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吴卫东县长代表沛县人民政府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分三个部分:一、年工作回顾;二、年工作任务;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沛县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沛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三地一新”主攻方向,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务实创新,砥砺奋进,顺利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46亿元、同口径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元和元,增长8.9%和9.2%,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第十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跃居第46位,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位列第33位。
(一)致力于稳增长、促转型,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不动摇,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的主抓手,推行单月签约、双月开工、季度观摩点评机制,形成了招商引资逆势上扬、有效投入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
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2%和10.5%;工业开票销售亿元、增长25%;工业用电量26.9亿千瓦时、增长4.26%。新兴产业加快崛起,光伏光电和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光伏光电产业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太阳能电池片产能扩大到5GW,获批省级光伏科技产业园。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的36%,其中纺织产业规模居全市首位,获批中国粘胶纱生产基地县,灌排产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华丰高精铝板带二期、宝通编织机械、鑫宇光伏二期、珀然铝轮毂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科创中心二期、润康医药、嘉寓光伏等项目快速实施。招大引强成效显著,中核建光伏、杭萧钢构、中辉光伏二期等一批大体量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6个、计划投资亿元,新开工项目61个、计划投资亿元,招引项目个数和体量均创历史新高。
现代农业增产增效。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河道疏浚治理等农水工程全面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2.5万亩、改造高效设施农业3万亩,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高效农业先进县。新增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家,创建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9家,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超过70%。新增“三品”认证43个、申创市名牌产品2个,云雪面粉公司被评为全国百家绿色食品示范企业,张寨博源农业示范园高标准建成上海外延蔬菜基地,湖西农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通过国家级示范园区考核评审。率先在全市建成应急移动气象台和风廓线雷达系统。农机化水平达91.6%,获评全国第二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市第一,成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重点县。
现代服务业竞相突破。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8%。商圈培育加快推进,城投广场商业楼主体完工,地下商业街投入使用,侨城酒店基本竣工,中金国际广场土建封顶,新的城市商业格局初步形成。物流板块亮点突出,淮海经济区智慧物流园启动规划建设,飞马快递城乡高效配送“沛县模式”被商务部推广,东方运销在苏北县级第1家获批5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龙工场(淮海)跨境电商产业园签约入驻企业90家,忠意食品、佳家美纸业和大农合获批省级电商示范企业,县电商产业园、五段镇、朱寨暗楼村分别获批省级电商示范园区和示范镇村,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98亿元。建筑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新增企业28家,实现产值亿元、税收7.8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市首位。
(二)致力于抓创新、推改革,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育优势,在平台建设、要素集聚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市场和社会主体活力有效释放。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去降补”政策措施,有序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关停龙固矿、沛城矿2家煤矿;商品房住宅去化周期降至6.87个月,库存总量位于合理区间;取消或停征涉企收费35项,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稳步推进,全年实现交易额11.38亿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综合考核全省第一;颁发土地经营权证份,实现权证抵押贷款1.27亿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国家级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一张网”6大类项权力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改革实现审批时间压减50%以上,沛县综合服务旗舰店PC端在全市率先上线,政务中心获批全省标准化试点单位。杨屯镇入围新一轮经济发达镇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5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授信亿元支持路网改造、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棚改基金、债券融资等6个直融项目顺利推进;实现企业股权融资1.4亿元,天鸿源新能源、鸿裕燃气、汉和电缆等77家企业在江苏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PPP项目入省库18个、投资总量亿元,其中敬安小城市建设、供热管网等5个项目已经成功落地;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存贷比首次超过50%。
创新驱动势头更加强劲。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93%,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家,获批省级引智项目14个,建成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6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恒辉机械自动编织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金虹钢铁、铸本混凝土获批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中宇光伏等3家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引才战略成效明显,举办智汇沛县系列对接活动,新建校企联盟40家、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家,引进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入选省市“双创计划”12人,与北大、清华等5所“双一流”高校合作共建学生实践基地;全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8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载体平台做优做强。“1+2+8”的园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开发区加快国家级创建步伐,入驻国内外知名企业80余家,“一区多园三中心”布局加快构建,综合实力位列全省89家省级开发区第18位,宜沛共建园区综合考核居全省第20位、排名提升3位。沛北开发区创建省级开发区有力起步,初步形成高新技术、纺织加工、粮食物流加工、机械加工4个产业板块,拓正茂源、赛福纳米、江龙炭材等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入驻。沛县高新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完成一期拆迁20万平方米,润康药业等项目已经开工。张庄、敬安、鹿楼、安国等8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突破,完成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65亿美元、增长26.6%,进出口总额32亿元、增长47%,服务外包执行额万美元,均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三)致力于提品质、优生态,城乡融合全面提速。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目标,大力改善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走出了“生态+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美丽城乡建设展现新貌。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城市,沛县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实施,中心城区控规、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和敬安小城市总规修编全部完成,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提升,医院新院、新实验学校等功能项目主体完工,碧水绕城、汉兴公园、樊哙路等景观项目顺利推进,高标准完成鑫达园、江南山水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房屋征收多万平方米,城市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城管平台高效运行,垃圾分类收集、生态化处理成效明显,荣获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特色镇村建设扎实推进,沛城、大屯、安国建成首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敬安辣椒科创小镇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农业特色小镇,张寨陈油坊村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朱寨甄楼村、五段西高庄村建成省级美丽乡村,鹿楼八堡村获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杨屯昭阳庄园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五段神龙农庄荣获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园区。
公共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快速便捷的城乡路网加速形成,徐沛快速通道沛县段、湖西航道北段疏浚全部完工;省道改建、省道东环段改建加快推进;东风东路、汉城中路完成高标准改造,正阳路北延接通北京路;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公里,改造危桥60座,县道大中修工程全面建成通车。镇村公交全面开通,新增纯电动公交车辆,新开通区域性公交线路14条,实施8条农工班线公交化改造。建成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辆自行车投入使用。水暖气管网建设与道路整修同步推进,改造城区供水管网78公里、雨污管网21公里,新增热力管网8公里,铺设天然气管网41公里,城市供气普及率达到80%。地表水厂二期及深度处理项目加快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央和省市交办的29件环境信访案件全部整改到位。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专项治理行动,精心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重要节点城市,荣获“年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称号。重拳出击大气污染“五项”治理,全年优良天数天、优良率77.7%,保持全市领先,连续4年被评为省秸秆禁烧先进县。全面建立县镇村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加大微山湖水源地规划建设和保护力度,国考和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统筹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和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荣获“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称号。“一湖四园四河四路”绿化工程有序实施,城区新改建绿地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45.29%、43.19%、14.84平方米。完成造林面积1.32万亩,新建更新农田林网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3.39%。
(四)致力于惠民生、补短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办好为民实事,全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民生实事成效明显。78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以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落实创业带就业扶持政策,全年新增私营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新增注册资本.8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2%,农村劳动力转移1.24万人,扶持自主创业人,获批全国第三批返乡创业试点地区。深入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8.7%和99%以上。兜牢民生底线,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套、建成套,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住房需求。扶贫脱贫精准到位,“阳光扶贫”监管系统上线运行,47个扶贫发展项目有序实施,9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17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96亿元,全年完成低收入人口脱贫2.1万人。落实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要求,加强与麟游县在能源、文旅、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协调支持帮扶项目13个。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教育强基工程加快实施,新(扩)建中小学校8所,改造校舍面积8.35万平方米;高考文化一本上线率增幅居全市第二,中考总均分增幅全市第一;县中等专业学校成功创建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省机电实训基地和专业群,体育中学建成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医疗卫生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医院与徐医附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县镇医联体发展到12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获评省卫计系统“十大创新举措”,并作为“沛县模式”在全市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开展“纪念建军90周年群众歌会”等文化活动余场,送戏下乡场,送电影场,送图书1.5万册;成功承办全国技巧冠军赛、省跆拳道冠军赛,被授予中国蹦床与技巧项目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立沛县汉之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湖西农场生态休闲观光园、安国湖湿地扩建等6个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大风乐器列入年度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第二部《沛县志》顺利出版。
社会治理全面提升。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好人沛县”品牌影响不断弘扬光大,沛城街道孔庄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称号,出租车司机张涛当选“中国好人”,张景宏家庭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平安沛县、法治沛县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市级以上法治文化示范点10个,执行工作全市领先,“两法衔接”走在全省前列,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发案率继续保持低位,湖区矿区连续15年保持和谐发展,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分别达到96%、99%,两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常态化开展“四项督查”行动,高危企业和规上企业实现“智慧安监”全覆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政府法制、人防、双拥、民族宗教、档案、审计、统计、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事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马上办、盯紧干”的作风得到大力弘扬,组织、协调、督查“三大体系”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各项工作得到高效推进和落实。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件、政协委员提案件,满意率达99%以上。扎实开展“百千万”大走访活动,领导接访和“每周有约”制度得到落实,群众问政问效、诉求表达的渠道更加便捷顺畅,一些社会