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粮油票券实物档案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为了更加合理地分配库存粮食,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粮票是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包含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

年8月,为了应对粮食及各类生活物资的短缺,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统购统销政策,在国务院全体会议17次会议上通过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很快,各类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票证经济”应运而生,凭票供应各类生活物资成为我国几代老百姓普遍的记忆。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粮食产量越来越多,物质越来越丰富,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标志着我国进入市场化经济的重要节点,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成为我国的新经济形态。

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至此,从年开始的,长达38年的凭票供应经济就结束了,粮票也成为一个见证时代的历史产物。

新都区档案馆馆存粮油票券包括由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县印制的多个种类和多种面值的粮油票券。

现馆存粮票印制模具有2套32件,分别为“新都县粮食供应券”字样一套、“新都县粗粮供应券”字样一套。它们采用铜镶木材质进行制作,长22.5厘米、宽17.2厘米,这几款模具是新都产粮票的母体。

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实际使用达40多年,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却实在地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直至目前也拥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我馆藏粮油票券和印制模具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它见证了新都区统购统销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END

图说新都故事,尽在新都区档案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yw/6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