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统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统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统编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战疫热点丨年语文写作最新素材积累及范文详解话题合集统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2月整理)统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2月整理)统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2月整理)中考语文知识汇总(2月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2月整理)(点击文字,即可查看)大家好,最近很多读者说收不到伊人频道的推送,那是因为
余:我嗜:爱好(2)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观:看,阅读(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借(4)弗之怠弗:不怠:懈怠(5)不敢稍逾约稍:略微逾约:__超过约定期限__(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7)益慕圣贤之道益:更加(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忧、忧虑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交往(9)尝趋百里外尝:曾经趋:快步走(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问:请教(11)门人弟子填其室填:挤满(12)未尝稍降辞色辞色:言辞和脸色(13)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4)俯身倾耳以请倾:侧着请:请教(15)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16)俟其欣悦俟:等待欣悦:高兴(17)卒获有所闻卒:终于(18)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背着曳:拖着(19)穷冬烈风穷冬:深冬,隆冬(20)至舍舍:客舍(21)媵人持汤沃灌沃:浇(22)以衾拥覆衾:被子(23)寓逆旅寓:寄居(24)戴朱缨宝饰之帽缨:系帽的带子(25)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2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乱麻敝:破(27)犹幸预君子之列预:参与(28)缀公卿之后缀:跟随(29)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30)无冻馁之患矣馁:饥饿(31)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3.古今异义(1)穷冬烈风古义:极;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穷尽。(2)录毕,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走路。(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5)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继续。(6)右备容臭古义:香气;今义:(气味)难闻(跟“香”相对)。4.一词多义(1)色①未尝稍降辞色脸色②色愈恭表情③草色入帘青颜色(2)若①烨然若神人如同,像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假如,如果(3)至①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4)从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②当余之从师也跟随,跟从③民弗从也听从,依从④从口入自,由(5)慕①益慕圣贤之道仰慕②略无慕艳意羡慕(6)奉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给②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侍奉③奉命于危难之间承受,接受5.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腰白玉之环原意为:人身体的部位;句中意为:__在腰间佩戴__。(2)名词作状语①手自笔录手:原意为: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句中意为:亲手。笔:原意为:写字画图的用具;句中意为:用笔。②主人日再食原意为:太阳;句中意为:每天。6.重点虚词(1)以①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②计日以还连词,表修饰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④以衾拥覆介词,用,拿⑤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2)之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代词,代指抄书②当余之从师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的(3)而①足肤皲裂而不知连词,表转折,却②久而乃和连词,表承接,不译(4)则①则又请焉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便”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连词,表转折,却__(5)余因得遍观群书连词,因此,于是7.重点句子翻译(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就经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录书。(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寓”后省略介词“于”)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二、内容探究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示例:①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②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成绩;③学业的精通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要学会以读书为乐。(·石家庄长安区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四位老弟足下: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①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②。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③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心,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兄国藩手草。①乡墨:被考官选中而刊印出来的八股文文集。下文“会墨”与此类似。②售:科举考试得中。③场屋:科举考场。④嚣嚣:沸沸扬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
材:同“才”,人才,才能(2)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但:只,只是(3)故吾人用功故:所以(因此)(4)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省:自我检查、反省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他自己所写的诗文,实在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2)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考场中)只有因为文章丑陋而侥幸考中的,绝对没有因为文章好而被埋没的。3.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曾国藩给四位弟弟写这封信的原因。告诫子弟戒骄戒躁,细思深省。4.作者在信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观点: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启示:我们为学要懂得谦虚,不能过于自满,不能去妄加评价别人和嘲笑别人,要多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有所进步。任末①好学勤记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箧不远②险阻。每③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为笔,刻⑤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⑥,暗则缚麻蒿⑦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⑧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①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今属成都市新都县)人,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②不远:不怕路途遥远。③每:常常。④庵:茅草盖的小屋。⑤刻:挤、榨。⑥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⑦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⑧门徒:一同求学的人。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题”的义项有:①(名)额;②(动)题名;命名;③(动)书写;题写;④(名)题目;⑤(动)品评。“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中的“题”,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 ③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学无常师
常:固定的(2)负箧不远险阻负:背,背着(3)或依林木之下或:有时(4)门徒悦其勤学悦:喜欢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暗则缚麻蒿以自照A.不以物喜(《岳阳楼记》)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A.介词,因为;B.动词,认为;C.介词,用;D项与例句用法和意义一致。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而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2)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5.任末的勤学好记体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回答)①学无常师,负箧不远险阻。②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③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yw/1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