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院与健康报社联合主办的“医院综合改革研讨会”在四川省医院召开。医院则是由新都医院医院。
“医院医院一年来,医院无论从硬件还是医疗服务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从医院门诊量一年增加了十万的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医院的巨大影响,而且这一年来,双方合作井然有序,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医院在运营管理和专科建设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展。”具体执行这次合作的新都区卫计委主任黄礼鐏告诉记者。
“政府全面参与推动,医院资源,近一年医院的快速发展和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新都区医改模式应当成为一个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样本。”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宋文舸认为。
政府力推“共赢医疗生态圈”
在新都府办发()47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通过综合改革,大力大战和优化配置县级医疗资源,建立体制合理、机制灵活、功能完善、效率较高的区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力争到年底,区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的目标。在具体落实上,新医院投入了近6亿元的基本建设和医学装备,全额承担离退休人员费用,在人员经费上,对备案编制和基本编制分别投入了50%和70%,还设立了转型人才集锦支持和特殊政策支持科研项目和专科建设。
新都区区委常委、宣传部和统战部部长刘怒海表示,新都区通过创新和尝试,形成具有“新都特色”的“两纵深、四联合”区域医联体构架,医院、医院、医院为龙头,以建立新都区医学影像阅片中心为突破点,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构建覆盖全区范围的区域医疗联合体,逐步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基于云计算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努力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特约专家宋文舸认为,医院的综合改革,是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环节。新都区不少探索都很“接地气”,医院战略合作、中医药一体化等,能让优质的医疗资源纵向流动,让老百姓享受“同质”服务。
医院院长李为民提到,医院改革要实施分级医疗,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医院有没有能力及积极性接诊病人;医院是否愿意把病人转诊给医院;病人是否愿意到医院。医院医改,最重要的是政府支持。年7月2日,新都区人民政府和四川大学医院正式签署《深化合作办医协议》,正式缔约紧密医疗联盟关系,开启了医院医院建立紧密合作战略关系。这个战略合作意义重大,既是医院一次积极的医改新尝试,更彰显了新都区委、区政府深化医改的决心。
学科建设与运营管理深度融合
医院院长李为民认为,医院医院开放了“六种资源”:共享医院品牌、共建分级医疗体系和病人分级就医路线、医院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临床重点专科、共享医院的优质教学资源、联合培养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共享临床研究平台。从“医、教、研、管和运营”等多方医院实现提升。
他说,这种共建“医疗生态圈”的做法是双赢的,第一,医院擅长进行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医院的住院医培训做好。第二,通过开展医生培训,医院的专科水平。第三,医院的多位知名专家医院的名誉主任、首席专家、客座教授,把新技术、学科管理经验带到基层,进一步放大优势医疗资源。第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华西的专家对不需要转诊的患者提出诊疗方案;把需要转诊的患者预留华西的门诊和床位,实现“从病床到病床”的优质医疗服务;在华西已经得到明确诊断和治疗完毕的患者,再医院的床位,医院留观或接受康复。
此次研讨会还举行了授聘仪式,医院理事长童槐、院长古翔儒为医院呼吸内科梁宗安教授、耳鼻喉头颈外科刘世喜教授、神经内科何俐教授、骨科周宗科副教授颁发了聘书,聘任他们为医院科室名誉主任及首席专家。
医院派往医院的业务副院长杜潇介绍,医院与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扶持、运营管理、文化发展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并构建出了“3-2-1计划”。他解释,“3”是指“三大工程”:基础工程,拟定派遣华西科学骨干住院帮扶制度;惠民工程,拟定在医院率先开通华西专家门诊“直通车”,健全双向转诊服务链;助学工程,充分发挥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继续教育制度的巨大教育领先优势,帮助医院培养学科骨干,专业带头人。“2”则是“两项建设”,加快学科能力建设和加大队伍(管理+专业技能)建设力度。“1”则是以科学与运营深度融合,助理运营绩效快速提升为内容的“一个提升”。
探索各种新机制
据记者了解,医院改革,还创新了编制管理,完善统筹管理机制。把医院的人员分成基本编制和备案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基本编制人员逢进必考,备案编制人员实行逢聘必考、晋级必考、量化评聘,非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人力资源派遣模式,其他人员采用服务外包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干部培训上,把20余名中高层管理者送往“四川大学医院管理MBA新都班”接受培训,2名中高层医院挂职锻炼。
现在,医院以及诊疗科目基本健全,二级诊疗科目逐渐完善,新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肾内科(血液透析),全新打造眼科中心、内镜中心。经过分析发现,医院县外转诊率前十的病种涉及7个临床科室,分别为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医院将这7个临床科室和2个辅助科室,确定需要重点加强建设的科室。医院委派多名专家,担任普通外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3个临床科室和2个辅助科室的名誉主任、首席专家、客座教授,重点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等方面做出帮扶。医院还为医院量身定制,选派口腔科、皮肤科医院名誉主任。
杜潇在总结一年以来的工作中提到,通过与医院深化合作,医院提升了医疗实力。据统计,今年1~6月,医院诊疗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5.5%,出院人数增长了38.7%,手术台次增长了50.1%,收治危重病患者增加了.97%。通过紧密医疗联盟关系,力争将医院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北华西”,并最终步入医院行列。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冉茂琴认为,在与四川大学医院深化合作办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和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试点上,新都区为医院综合改革提供了更多可参考的样本。作为此次研讨会联合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健康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邓海华强调,新都区大胆创新和实践,为全国医改提供了改革范例,“医院综合改革研讨会”才会放在新都区,吸引跟多的全国同行实地考察学习,促进该院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此稿系《中国县域卫生》原创,转载须注明出处。)李海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