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东阳,男,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哈巍,男,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本文通讯作者。叶晓阳,男,美国布朗大学安纳伯格学校改革研究所博士后。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16JJD)。
摘要
高校扩招后,部分本科院校由于办学资源紧张选择到城市郊区新建校区。本文以此为研究契机,在区县一级的微观层次重新讨论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经典议题。本文使用国内主要城市的个区县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多期DID模型、事件研究和合成控制法进行分析,发现新建校区对所在区县整体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活动影响最为明显。高校融入所在地的经济增长存在时间滞后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断扩大。新建校区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异质性,中西部地区新建校区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已有老校区的存在有可能削弱新建校区的影响。一、引言
作为高深知识和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制高地,现代高校承担着知识溢出(knowledgespillover)和人才培养两大社会功能,长期以来被视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1-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理论层面,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一直是教育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经典议题。从早期强调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人力资本理论到将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再到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