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大隐隐于市helliphe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三国遗存

三国时期……

蜀地百姓已开始使用天然气?

诸葛亮在成都的家位于何处?

刘备最终是在哪里登基为王?

《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报告(成都地区)》一书即将出版,届时三国迷们最想知道的谜底,都将逐一揭开……

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方面透露——

经过来自考古、历史、博物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严谨的调查整理,共在成都地区发现了46处三国文化遗存!

其中,既有如武侯祠般迄今依旧恢宏的名胜古迹,也有仅留下了名字的,更多则是后代为纪念三国名臣、名将修建的纪念建筑。

历经成百上千年风霜的洗礼,它们依旧默默承载着那段历史,并成为三国文化影响力的直接见证。

它们到底隐匿何处?谜底现在揭晓……

序号地名1成都武侯祠2万里桥3洗面桥4衣冠庙5桓侯巷6张飞衣冠墓7武担山8娘娘庙9黄忠祠墓旧址10九里堤遗址11赵云洗马池12马超墓13征西将军马超墓碑14《汉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谥威侯马公墓志》碑15《新都八阵图记》碑16张飞营、关索寨17石经寺18八角井19弥牟三国八阵图遗址20武庙21葛陌22牧马山——诸葛亮屯兵处23黄龙溪24九倒拐崖墓群25古石山冶铁遗址26石象寺27关帝庙28子龙庙(子龙墓)29子龙祠30望羌台31慈云寺32《汉后帝读书处》碑刻33火烧坡古战场遗址34先主寺35白虎夷王城址36白虎夷王墓37张松墓38张松故里39孔明乡与马刨井40骑龙山古驿道遗址41“汉代古火井”遗址42诸葛亮点将台(实为东汉墓群)43武庙旧址44马岱墓45都江堰46马超坪

图说三国遗存

望羌台

武担山拜月亭

《汉后帝读书处》碑刻远景

“汉代古火井”遗址

子龙祠

弥牟《三国八阵图遗址》碑

弥牟三国八阵图遗址(摄于民国时期)

马超墓旧貌

破译三国遗存“密码”

言及三国遗存,名闻全国的武侯祠不得不提。早在唐代,杜甫就曾在《蜀相》一诗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时至今日,武侯祠里的刘备墓、以及清代文人赵藩书写的《攻心联》,仍是三国迷们不容错过之处——

关键词

衣冠庙、洗面桥、桓侯巷

蕴藏着三国“密码”

在成都,带有三国文化烙印的遗存远不止武侯祠。位于武侯祠周围的万里桥、衣冠庙、桓侯巷等名字,都带有深刻的三国烙印。

谈到这些地方时,调查组工作人员指出——

万里桥

原位于浆洗街,跨锦江而过,现已不存,原址已修建起钢筋混凝土大桥。

这座桥原本战国时为李冰所凿,但三国时期蜀国大臣费祎出使东吴时曾感叹“万里之路,始于此桥”,万里桥由此得名。

洗面桥

关羽的衣冠庙,如今早已不存,现在衣冠庙只是一片街区名称。

相传三国时刘备每逢年节,都要到郊外关羽的衣冠冢和衣冠庙祭扫。到了庙前,则会在此下马洗面整冠,以示尊重,洗面桥由此得名。

如今,洗面桥同样不复存在了。

桓侯巷

位于浆洗街附近的桓侯巷,因巷内有传为张飞墓和纪念张飞的桓侯庙而得名。不过,如今的桓侯巷仅留街巷名称和桓侯小学内张飞庙的一块残碑。

同时,医院内相传为张飞衣冠墓的一片封土堆,年进行考古发掘后,也被证实为是东晋时期的墓葬。

调查组工作人员说,洗面桥、衣冠庙、桓侯巷的由来,虽然并非一定契合史实,“但它们的出现,表达了后世对刘关张三人的敬仰,以及期待他们死后也能一起归葬在成都的心愿。”

关键词

武担山、九里堤、火井、繁县

见证蜀汉王朝兴衰

作为蜀汉政权所在地的成都,在多年后仍保存有见证蜀汉王朝兴衰的遗存。

武担山

据参与调查的三国文化专家梅铮铮介绍,《三国志》曾记载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

武担山迄今犹存,它位于成都青羊区江汉路今新华宾馆内,是古蜀国国王开明氏时期由人力担土堆垒而成的爱妃墓葬。蜀王妃建墓后,武担山成为成都城区的地标。

公元年,刘备登基称帝。《三国志》给出的刘备举行称帝大典的座标,就是武担山南今八宝街一带。

九里堤

蜀汉政权成立以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都九里堤等遗存,都和蜀汉时期大搞生产建设存在着联系。

据《成都通史》记载,九里堤修建于李冰时期,初衷在于防备水患。刘备称帝后,皇宫就在九里堤以南,修建皇宫所需的木材要从都江堰漂运而来,因此九里堤进行了扩建。

如今,九里堤公园内还有一段残存的后世修建的堤岸。

火井

火井远在邛崃。火井镇、孔明乡、马刨井等名字,也见证了蜀汉政权的政治经济。

调查人员表示,邛崃的古火井遗址由今人恢复重建。火井在西汉时就有记载,但南朝《异苑》等史料曾记载,诸葛亮曾因邛崃火井火势渐微,曾专门到此处视察。但蜀汉末年,可能因气源耗尽,火井仍告熄灭。

繁县

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曹魏凉州境内的少数民族也曾率部投奔蜀汉。《三国志》曾明确记载“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

原来的繁县居民,则迁至新繁。至于旧繁,则在今彭州濛阳一带。在今天的彭州市致和镇,白虎夷王墓已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而文物部门将其命名为白虎夷王墓,除了墓葬典型的三国时期的风格,还因为当地县志曾记载在此发现的石碑上,曾有“白虎夷王谢节、资伟”的名号和姓名。

这个遗存,成为诸葛亮“西和诸戎”战略思想的直接见证。

三国遗存急需保护!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地区46处三国文化遗存,有的因附会而成,有的则因时代更迭而消亡。梅铮铮说,“双流葛陌,《元和郡县图志》曾明确记载为‘诸葛亮旧居在(双流)县东北八十八里,今谓之葛陌。’民国时,这里还有寺庙专门供奉诸葛亮。但如今,这里已不见农田,仅余地名。”青白江弥牟三国八阵图,是史料记载中诸葛亮八阵图遗址中的一处。明清时期曾进行过修复,民国初年还有37垒保存完整。时至今日,仅余6垒。有的三国遗存,也存在牵强附会。龙泉驿山泉镇苹果村的关索寨遗址与张飞营遗址相临。史料记载,张飞曾从川东方向会师攻克成都。如果说张飞还有可能在三国时率兵驻扎在龙泉山,但关索其人,仅仅存在于小说《三国演义》及民间传说中,正史《三国志》并无记载。所谓关索寨,恰是附会性质的文化遗存。梅铮铮还透露,新都马超墓,其实也类似于后人景仰而修的衣冠冢。因为作为蜀国“五虎将”之一的马超当年病逝于陕西勉县后就地安葬,诸葛亮北伐曹魏时还曾前往祭奠。即使是出于纪念性质的三国遗存,包括彭州张松墓、张松祠、大邑关帝庙等遗址,也处于无人维护、管理的状态,未来令人担忧。

此次三国遗存调查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三国遗存结集出版,就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些遗址、遗迹进行科学保护,让这些特殊的历史符号能够代代相传。

新闻背景

继年至年完成了诸葛亮南征路线调查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又于年7月至9月,启动了大成都地区的三国文化遗址、遗迹调查。

历经3年,成果最终结集出版——

调查发现,成都武侯祠最早出现于公元年修建惠陵时。按照汉代皇家祀制,有陵必有庙,因此汉昭烈庙也就是惠陵旁边的原庙。只是当时的汉昭烈庙还只有神位,没有塑像。

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原本在少城中的武侯祠,开始迁至南郊的惠陵和汉昭烈庙旁,此后的上千年里,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再也没有分开。

怎么样?

涨姿势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ys/6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