民吃同样的救灾食品。在他的带动下,二百三十名官员献出土地和住宅,安置救济灾民。王莽还下令在各地建立安置灾民的住房,就连国都长安也为灾民建起了一千套住宅,收容患病的灾民,由医生统一救治。国家对灾区也不再征收租税,而且对因灾而死的人发放抚恤金。王莽的行为深受人民爱戴,大司徒陈崇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的品德可与古代的圣人伊尹、周公相比。不久,王莽被封为安汉公,权倾朝野。但是,王莽把朝廷分封给他的封地和俸禄转赠给两万多人,他更加受到人们的崇敬。
六、狗血门事件王莽的威望越来越高,权威越来越重。但他依然担心会有人夺取权利,于是,他开始全力铲除对他构成威胁的各种势力。他担心汉平帝刘衎的母亲卫氏家族会对他造成威胁,于是,他下令将卫氏及其家族迁到他们的封地中山国,并且禁止他们再回到国都长安。王莽的长子王宇劝阻王莽说:“皇帝年幼,如果他将来长大了,执掌皇权,必然会对今天迫害他母亲的人打击报复,到那个时候,我们王家可就没有好日子过了,这件事还是要慎重。”但是,王莽坚决不听。王宇见父亲不采纳自己的意见,就找自己的老师吴章商议,吴章出主意说,王莽非常敬重鬼神,如果让王莽知道,鬼神也不支持他的做法,王莽必然会罢手。王宇和吴章最后想出一个办法,王宇指示自己妻子的哥哥吕宽,趁着夜深人静之时,把一大桶狗血洒在王莽大门上。如果王莽看见,会认为是天神对自己的警告,他就会改变主意,把卫氏家族留在京城。但在,吕宽在王莽门上洒狗血的时候被发现,并且被当场抓捕。吕宽招供是王宇和吴章策划的。于是王莽下令,把王宇逮捕入狱,并且毒死。吴章逃跑,不久被抓捕杀死,而且被诛灭三族。然后,王莽又诬陷卫氏一族,把卫氏全族杀害,甚至牵连了许多无辜的人,包括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皇室成员。“狗血门事件”牵连到一百多人被残杀,朝廷官员都非常震惊。“狗血事件”本来是朝廷各派争权夺利的产物,王莽在这件事中表现得冷酷而无情,他杀害并无大错的亲生儿子,还株连到众多无辜的皇室成员和外戚。但是,这件事却成了当时一些无耻文人巴结王莽,向王莽表功的一次机会。许多人撰写文章,歌颂王莽,把“狗血门事件”宣传成“大义灭亲”的壮举,并且把这些文章分发到各地,让官吏和百姓学习,甚至作为考试的科目,让学子们背诵。七、加号“九锡(cì)”公元3年,王莽将自己9岁的女儿王嬿(yàn)立为8岁的汉平帝刘衎的皇后。公元4年,汉平帝刘衎给王莽加号“宰衡”。“宰衡”是西汉朝廷为王莽独创的一个官称,是凌驾于所有诸侯王公之上的官职。这时,王莽开始大力实行自己恢复周朝礼仪的政治主张。他奏请在长安城修建用来祭祀天地的明堂、修建尊崇儒家培养人才的学校辟雍、修建沟通神灵的灵台。他下令建造一万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人来长安,为国家效力,各地来到长安城的学者多达万人。王莽大力宣扬儒家的礼乐教化,得到各地儒生的热烈拥护。公元4年,有四十八万多名民众联名上表朝廷,为王莽请功,接着朝廷中的王公、诸侯、宗室上奏请求加赏王莽,公卿大臣九百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于是,朝廷赐予王莽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锡”。“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和有特殊功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九种礼器包括特制的车马、服装、乐器、红色的大门、上朝登上台阶的木垫、三百名虎贲(bēn)卫士、特制的红黑色弓箭、掌握生杀大权的斧钺(yuè)、供祭礼用的香酒。八、代汉自立公元5年,14岁的汉平帝刘衎病重,王莽祈祷上天,愿意以自己的生命代替汉平帝而死,只求上天让刘衎恢复健康。但是,公元6年十二月,汉平帝还是病重而亡。王莽为了继续独揽大权,没有选择立年纪较大的皇族子弟为新的皇帝,而选择了年仅2岁的刘婴登上皇帝之位。太皇太后王政君根据大臣们的意见,让王莽代天子理政,称为“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此时王莽已经51岁了。王莽代理皇帝之位,引起汉朝刘姓宗亲的强烈反对,安众侯刘祟首先起来武力反对王莽,他率领一百多人进攻宛城,但是因为人数太少,连城门也没有攻进去就失败了。第二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也起兵反叛王莽,并且拥立刘信为皇帝。长安以西赵明等也起来造反。王莽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日夜抱着小皇帝刘婴在宗庙祷告。同时,王莽调动大军镇压了叛乱。各地叛乱平定了,接着,又有许多人认为,汉朝气数已尽,必然灭亡。只有王莽,才能拯救天下百姓;只有王莽,才能带领国家走向诗书礼仪的理想王国;也只有王莽,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于是,各地又有众多的人劝王莽登基称帝。他们把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和王莽联系起来,说成是王莽登上皇帝之位的预兆。还有许多人,为了向王莽邀功,竟然人为制造假象,说成是王莽登基的“祥瑞之兆”。有人在长安附近的一个井里发现一块白石,上面刻有红色文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意思是说,天神告诉人们,“安汉公王莽应该当皇帝”。就在王莽当了摄皇帝之后,临淄县昌兴亭的亭长说,自己梦见了“天公”。在梦中,天公对他说:“摄皇帝应该当真的皇帝”。天神还说:“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你醒后就会看见,院子里会出现一口新井。”亭长说,他第二天起来,发现院子里真的有一口新井。亭长把他的梦告诉大家,大家都认为,王莽应该顺从天意,当皇帝。王莽开始对这些事也是疑惑不解。直到公元8年十一月,一个叫哀章的人,向朝廷进献了两个铜盒,铜盒装着“天帝”和“赤帝”降下的“符命”。在“符命”上写着“王莽该当皇帝”。王莽在这个时候,才真正觉得自己当皇帝是上天的“天意”。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和许多大臣,不顾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劝阻,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刘婴“禅让”,当上皇帝。改国号为“新”,这一年,王莽54岁。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禅让的方式当上皇帝的人。过去的皇帝,要么是武力夺取,要么是血缘继承。只有王莽是在大臣们的推举下,由前任皇帝,把皇位和平“禅让”出来的。九、王莽改制新朝建立之后,王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变汉朝腐朽的政治局面。西汉后期,朝廷的税收很重,而且不断调集人民去服劳役。而公卿贵族家中养着大量的奴婢,占有大量的土地,却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劳役。公卿贵族奢侈挥霍,人民生活困难。人民和公卿贵族之间矛盾尖锐,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认为天下要恢复到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之前的礼治时代,才能实现政通人和,天下太平。因此王莽当上皇帝后,通过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想,于是他仿照周朝的制度开始推行新政,这在历史上称为“王莽改制”。王莽恢复了周朝初期的井田制。把土地收为国有,按人口分配,私人不准买卖。他规定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过九百亩,超过了的土地,一律没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给他的邻居或亲属。没有土地的农民,由政府分给土地。以一对夫妇一百亩为原则,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王莽要求废除家奴制,禁止所有家奴和婢女买卖。他还使用强迫的手段,改造无业游民。凡是不从事正当职业的人,规定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劳役,在劳役期间,由政府供给衣食。王莽对重要物资,实行国家专卖制度。酒、盐、铁器这些人民必需的物品,都由国家设立部门专门经营,而且限制价格,以很低的价格卖给农民。他禁止贵族官员私自制造货币,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王莽把各种天然资源,都划为国家所有,由政府开采。 为了安抚贫困农民,支持农民生产,王莽建立了贷款制度。规定贫困人家因祭祀或丧葬没有资金可用,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但为了经营农业商业而贷款,政府则收取纯利的十分之一的本息。王莽全面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粮食布匹之类的日用品,在供大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收买。求大于供时,政府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王莽根据儒家经典,将一大批政府机构和官职改换了名称,重新设置了许多官职。王莽还更改了许多地名,比如把“长安”改为“常安”,把“山阳郡”更名为“巨野郡”。一次性更换众多地名,搞得人们都记不住自己是那个地方的人了。政府颁布文件,也常常把地名搞错。 “王莽改制”是一次惊天动地的全面改革。十、新政失败王莽建立新朝后,天象并不是按照王莽预想的那样“祥瑞”,而是自然灾害不断发生。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阶段之一,旱灾、蝗灾、瘟疫不断发生,黄河决口改道,使北方很多地区受灾,灾民多达几百万。在重大灾害面前,王莽几乎拿出国家仓库的全部贮备救灾,但是依然不能解决问题。灾民不断增多,四处逃荒,饥饿的灾民最后成了推翻王莽政权的主力军。王莽改制是在仓促之间推行的,没有得到地方及朝廷大多数官员的支持,而且他的政策,大多是剥夺公卿贵族、豪强地主的利益,所以,一开始就遭到他们激烈地反对。王莽又通过严酷的刑法,强行推行新政,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的人不计其数,社会开始动荡不安。人们还没有从新政中得到好处,许多人已经深受其害。王莽把货币铸造权收回国家后,为了减少公卿贵族占有的财富,他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但是,货币铸造混乱,而且每隔几年就发行新的货币,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不断缩小,价格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币制改革非常失败。王莽对边疆各游牧民族政权也采取了一系列轻率的改革政策,甚至轻率发动战争。公元9年,王莽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为由,将西域各国的“王”改封为“侯”,从而引起了西域各国的普遍不满。西域各国开始动乱起来,先是互相进攻,后来又进攻汉朝设在西域的都护府。公元16年,王莽派五威将王骏等人率兵出征西域,被西域诸国联合围歼,差一点全军覆没。西南各国也对王莽“降王为候”的做法十分不满。居住在今云南广南县一带的句町(ding)王不从命,被王莽处死。于是,句町王之弟率众起兵。王莽派出军队二十万人征伐句町,但因军粮供应不足,三万多士兵饿死。汉宣帝以来,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得到改善。呼韩邪(yé)单于穷困时投降汉朝,汉朝将匈奴依然看做与自己平等的大国对待。汉朝发给匈奴的印信,文字是“匈奴单于玺”。王莽为表现自己“威德至盛异于前”,便改变了这种友好的态度。公元9年,他命令使臣收缴“匈奴单于玺”,而发给“新匈奴单于章”,不但在匈奴前加“新”字,且以“章”代“玺”。表示匈奴是低于王莽的政权,这引起了匈奴单于的不满,再加上其他一些纠纷,平静多年的北方边境开始紧张起来,战争一触即发。王莽还下诏令匈奴单于改名为“降(xiáng)奴单于”,接着又下令匈奴全国分为十五国,这就引起了匈奴单于的公开反对。匈奴开始侵扰边塞,边境地区官民被杀死不计其数。王莽派孙建等十二名将军,发兵三十万人,分十路同时进攻歼灭匈奴。大军陆续抵达边境,但是粮草的征集却十分困难。王莽下令动员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同匈奴长期作战。这样,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终于导致了全国此伏彼起的暴动和起义。因为王莽在汉朝设立了北海、东海、南海四个郡,为了凑足“四海”,他强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了西海郡。把成千上万百姓强行迁移到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使西北边疆也动荡起来。王莽改制,虽然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但是,却给国家造成动乱,给人民带来灾难,在天灾不断,粮食贮备不足,各种政策宣传不到位,官员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草率行事,最终,导致改制彻底失败。十一、国破身亡从公元11年开始,各地百姓就不断起义,有两支最大的队伍,成为农民起义的主力军,这就是南方的绿(lù)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军队的护卫下逃往四面环水的渐(jiàn)台,后来,起义军攻入渐台,将王莽带领的近百名大臣和一千多名卫士全部杀死。王莽在混乱中也被商人杜吴所杀。起义军将领砍下王莽的头颅,士兵将王莽的尸体砍成碎块。第二天,起义军将王莽的头颅悬挂在市场上,百姓们割掉王莽的舌头当肉吃。后来,有人把王莽的头颅刷上生漆,当做反面教材,收藏此后历代皇室里。直到公元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发生大火,才被焚毁。
石岗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