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扶贫援藏时新都ldquo门巴

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言

那年的香城桂花香,新家安在了白塔旁,格聂神山上眺望桂湖老城墙,迎风踏雪到理塘,为了实现脱贫奔康,吃苦缺氧又何妨......这是成都市新都区援藏队队歌《新理情缘》的歌词。在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有一群来自成都市新都区的“门巴”(藏语:医生),他们扎根理塘,真情援藏;仁心仁术,救死扶伤,为世界高城的百姓送去了温暖与健康。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理塘县,县城海拔米,被称作“世界高城”。

自年成都市新都区对口帮扶理塘县以来,按照《成都市新都区对口帮扶甘孜州理塘县规划(-年)》的要求,在全省健康扶贫和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的引领下,新都区卫生健康局先后选派四批名医疗骨干人才进驻理塘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师带徒、质量审查、管理帮扶等九大行动,精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通过“一对一”“点对点”带教,因地制宜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为理塘留下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全面提升理塘县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截止目前,新都援藏医疗队共接诊门急诊人次,门诊收住院人次,中医康复治疗人次,手术台次,教学查房例,学术讲座及业务技能培训次;开展实施了理塘县首例无痛人流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喉罩全麻骨折内固定术、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干双骨折术等手术,填补了理塘医疗技术的多项空白;成功抢救了重度高原性肺水肿、嗜络细胞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盘早剥子宫卒中伴大出血产妇等例急危重症病人;先后投入资金50余万元,搭建了“医院—医院—医院影像远程诊断中心”和“新都-理塘远程心电中心”,远程阅片累计达余张,免除专家诊疗费3万余元。此外,连续三年在理塘虫草采挖季,组建巡回医疗队到海拔米以上的虫草采集营地对广大农牧民群众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累计义诊患者0余名,免费发放药品价值4万余元,给高寒高海拔环境里劳作的藏族同胞送去了关怀和健康。

新都援藏医疗队到米虫草采挖营地巡回义诊

今年以来,新都区第四批援藏医疗队的“门巴”们,继续秉承和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在健康扶贫的第一线,践行着白衣天使护佑生命的誓言,赢得了理塘群众的尊重与赞誉,高城的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他们:新都好“门巴”!

急救先锋:涂国俸

涂国俸为病人查体

4月23日中午12:00,59岁的理塘县君坝乡村民向巴因昏迷被送入医院急诊科。病人家属述称,病人已昏迷2小时,有3年糖尿病史。入院查体:病人呼吸40次/分、心率次/分、口唇发绀,呼吸浅快伴有烂苹果气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心率不齐,入院辅助检查:静脉血糖36.3mmol/L、PH值6.8、Nammol/L、尿酮++++接诊的涂国俸医生迅速做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这种疾病,如果任由病情发展,病人可能危及生命!

病情就是军令!涂国俸医生立即指导急诊科医务人员进入抢救流程,快速给予补液生理盐水及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和静脉泵入,同时纠酸……检验科密切配合,每半小时对病人的血糖、电解质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通过快速、规范、系统的抢救后,病人逐渐清醒,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4月27日,患者病愈出院。

这是新都援藏医生在理塘参与成功抢救首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病人。据了解,县医院之前未接收过此类病例的救治,以往遇到类似病人均转诊上级医疗机构,路途较长,病人或将面临生命危险。

涂国俸门诊看病

涂国俸:成都医院内科主任,专业从事临床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急救工作经验。今年1月,到医院挂任副院长,主要负责理塘康南急救中心的建设工作。通过对急诊科整体的规范以及急诊医生的指导培训,中心急诊医护人员急诊急救水平特别是急危患者的处理能力有明显提高。目前,康南急救中心已顺利挂牌并正常运转。

妙灸神针:罗斌

罗斌(左)指导徒弟对病人进行针灸治疗

7月的一天,理塘禾尼乡65岁的牧民扎西拉吉起了个大早,在儿子的陪同下驱车50多公里,医院康复科,见到时任康复科主任,医院的援藏医生罗斌时,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门巴,卡卓,卡卓!(藏语:医生,谢谢!)随后,她亲手送上一面鲜红的锦旗,上面写道:“高医攀新峰,妙手扶桑梓!”。这事情还得从三个月前说起:扎西拉吉因突发脑溢血到康定住院5天后,因经济原因自行出院。医院来了个针灸专家,于是满怀期望上门求诊。“我还清楚的记得,扎西拉吉是还处在脑溢血急性期,带着尿管由家人抬到病室的,当时她左上、下肢零级肌力,生活无法自理。”罗斌回忆道。在仔细询问、查体后,他附在老人的耳边说:“放心,我有信心让您好起来!”罗斌主任为扎西拉吉精心制定了康复治疗方案,经过三个月针灸、站立等康复训练,病人从四人护理变成二人,到现在一人搀扶就可以下地行走;吃饭,穿衣,上厕所等日常生活也基本可以自理了。老人心怀感恩,特意定制了一面锦旗,说一定要亲手送给罗“门巴”!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病人扎西拉吉为罗斌医生(右后)送锦旗

今年三月以来,在罗斌主任的带领下,医院成立了康复针灸门诊及住院部,让理塘人民切切实实享受到国家健康扶贫的医保政策。科室开展了小针刀、火针、穴位埋线、肌筋膜触发点、手法整脊、穴位注射等十几项中医适宜新技术,共接待理塘本地以及周边雅江、炉霍、白玉、石渠等县藏区同胞三千余人次,把国内外最新治痛技术带到了世界高城。截至目前,科室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近两万余人次,诊疗量和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80%以上,收到群众锦旗5面;他所带的徒弟已成为本院业务技术骨干和两个州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秒灸神针罗“门巴”已在高城百姓中传为佳话。如今他和他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而努力着……

护婴使者:曾云燕

曾云燕为新生儿查体

来自新都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医生曾云燕,到理塘县妇计中心儿科对口支援已经大半年了,同事经常看她手里拿着一个红本子。她说“这可不是普通的笔记本,因为里面记录着一次又一次与死神赛跑的瞬间.......”

2月26日早上9:00,一名经产妇,瘢痕子宫、先兆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情况非常紧急,必须马上剖宫产手术及时终止妊娠!手术紧张地进行着,墙上的挂钟嘀达嘀达地响着,我站在预热好的辐射台旁等着,心里担心极了!这里没有新生儿心电监护,没有血氧仪,没有血气分析仪……判断新生儿病情全靠听诊器和火眼金睛。而且没有血源,万一产妇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手术台上传来“哇……”的一声,这第一声啼哭,让大家悬着的心终于下来了。但新生儿出生时羊水Ⅲ°粪染,口唇发绀,哭声不畅,口角吐沫,我立即予清理呼吸道、吸氧、保暖等处理后口唇转红润,哭声响亮,不一会儿就睁开双眼疑惑地看着周围一群戴着口罩帽子的绿人儿,似乎在说:“咦,这是哪儿呢?”小家伙,你可把大家担心坏了,知道吗?你可是新年我们援藏医疗队迎接的第一个新生命,我们是你来到世界上的护航者,你的第一声啼哭,不仅仅是向世界宣告你的降临,更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6月7日早上8:00,今天是端午节,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7天,也是最后一天.......

5月31日凌晨,理塘妇计中心出生了一个29周极低体重早产儿,虽然经过全力抢救暂时保住了性命,但因病情危重,随时会再有生命危险,医院,可家属不同意转院,只能留在县妇计中心继续医治。本院条件有限,我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治疗,每天查房、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可是因为多种早产儿并发症,患儿还是在出生后第7天,经数次大抢救后,抢救无效死亡。我很是难过,这样一个孩子,要是有条件转院治疗,或者是有呼吸机、有肺表面活性物质,有营养液,也许就会活下来,也许……当我还觉得遗憾可惜的时候,患儿的父亲和一群家属都纷纷举起双手,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嘴里还不停的说着“卡卓、卡卓(藏语:谢谢)您已经尽力了。”顿时,我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眼眶湿润了,从业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因为抢救失败,还得到患儿家属的肯定和感谢,因为我所做的努力,家属都有看到,因为医生是最希望病人活着的人!

曾云燕参与医疗保障准备出发

截至目前,曾云燕在理塘妇计中心成功参与救治危重新生儿19人次。她说:我特别喜欢格桑花,它坚韧傲立在高原,绽放着美丽。作为一名医生,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将始终与病人的健康同行,让身上的白衣像格聂雪峰一样耀目,让平凡的生命焕发出光彩。

骨科圣手:李育刚

李育刚(右)正在为病人手术

四月初的理塘,乍暖还寒。2日中午时分,一名小男孩在妈妈的陪同下哭闹着来到医院骨科。小男孩名叫斯朗曲扎,11岁,今天在学校上体育课跑步时不小心摔伤了右手。经X光照片检查,他的右前臂尺桡骨骨干双骨折,需要立即手术治疗。接诊的李育刚医生看着斯朗曲扎眼泪巴巴的小脸犹豫了:传统的手术,会剥离较多的骨膜,对软组织伤害较大,且患者年龄尚小,也不利于后期成长与恢复。最后,经商讨,李育刚决定用弹性髓内钉来进行手术,这项技术能有效缩短患儿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及其骨愈合时间,且损伤较小,这也是理塘县第一次用该项新技术来治疗骨折。手术很成功,小斯朗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出院那天,斯朗曲扎举着大拇指对李育刚医生说:新都门巴亚莫热!(藏语:新都医生好!)

李育刚(右)为藏族老阿妈治疗骨伤

转眼,李育刚来医院骨科已经10个月了,医院骨科建立于年,由于成立时间短,科室人员配备少等原因,发展较为缓慢。李育刚和同事们积极投身于骨科建设工作中:门诊、手术、业务培训、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这位来自成医院的骨科医生尽心敬业地做好“传、帮、带”工作。几个月下来,骨科门诊量始终维持在每月人次左右,累计手术50台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等医院手术室改造并完善各项辅助设备后,就可以开展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了,让理塘的骨科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李育刚如是说。

夫妻接援:杨自力骆春梅

杨自力开展孕妇剖腹产麻醉术

在理塘县妇计中心,流传着杨自力、骆春梅夫妻接力援藏的动人故事。年,丈夫杨自力代医院主动参与了支援理塘县妇计中心的工作,当时小儿子还不满一岁。

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是“传帮带”任务中重要的内容,在这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开展无痛技术无疑是风险巨大的。但作为一名麻醉医生,杨自力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决定去尝试。在同伴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在理塘县开展了首例无痛人流手术。从麻醉到手术完成耗时10分钟不到,20分钟后病人完全苏醒。连当地的医务人员也激动地说:“以后病人再也不用到公里外的康定去做无痛人流了。”

援藏期间他突闻父亲查出患肺癌晚期,中途请假回家安排父亲住院等事宜后,又立即返回理塘进行援藏工作。在援藏工作结束后不久,父亲就因治疗无效去世。没有在最后的日子多陪伴父亲,让他深感愧疚。

骆春梅获得年理塘县卫健局援藏帮扶优秀护士称号

妻子骆春梅医院一名护理工作者,丈夫援藏期间经常和她电话聊到藏区的特殊情况:那里不光缺氧,还缺乏医疗技术;高明的医疗技术往往需要精准的护理操作协助完成,医护不分家,一个也不能少……于是妻子心中也默默地种下了援藏的念头。

年援藏报名前夜骆春梅辗转反侧,在内心深处她是很想去参加的,希望像丈夫一样为藏区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年老的父母,丈夫工作也繁重……内心各种纠结,在去与不去之间反复思量。最后丈夫开导她说:“人生很多事只有自己亲身参与了才能有所体会。家里的事情不必太记挂,有我呢,放心!”于是,骆春梅毅然决定舍小家为大家,于年1月踏上了这座世界高城。

在刚进理塘的一个月内经历了失眠,鼻孔出血、口唇干裂等身体的不适,高原反应特别严重,但她始终坚持着救死扶伤,缺氧不缺精神的大爱情怀,用实际行动去帮助那里有需要的人。无论是普通的查房,药剂的配置,病患的护理还是抢救濒死的产婴,理塘县妇计中心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骆春梅也在援藏工作中得到了肯定,收获了同事和病患的赞誉,获得了2019年理塘县卫健局援藏帮扶优秀护士称号。

在海拔多米的天空之城,夫妻二人因守护生命而存在,用医术仁心筑成一道坚实的厚墙,为理塘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骆春梅说:援藏是经历、也是磨练,它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爱无疆为新都的“门巴”点赞作者:新都区援藏队白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wh/8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