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域银锭系列一ldquo府县

四川地域银锭系列

清代四川银锭遗存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可谓全国之冠。其中涉及川省地域铭文的银锭就是最大的特色之一。笔者借助网络平台和自己集藏十多年之心得,开启四川地域银锭系列介绍。从钱币学的角度力争系统介绍四川地域银锭的特征,沿革以及存世量分析等等内容。

“府县同名”--成都府、成都县

清代四川地名中,府与县同名的只有成都。一个是省府所在地,一个是直隶州县所在地,地域上区别极大。

“成都府”:清代仍府治成都、华阳。下辖:成都、华阳、双流、温江、新繁、金堂、新都、郫、灌、彭、崇宁、新津、什邡,共13县;崇庆、简、汉共3直隶州。

“成都县”成都、华阳两县为“首县”。两县共治省城。两县共治省城,其界线由南较场,经包家巷、君平街、三桥南街、西丁字街、青石桥,再北上经南、中、北暑袜街、迄北门喇嘛寺为止,以街心分界,东南属华阳县,西北属成都县。

本文只讨论成都地域铭文的银锭遗存,关于隶属于成都府的州县遗存,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从税收的角度来看待这两个地域的银锭遗存,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成都县的银锭遗存远远多于成都府的遗存,这也很好解释,清代税收的自下而上的征解体系,州县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地,府虽管辖地域面积广大,但是在税收上却是依赖于州县。

从目前整理到的实物角度也反应这一特点。所见最早的成都名称的川锭是嘉庆时期的。最晚的约在光绪年中期。其中还有二个很奇怪的情况:一是成都地名的遗存集中出现在早中期(乾隆--同治),而后期光绪--宣统十分少见;二是中期在成都银锭遗存上,匠名出现爆炸式的呈现,这是其他地域极少出现的情况。有些匠名甚至仅在成都地名上出现过。

这件成都县-丁丑年喻英万,由丁丑年可以推出年(嘉庆二十二年)和年(光绪三年)两个晚晴的时间,又由“喻英万”这个匠名,可以排除光绪三年这一时间(喻氏官银匠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作者另文介绍)。这是目前发现比较早期的成都县铭文银锭。

这件成都县-十七年-洪春长,从打铸的方式可以比较容易判断是光绪十七年铸造的银锭。也是笔者发现比较晚期的实物之一。

这件成都府杂税银-五月-道光廿二年匠王荣升,是比较少见的成都府税银。属于比较早期的成都府遗存。

这两件成都府,属于中后期比价常见的打铸方式。

这三件铭文内容很接近,匠名却十分罕见。

涉及税种很窄,见于:地丁,捐输,杂税,盐税,茶税等。由于成都是清代四川首府,布政司、臬司,后期的厘金总局以及各外省的劝捐局均在此设局收税。因此,成都本地税种反而十分少见,多数是按粮以及盐茶课等国之大税。

这件成都茶票-宣统元年-匠王志诚,是年出自成都地区的一件真品。清茶法类似盐法,除贡茶不在纳税以外,分引票之别,大宗为引,小宗为票。之前发现均为引课、边茶课,此物填补了票茶税在银锭实物上的一个空白。

成都府县同名,在地域上实数罕见,加之税收的特点使然,成都银锭遗存虽然不是十分的稀少,但是无论是铭文打铸的式样,还是匠人的丰富多彩都在川锭遗存中鹤立独行,引人夺目。文字草率,期待师友补正。

丁酉初秋

於耽川草堂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ly/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