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供冰刀与菜刀之间游走丨杨扬王濛

穿上冰刀,他们是短道速滑教练;

拿起菜刀,他们是营养大餐厨师。

他们是世界短道速滑冠军摇篮的编织者;

他们向世界输送最新鲜的短道运动血液。

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哈尔滨新闻网记者牛显达通过镜头,让冰场上的劳动者们向你讲述冰刀与菜刀之间的故事……

每年7、8月份到次年5月初,外地县市教练就会带着当地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们,浩浩荡荡地来到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穿上冰刀,进行短道速滑训练。

作为冰上劳动者的教练员,脱了冰刀就得变身大厨,拿起菜刀犀利切墩儿。

他们为队员租来冰上训练基地附近的民宅作为寝室,男女寝室分开管理,严格有序。

杨扬、王濛、范可新等世界顶尖儿短道速滑冠军之路,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像往常一样,短道速滑教练大伟(张大伟)不到凌晨5点起床,为队上的15名(该数字为当天参与拍摄的运动员人数,年,该队共有20名运动员)运动员孩子们准备早餐。

卫生间只有一个,门上的温馨提示作用很大,翻译过来就是——请迅速解决战斗,别玩儿手机!给“后来人”一个不尿裤的机会。

大伟和他的拍档老母(母德政)是从这样集体成长起来的兄弟。这种长年累积的默契不仅体现在冰场上,还体现在生活中。他俩搭班子做早饭那也是灰常默契~你炒蛋来我放盐,你拍蒜来我切葱……神配合。

这个大家庭就餐时,得支起来两张大圆桌。

摆完椅子,就要开饭了。

女童鞋们也从女寝来到男寝兼食堂。

开动吧,小伙伴儿们~

饭后洗完手,运动员们就要到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开始一天的课程了。

这支团队分工明确、奖惩有度、从不打骂、犯错断网!

啊啊啊啊……断网,这对这帮平均年龄在13岁左右的运动员孩子们来讲,是最严厉的惩罚。

结束了白天的文化课程学习,运动员们就来到了“战场”——冰上训练基地。

这个乱入画面的小伙子并不是队员,不知是谁派来对着镜头卖萌哒~

这些13岁左右的孩子们自理能力超强,作风像是军队士兵,雷厉风行。

偶有队员需要教练帮助。

介个9岁小盆友叫天赐,是运动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穿鞋带儿稍微有点儿费劲。

上冰喽~第一个动作——摘冰套~

小记是滑球刀的,不懂速滑刀……很帅气的样子,不像俺们球刀选手笨笨卡卡滴~

黑色的块块儿围成一圈儿,作为冰上“隔离桩”~

慢滑热身先~

新手儿天赐小盆友在圈儿中单练,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一步一步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

天赐这个小鲜肉,还没来得及准备队服,但必要的安全帽还是不能少哒。

喝口水儿,提高一下水平。

大伟:“过来,孩咂,给你吃点儿小灶儿!”

天赐:“好哒!”

一对一的辅助啊,这只小鸟儿是要先飞的节奏啊。

他们在练啥?

把冰刀套放冰面上,绕着冰刀套练习压刀技术,咔咔地~

卡了~但是这群运动员也是卡着卡着就习惯了,已经基本不会把拨了盖卡吐露皮了(不明觉厉的童鞋请翻看《东北方言辞典》)。

哎呀妈呀~被拍到了,好疼好尴尬~

没事儿,姐陪你一起卡~

还有我~

算我一个!

体育精神真是太可怕了,无论卡多疼,卡多远,骨碌起来接着滑!

为了抓紧时间训练,五一大过节的也不闲着,牛厂长代表冰工厂向冰场上的劳动者——敬礼~

灵巧地超越~

队尾穿红黄队服的运动员,大伙儿都叫她“老猫”,一会儿你们就能看到用薯片干杯的老猫、背被褥卷的老猫、刷碗的老猫以及辅导妹妹写毕业演讲稿的老猫……老猫,无处不在……

嘿!小伙子,不好好训练,还抢镜头!一会儿找你教练告状,让你断网,信不?

“牛厂长,我错了!求不断网!”

冰场上的劳动者对队员的每个细节动作都要







































白殿疯病早期图片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ly/2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